浅谈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在工厂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吴贵华

浅谈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在工厂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吴贵华

1、设备维修体制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设备管理工作中的维修体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企业的生产性质、企业规模、设备数量和设备复杂程度不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检修队伍的技术力量等存在一定差距,设备维修应根据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各级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极其相互关系,并力求维修体制精干,适合企业具体情况,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1.1 设备维修体制设置要与技术和管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在社会实行专业化维修,大多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尚处于对生产装置及设备实行计划周期性检修,对一般设备采取检查后修理或事后修理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不能默守“计划予修制度”维修体制不变,另一方也不能马上改革到完全按设备综合管理的原则,因此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设置设备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向先进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过度,逐步接近和达到现代话的设备管理水平。

1.2 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服从设备管理的需要。在保证和促进备管理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维修体制设置力求精简,并随着设备管理的发展及时地加以调整,使维修体制的设置精干,层次少,工作效率高,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必须有利于在设备管理中形成强有力的挥系统和严密的管理网,管理层次要分明,管理任务要明确,相互关系要密切,领导指挥要统一。

1.3 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与设备管理中其他设置相适应。在设备管理中维修体制与其他设置,如检修计划、设备采购、检修费用、润滑管理、压力容器等管理,息息相关,因此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一定要考虑到相互关系,与其他设置之间应有明确分工,又要紧密配合,共同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推动促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企业全员参加设备管理,有利于专业管理好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维修体制的设置,要有利于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

2、设备的维修管理具体分析

设备的维修按不同的维修内容和工作量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按承修对象又分为内部维修和送外维修,主取决于单位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及设施的配置情况。我公司的设备维修工作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和管理原则、职责等管理制度,坚持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强化重点部位的维护管理,按设备状态合理确定维修时间的原则。

2.1 周期性维修。即大、中、小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它比较适用于那些开动时间相对稳定并已掌握磨损规律的设备。根据这些设备本身的磨损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修理计划,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文规定。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不能正常运转,这种情况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因此,在制定周期维修计划时,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操作人员个体差异、工作环境、保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

2.2 事后维修。即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只适宜于对生产影响小、有备件、修理简单、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这种维修能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因此,设备会出现连续出现故障的情况。

2.3状态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适用于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以及大型主要设备的维修。

3、工程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的技术应用

3.1ABC 备件分类法。设备维修离不开备件,而备件管理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法,ABC 分类法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ABC 分类法又称帕累托 (Pareto) 分类法或重点管理法,它是根据事物在经济或技术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和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及确定不同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因控制方法灵活、简单和易用,而被众多企业所采用。它是先计算出备件年度使用量,将资金占用量最多的库存物资列为 A 类,对其实行重点管理,并确定好订货点和订货量。对资金占用量较小的大多数品种划为 C类,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加以管理,可通过一段时间的一次盘存来补充库存量。将处于中间状态的划为 B 类,可进行一般性管理。

3.2 价值工程技术。所谓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切实可靠地达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致力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是一种伴随着现代化生产而产生,把各种力量结合起来,按照合理的实施顺序来决定和实现最佳价值方案的科学管理技术。

3.2.1 利用价值工程确定设备最佳维修方式。设备维修方式有周期性预防维修、状态检点维修、事后维修等,每种维修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某种设备而言,到底采用什么维修方式,应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维修方式。设备综合费用包括设备停机生产损失、设备故障后果、设备故障预防与排除费用。通过对这些费用的分析估算,选择设备维修综合费用最低的维修方式为最佳维修方式。

3.2.2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重大设备采购的决策。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采购应先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经济分析。而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设备从最初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以及报废处置等过程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的总费用,即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备购置可采用设备产值率、设备利润率来对多个方案进行评价,选择设备产值率或设备利润率高的方案。其中,设备产值= 该设备的产值 / 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备利润率 = 该设备产品的利润 / 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

3.3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就是解决和避免各项工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协调现象等问题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网络计划技术 PE R T 是 5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它可译为“计划协调技术” 、“ 网络计划技术”等 ,我国过去在应用中也称之为“ 统筹法”。网络计划技术是把千头万绪的、错综复杂的生产环节关系, 利用网络图形(工序流线图)来表示计划内容 , 并通过数学计算 , 找出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前后衔接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存在的主要矛盾 , 再通过平衡 , 使计划达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 从而按期或提前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身并不包含着缩短工时的施工方法 , 但它给计划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地、严密地组织生产或检修的新方法。

4、结语:备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和工厂管理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工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融于工厂中的现代设备管理应是加入 WTO后我国企业应采用的设备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志伟 . 工厂设备维修社会化协作的管理体制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4(09):20-22.

[2]李二永.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才智,2012(16):43.

[3] 邓端富 . 基于 LSS 的 F 工厂设备维修管理研究 [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 张持重 , 栾翔 . 浅谈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在工厂管理中的作用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4):120.

论文作者:吴贵华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浅谈设备管理及设备维修在工厂管理中的作用论文_吴贵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