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发展现状论文_赵永秀,李季,李娟,谢佳杰

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发展现状论文_赵永秀,李季,李娟,谢佳杰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绵阳 621099)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67-03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dysfunction,PFD)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包括尿失禁、粪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其中最常见的为尿失禁。在中国约45%的已婚女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PFD,该疾病造成女性日常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对女性的心理和自信心亦造成不良影响[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极其的重要和实际。现将产后形成PFD的主要因素、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情况与需求、产后康复治疗的各种方法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产后形成PFD的主要因素

1.1 孕期生理性改变

孕期生理性改变多在产后7~8周恢复。如产后生理性改变不能及时恢复,日后极易发生PFD。张珂[2]等研究发现,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比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的BMI值大,说明分娩前BMI与产后PF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BMI值大者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引起长期而持续的高腹压状态导致了盆底组织的损伤;BMI值大者多伴有血脂和(或)血糖异常,从而产生微血管病变、盆底及膀胱神经的损伤,是造成PFD的原因之一。

1.2 胎儿头围与出生时体重

胎儿头围与出生时体重与产后SUI明显相关,由于妊娠期盆底组织承受较大负荷,导致盆底软组织去神经作用。在陈娟[3]的研究中,新生儿的体重增加导致UI的风险增加。在张珂[2]等研究中,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的头围明显比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的胎儿头围大。

1.3 阴道分娩方式

关于产后分娩的方式对盆底软组织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阴道分娩是导致PFD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阴道分娩,特别是使用产钳助产的,是导致盆底软组织过度牵拉和撕裂而损伤的高危因素。在产后恢复过程中,易出现肛提肌纤维化、盆底肌肌力减弱[4]。在张珂等[2]的研究中,发现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的阴道分娩率(86.3%)高于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60.0%)。

1.4 年龄、激素水平的影响

年龄增加和绝经状态明显与PFP的发生和程度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较少或者缺乏,盆底筋膜等支持结构开始退行性变,肌张力底下,绝经后低水平的雌激素作用都可能导致胶原和弹性纤维的形成下降[5]。薛雅红等[6]在无症状人群盆底表面肌电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快、慢型肌的功能均有所下降。

2.认知水平与需求情况

2.1 对产后PDF认知水平低

女性对PFD的整体认知水平情况较低。王新等[7]对610例孕妇调查发现,仅有11.7%女性听说过PFD,30.7%女性听说过盆底肌锻炼,11.3%知道具体锻炼方法。招艳等[8]的研究发现,女性对PFD临床表现的总体认知程度不高,且文化越高认知程度越高,女性比男性认知程度高。王敏[9]调查研究发现,产妇对PFD的总体认知程度不高,知道该疾病的仅占63.8%。张雪梅[10]调查发现产妇对于盆底功能受损会导致的主要症状的知晓率只有55.37%,总体认知度仅为51.80%。

2.2 对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内容极其渴望

对66名初产妇的盆底康复需求在产后42d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1%的产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对于盆底功能康复相关知识的宣教,但仅45%的产妇表示希望得到盆底康复锻炼[11]。有学者调查610名孕妇,其中高达96.2%的表示有兴趣了解盆底肌锻炼的相关知识,67.29%对盆底康复锻炼知识有需求[10]。说明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后的生活质量更加的重视。

3.康复治疗方法

3.1 盆底肌肉训练

即“Kegel锻炼”,通过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主动收缩,加强控尿能力。该训练方法:产妇可在仰卧位、站位、坐位进行吸气,尽力收缩肛门,保持5~lO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收缩,反复练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芳芳[12]研究发现介入Kegel锻炼的产妇阴道肌力明显高于未进行Kegel锻炼的产妇,说明有意识的锻炼盆底肌可有效收缩尿道口、阴道、肛门周围的肌肉,增加盆底肌的紧张度和收缩力,改善盆底肌的血液循环。但由于动作单凋,练习过程乏味而不能很好坚持,较难持续坚持。因此需医务人员给予指导及家属鼓励和督促。

3.2 电刺激治疗

是将不同参数的电刺激电极放置在阴道内,刺激盆底肌肉被动收缩,提高盆底肌本体感,以增强控尿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孙梅芳、母华欣[13]研究发现,经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的患者中,有88.60%患者盆底肌力达到Ⅳ级以上。

3.3 生物反馈治疗

指患者通过视觉信号和治疗者,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该信号来源于被置入患者阴道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探头。在不同的游戏场景模块中患者学会协调收缩盆底I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14]。刘明、朱彩铃[15]等研究发现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

3.4 传统的针灸治疗

治疗者主要选择肾俞、三阴交、关元、腰阳关四穴进行治疗。四穴共用,既补肾暖宫,也可致性功能改善。王红新,谷敏[16]研究发现进行针灸治疗后的产妇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较治疗前高,产后性功能障碍总积分及各个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高,且明显高于未介入针灸治疗的对照组。

3.5 阴道哑铃家用康复器训练

阴道哑铃是一种带有金属内芯塑料的球囊,将其置于阴道内,利用康复器的本身重量的下坠作用,迫使阴道肌肉收缩,改善阴道肌力。该训练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副反应。马静等[17]研究发现Kegel训练联合家庭阴道哑铃康复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盆底肌肌力,促进盆底肌的生殖器官的机能恢复,提高生育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6 联合康复治疗

将不同的针对盆底肌训练的方法有机的、选择性的结合起来进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任何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当中常常将盆底肌肉训练结合上其他的训练方法,包括结合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阴道哑铃家用康复器等。孙梅芳、母华欣[13]研究发现经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后,88.60%患者盆底肌力恢复到Ⅳ级以上,明显高于单纯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刘明、朱彩玲[15]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康复治疗将可能成为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

5.展望

产后盆底肌的康复对产妇的后期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女性对产后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国的产后康复起步较晚、发展迟缓,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其他种类疾病的康复治疗者主要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负责,而产后康复的治疗者,仍不是很明确。在大量的研究与临床情况显示,护士主要为产妇进行宣教与早期康复指导、助产士也参与产妇早期的康复指导,但是由于她们的临床主要工作不是康复治疗,故不能深入做到专业治疗,很多产妇只好回家自行康复。产后盆底肌康复模式还有待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梅.126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1):121-122.

[2]张珂,王澜静,焦玲洁,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0):757-759.

[3]陈娟,郎景和,朱兰,等.压力性尿失及盆底组织膨出患者肛提肌形态学的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8):519-521.

[4]朱建锋.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肌力近期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2):7114-7115.

[5]王静怡.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0,9(8):637-640.

[6]薛雅红,丁曙睛,丁义江,等.无症状人群盆底表面肌电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0):697-699.

[7]王新,李亚洁,邓美莲.610名孕妇盆底肌锻炼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5):8-11.

[8]招艳,吴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55-1057.

[9]王敏,房丽.鲁南地区3052名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l,25(8):65.66.

[10]张雪梅,谭清元.107例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16):2267-2268.

[11] Wang YC,Deutacher D,Yen SC.et a1.The self-reportfecal incontinence and constipation questionnairein patientswithpelvic-floordysfunction seeking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J].Physical therapy,2013:156.

[12]刘芳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疾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56-57.

[13]孙梅芳,母华欣.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29-31.

[14] Lalwani S,Mathur P,Jain N,et a1.Spinal cord injury[J].JNeurosurg Spine,201l,ll(5):576-577.

[15]刘明,朱彩玲,王曼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3):51-53.

[16]王红新,谷敏.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3):68-69.

[17]马静,穆淑花,欧阳丽斯,等.联合阴道哑铃锥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张力的研究[J].解剖学研究,2011,33(2):120-123.

论文作者:赵永秀,李季,李娟,谢佳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发展现状论文_赵永秀,李季,李娟,谢佳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