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论文_罗美娇

怎样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论文_罗美娇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罗美娇

摘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我觉得需要注意趣味性,自读训练“经常化”, 自读能力“拓展化”, 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帮助他们掌握学习、读书的基本方法,锻炼他们汲取知识、思考、分析、了解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能读书;方法途径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自能读书呢?

一、自读训练“经常化”

小学生姓“小”,他们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极容易改变,如果一项知识或能力不经过强化训练,就很快会被遗忘。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老师要肯花时间,在教学课上我自己特设自读课。这自读课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反复读书,并按自读的要求和方法认真阅读并完成规定的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在课上,我要巡视指导,及时了解读书情况,对基础差的同学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由于自己是从中年级走来的,我觉得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程度,因而,我对自读课训练各年级有所侧重,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 中年级:一读:弄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二读:划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查字典,选择义项;三读:理清顺序,弄清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四读: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五读:质疑。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提高要求,逐步加深领会作者是“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领会思想,进而培养学生评价鉴赏能力,全面落实阅读的要求与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就是这样,通过以上的 “五步走”,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再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到整体来阅读课文。各年级的每一项要求要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并给以适当指导,如教给学习字词、概括内容的方法,以及怎样做自读笔记等,使其转化为技能。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社会,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比如第八册的《花的勇气》一文,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春天的景色和韵味,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注意趣味性

生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有趣时,便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脑垂体分泌活跃,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敏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很差,所以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适时运用领读、伴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读。借助插图、录音、投影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原动力。要使学生有兴致读,产生想读的愿望。教学中,我总会认真钻研教材,多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朗读。我对每个学生说,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它的答案都能通过你的朗读找到。当学生从不知到知之时,我总会及时送上表扬、鼓励。当学生把知之转化成有感情地诵读时。我常常会为他们的进步带头鼓掌。这样,信心有了,胆子大了,兴趣就浓了。

四、自读能力“拓展化”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套读书的方法,这时候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老师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具备这种能力。我在五年级第一学期,针对每篇课文特点,要求学生在辅导自读转化成自行自读:根据老师的设计、课文后面的问题进行自学。经过学生的自读,老师在讲读课上对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深化、提高,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又让学生把这种能力伸延到课外读物上,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到图书馆借书,大量阅读课外书,所写的读书笔记工整有序。作文内容丰富,谴词造句信手拈来,能力较强,这是读书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由会读书逐渐养成了喜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养成了一种自能读书的能力。

五、课内外结合,训练自学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该注意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或查找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琥珀》一文。要求学生找一些有关的文章阅读,看看琥珀还有哪些种类,它有哪些作用等,在课堂上互相介绍。这样,既巩固了教学效果,又扩大了课外阅读面,增长了课外知识。

事实证明:通过灵活多样的各种训练,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能读书能力,启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使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论文作者:罗美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怎样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论文_罗美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