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3
【摘 要】目的:研究分娩过程中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将80例产妇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产妇为一组。其中,一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率及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率及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应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缓解分娩时的疼痛,使产程时间缩短,并提高了顺产率。
【关键词】产程进展;心理干预;疼痛护理
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况和疼痛耐受力会对产程造成影响[1],导致产程延长、疼痛加剧[2]甚至难产情况的出现,因此应为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以减轻产妇疼痛和改善分娩结局,我院将产妇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产妇资料和护理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属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有40例产妇。
对照组:年龄范围20~36(27.42±3.15)岁。平均体质量(12.26±5.74)kg。宫颈成熟度评分大于等于7分。
观察组:年龄范围21~37(27.48±3.19)岁。平均体质量(12.32±5.81)kg。宫颈成熟度评分超过7分。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
1.2护理方法
为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产前动态监测胎心和产妇的生命体征,产时进行监护,鼓励关心产妇。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产妇采用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观察组),具体操作如下:
产前心理干预:产前将分娩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正确及时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使产妇的担忧恐惧感有所减轻;叮嘱产妇家属多陪伴支持产妇,给予产妇勇气及心理支持。
产时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①第一产程:由于第一产程时间较长,及时使产妇摄入足够的营养,调整产妇的体位,使产妇感到舒适,与产妇进行交流,指导患者进行镇痛呼吸,缓解疼痛和紧张,稳定产妇的情绪,避免产妇浪费体力。②第二产程:由于第二产程的疼痛感最剧烈,宫缩时间缩短,疼痛加重,产妇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这时应指导产妇向下屏气,使痛阈值提高,从而缓解疼痛,并且护理人员需为产妇进行按摩,让产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助产动作、产程指导和孕期知识等,给予产妇精神鼓励,通过音乐疗法,暗示及转移注意力等心理护理方法使产妇的情绪稳定下来,疼痛耐受力得到提高,并指导产妇进行助产动作,使产妇能坚持进行自然分娩,安全顺利娩出胎儿。③第三产程:在胎儿娩出之后,告知产妇胎儿的情况,使产妇感到安心,若胎儿情况不理想,应先安慰产妇,告知产妇胎儿情况较好,避免产妇产后情绪起伏较大,引发产后出血;在产妇宫缩乏力时,给予子宫收缩剂;将产后注意事项向产妇讲解,疏导产妇的负面情绪,使产妇的情绪保持平稳,避免出现产后出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率及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率及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分娩疼痛率、产后出血率和分娩结局,以(n)%形式表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产妇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实验结果
2.1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
在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所示:
2.2分娩疼痛率及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
经过观察得知,观察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率为57.50%(23/40),产后出血率为5.00%(2/40),产后出血量为(111.36±11.54ml);对照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率为92.50%(37/40),产后出血率为20.00%(8/40),产后出血量为(210.47±20.65ml),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2.3分娩结局
通过观察产妇的分娩结局得知,观察组中顺产30例,剖宫产10例,对照组中顺产17例,剖宫产23例,观察组的顺产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顺产率42.50%(P<0.05)。
3讨论
分娩是正常且复杂多变的生理过程,不仅产力、产道和胎儿会对产程造成影响,而且心理情况也是关键因素[3]。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若是产妇的精神心理一直处于恐惧担忧等状态,会导致产妇宫缩乏力,疼痛耐受力降低,导致产程延长,胎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4]、窒息甚至死亡等情况,不利于母婴安全。
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且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疼痛得不到改善,产妇因疼痛难忍转而选择剖宫产,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率升高,不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
临床上,在分娩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疼痛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情绪比较稳定,能够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助产动作,通过疏导产妇的情绪使其疼痛耐受力得到提高[5],较好的疼痛耐受力有利于产妇坚持顺产,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避免胎儿窘迫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促进母婴健康。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进行疼痛宣教和心理护理,能纠正产妇对于分娩的错误认知[6],使产妇顺利娩下胎儿。
我院将收治的80例产妇,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疼痛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观察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率及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和疼痛护理的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秀欣.分娩过程中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71-73.
[2]姚芸,陈慧,刁秀凤.分娩过程中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4):134-135.
[3]黄秀桃,池玉梅,黄彩媚.心理干预及疼痛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67-68.
[4]黄丽芳.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导乐分娩球对产妇的疼痛程度、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8):706-707.
[5]谢绘玲.一对一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57-159.
[6]周南.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西部中医药,2013,26(6):109-110.
论文作者:宋惠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产妇论文; 疼痛论文; 产后论文; 心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胎儿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