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外籍人员跨文化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东南亚地区为例_跨文化管理论文

跨国公司外籍人员跨文化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东南亚地区为例_跨文化管理论文

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跨文化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省外派至东南亚国家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省论文,指标体系论文,为例论文,跨国公司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企业跨国经营中,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绩效至关重要。外派人员由于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容易以固有的文化思维模式去简单处理各种面临的问题,造成认识和行为方式的错位,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甚至导致企业跨国经营的失败。Black和Mendenhall对美国的跨国公司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有40%的外派人员由于不能有效地适应外派目的地的环境而导致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或无法适应工作而提前结束外派任务,坚持或继续留下的外派人员中也只有大约一半的人勉强维持,但业绩低下,而不多的人则只能基本完成工作任务,极少数人能够如期完成公司赋予的职责。

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跨文化管理有效性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是外派人员认知及心理因素,二是公司层面的跨文化管理因素。外派人员认知及心理因素主要指外派人员个体的心理及个性等因素,通常包括外派人员的文化悟性及认同能力、外派人员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能力、跨文化心理认知能力和跨文化心理管理能力。公司层面的跨文化管理因素指的是跨国公司对外派人员所进行的全面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因素:外派人员的选聘、外派人员开始外派工作前的培训、外派人员家庭成员的准备与调整、跨国公司对外派人员的支持等。

研究结论和建议有:

(一)跨国公司应该加强对东道国文化特性的分析研究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每一个东道国建立文化分析档案来对东道国的文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掌握东道国有关的最新信息,为跨国公司制定相关的跨国投资战略和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二)跨国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外派人员选聘体系

选派合适的外派管理人员是跨国公司的一项较为复杂的决策过程,在考虑管理人员在国内母公司的工作业绩表现和技术专长的同时,要考虑这些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文化敏感性(culture sensitivity)和文化认同(culture empathy)能力、是否具备东道国的语言能力、是否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本人的积极性如何、家庭情况是否支持其进行外派工作。

(三)对外派人员派出之前进行有效的跨文化培训

根据外派人员所派往的东道国进行有针对的文化特性分析,然后对受训人进行文化同化训练、文化敏感性训练,由文化培训专家(培训专家可由跨文化研究专家、有过在东道国成功外派经验的相关人士组成)向受训人介绍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差异性,以及由于这些差异所导致的受训人可能在东道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碰到这些情况应该如何应对的一系列措施。

(四)外派人员在外派工作期间跨国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

在外派人员外派工作期间,母公司应该给予有效的支持,特别是外派人员处于东道国的陌生文化环境中显得无所适从的时候,有条件的跨国公司应该派跨文化管理专家前往给予指导,或者利用一些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对外派人员给予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总之,影响外派人员跨文化管理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跨国公司只有充分研究、分析和了解其东道国的文化特性,根据这些特性与母公司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对外派人员在外派任务之前进行有针对性地跨文化培训,提高外派人员的跨文化悟性及认同能力、跨文化人际交往能力、跨文化心理认知及管理能力,同时在外派人员外派期间和归国之后均进行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保证外派人员的跨文化管理有效性,从而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其跨国经营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

标签:;  

跨国公司外籍人员跨文化管理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东南亚地区为例_跨文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