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同时也使得电力系统运行负载急剧增大。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为保证各行业和群众生活的正常电力供应,必须要加强对配电网的运维管理。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因素呈现多元化、分散性、难处理的特点,所以需要运维人员熟悉掌握电网物理结构和管理手段,从而能够对配网运维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进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配网;运维管理;问题;对策
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安全地向社会生产生活输送电力资源,配网运维人员必须要掌握应对传统运维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应对信息化新形势下配网可能出现的更为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首先,管理中要以安全生产为主要原则,做到电网系统安全、配网设备安全、人员安全和管理安全,以基础设施完善和自动化水平提升为基本手段,以提高运维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保证,努力为提升配网运行安全与稳定、保证社会用电献计献策。
一、配网运维管理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提升配电系统的稳定性
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高效运维手段和多元化管理方式,实现配网中可供支配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进而充分调动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电力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 有利于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
先进运维管理方式引进,特别是在“互联网+”浪潮影响下,配网运维管理平台、搭载各类先进传感器的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引入改变了以往人工化、机械化的运维管理场景,实现了对配网运行状态的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三全”监管与控制,使配网运维管理向着智能化、物联化的方向发展,配网自动化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三) 有利于推动配网运维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落后,通常采用故障后处理的手段,效率低、安全性低,故障解决往往要靠经验,运维对故障出现的原理及根本性解决方案不求甚解。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设备更新及人才更新能够有效推动配网运维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层配网监管模式、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的双重运维保障机制。
二、配网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运维管理呈现地区性差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供电及服务压力,供电质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包括配电农网建设落后、偏远地区供电质量难以保证、城区低压事故频发等,不同地区出现的问题也大不相同,所以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很困难,加大了配网运维管理的难度。另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也使得一些地区的用电量激增,受经济发展状况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限制,当地电力系统一时难以应对,也加剧了配网运维管理地区性问题突出的现状。
(二) 配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从配网发展的阶段性角度看,我国配网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配网设备更新换代慢、网络分散、架构薄弱、检修不及时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用户用电体验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另外,配网建设的前期规划设计也非常重要,不仅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更要在预测经济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完成科学的规划和建设,这样才能使电力系统在较长的时间内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资源和电力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配网自动化水平不高
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很低,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①配网自动化设备研发应用周期长,而且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大规模投放市场;②资金限制,设备的成本回收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见到较好的经济效益;③智能电网建设推广度不够,部分电力企业经营者观念无法与时俱进等。配网中部分故障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大,低自动化水平的电力系统极其脆弱,若故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提升配网运维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 完善配网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时代背景下,配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包括配电线路和网架结构两个基本方面,还要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建设力度。首先要实现基础设施普及,在此基础上完成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通信网络建设、物联网建设等),最后形成完整的信息化配网运行、维护、管理一体化体系。以10kV配网建设为例,配电线路方面应合理规划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同时要注意自动化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等的应用并加大故障检测及定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网架结构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环网、双回等较新架构类型。
(二)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升配网自动化水平
技术创新是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加大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建设与投放,以实现配网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以及非故障区段的快速恢复供电。在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建设过程中,要把主干线自动化开关布设类型及厂家一致的原则,便于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及时更换配网中老化设备、线路,通过定期巡检及自动化监测的方式掌握电网设备及线路的运行状况,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对系统中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及类型做出科学预判,提升应对配网故障能力。
(三) 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运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升配电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求维护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故障处理知识,更要对电网中现代化检修、巡检设备(机器人、无人机等)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设备实现对配电线路和设备的实时全方位监控,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自动化管理平台,通过专家系统对配网做出评估。为此,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讲座、考试、实践化训练等多种形式提升工作人员应对问题的能力。
(四) 采用多元化运维管理手段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人工与智能相结合是多元化运维的三条基本原则,即要求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应用来保障配网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
四、结语
从配网整体运维管理的效果讲,现阶段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出现为配网运维可靠性、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现代化的应对方案。但是,在阶段性和细节性问题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配网管理的精准规划、自动化配网设备应用与推广、日常运维管理、电力保护宣传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这需要提升人员管理水平、普及自动化管理设备、电网整体运维能力提升以及社会的更多关注等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申九龙.电力配网运维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22):44-45.
[2]聂志岐,宋立新,李红军.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04):141.
[3]王建民.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的实践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0):269-270.
论文作者:崔长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论文; 手段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水平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