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路径分析
李 莹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 大数据彻底革新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路径,从样本选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中融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
关键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大数据;实践教学路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从课程当中掌握科学研究脉络,掌握各种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结合当前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抽样设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等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客观、定量的信息。同时,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等特点。但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介绍如何设计和发放纸质问卷的方法,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的特点,在新时代时期,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产生极大兴趣,主观能动性较强,而大数据特点刚好符合了学生这一特点。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样本规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超过40zb,而掌握海量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将大数据优势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相结合,必定对本课程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教学路径,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大数据技术,使教学环节更有效、可操作,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
1 大数据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以老师为主导,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中强调对调查对象的随机选取,大量篇幅介绍如何进行随机采样,把样本进行缩减,而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因技术水平下的一种人为的限制。在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时期,获取的数据容量是较少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大数据成为现实,让“样本=总体”这样的采样效果得以实现。大数据足够“大”,大到可以不仅仅只关注随机样本的选取,而是在样本收集中几乎实现普查。
1.1 大数据使课程实践更便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内容主要包含调查设计、抽样、测量、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及调查报告的写作。让学生将上述相关内容进行实践,困难显而易见:在传统调查方法中,样本数量有限,调研样本随机性差、调研成本高、收集数据周期过长、非系统误差大等。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容量大,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在线收集数据信息更便捷和低成本。主要有网络环境,学生就可将设计的问卷通过在线调查平台(如问卷星)发放,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逐一发到全体调查对象手中,使抽样不断接近总体。大大节省了交通时间,提升了调研工作的效率。为学生节省金钱,而且在低成本的网络环境下短时间实现,大大提高了实践的可行性。
1.2 大数据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旨在通过调查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决策的准确性依赖于信息的完全程度,强调是信息的完全性,而不在于准确性。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强调如何防止和避免错误的出现,在采集样本时和检验结果时都会测试样本时候存在系统误差,而且想方设法控制无关变量,这种策略在数据有限的前提下是有必要的,但现实问题上,保持变量不变不太现实。大数据背景下,允许不准确已经成为新的亮点,放松了容错的标准,人们掌握的数据才会多起来,利用海量数据给管理决策更好的结果。[1]让管理决策更优的前提是信息的完全性接近可能,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
1.3 大数据促进学生更具创新性
传统的社会调查及实证分析中过多强调“因果关系”研究,并提供给管理层做预测。对培养学生而言,过多强调“因果关系”的分析,会使他们培养成 快速思维模式,用因果联系看待一切。大数据时代的调查研究,强调“相关关系”,让学生从理论的学习中不断接近社会的动态,通过探索很久之前从未注意到的联系,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同时,学生基于大数据技术将线性分析向非线性分析,因果分析向相关分析方式转变。
2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教学路径分析
在调查设计模块中,强调利用大数据的“大”,数据来源多元,数据种类繁多,不用随机选取,尽可能多的全样本代替随机样本。
课程设置中增加大数据思想与社会调查方法理论、相衔接,增加大数据前沿知识,增发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学时在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大数据思维,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大数据运用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教学路径
2.1 调查设计模块
本实践教学路径主要以课程理论知识的内容逻辑进行设计,在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侧重在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及数据应用四个模块融入大数据技术。具体详见图1。
2.2 数据收集
基于数据收集环节中,保证了足够的样本容量和数据信息,在数据整理分析环节中,强调学生充分运用更多的数据,进行更细微的分析,同时,要求掌握各类统计软件,如excel、spss,eviews。学校也可与大数据软件平台合作,开发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之匹配的教学软件,如 Ha-doop、NoSQL。[2]通过软件对数据清洗,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大胆推理,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以求找到创新点。
2.3 数据整理分析
调查数据来源可以分为线下和线上,在大数据时代,主要数据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比较常见的方式有在线调查平台(如问卷星)等。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和收发问卷,并得到实时的分析结果;文献检索中应用中国知网、维普等文献平台,可以使学生在问卷设计中提供内容效度。
国内对分布广泛且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和繁殖力的草本植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李美等测定苍耳4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活性,发现苍耳丙酮提取物10 mg/mL对高粱和黄瓜幼苗茎的生长抑制率达47.1 %~75.5%[17];又如王丽等对肿柄菊茎叶提取物除草活性进行研究,发现肿柄菊乙醇提取物25 mg/mL对水田稗幼苗根长抑制率达99.7%,但对水田稗幼苗茎高抑制率仅6.6%[18]。相比之下,地桃花提取物的除草活性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利用提纯方法及靶标作物等[19]。
2.4 数据应用
“母肥儿壮”从干奶期(头胎牛怀孕后期)产前60天开始,母牛日粮中的能量、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配比,应平衡避免产出弱犊。炎热潮湿暑期奶牛饲养过程中,尽量避免应激的发生,要与产奶牛一样对待,排风扇、淋浴一样不能少。规范的管理和满足怀孕母牛的营养需要,可提高改善奶牛初乳质量,结合良好的初乳饲喂规程,能有效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
对数据的应用是社会调查研究法的目的,在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现象的解释、问题的解决以HTML文本或调查报告展示。[3]大数据为纽带,将研究变量联系起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数量统计,分析,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让他们发现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的关联性,以期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革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教学路径的措施
3.1 教学内容中增加大数据知识
研究不足之处是只分析总结白桦林与落叶松林生长旺季的水化学特性,未对整个生长期或年度的特性进行分析说明,今后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延长调查时段及持续调查,利用多年的数据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3.2 利用大数据使课堂反转
课前,将理论知识通过微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实施,分析,总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到知识点;同时,将学生大数据平台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制,形成微课,让学生观摩,组织学生交流点评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辅,以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
3.3 转换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强调期末考试,而且评分占比很大。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加大实践环节的评分比重,利用大数据实训平台记录实环节并评分。之前的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的平时作业和表现只占30%,调整成理论考试成绩与课程实践表现成绩比重分配为4:6。[5]重视课堂实践的操作及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众所周知,氮是植物养分中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它是氨基酸、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也是核酸、核蛋白、叶绿素以及许多酶、激素的组成成分。据艾力素中国区技术应用首席专家马高升介绍,在植物生长期间,供应适当的氮素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然而,如果整个生长季中过多供应氮素,又会造成作物贪青晚熟、易倒伏、旺长等问题。所以,一款既可以保障作物营养,又可以避免过多施肥的产品,对于农民来说尤其重要。
4 结束语
沿着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教学路径,大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大数据技术拓宽学生数据收集渠道,学生面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更有信心,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利用反转课堂,制作微课让学生提前学习理论知识,调整评价方式来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相互沟通,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谷晓燕.大数据环境下以应用为导向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19-120.
[2]孙丽环,韩京武.大数据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和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2):104-108.
[3]唐明伟,苏新宁,肖连杰.面向大数据的情报分析框架 [J].情报学报,2018,37(05):467-476.
[4]陈星伟,史孙宬.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的发展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8,34(12):92-93.
[5]邬春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2):83-85.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5(C)-0138-02
基金项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课程教学探索”(项目编号:JGYB201715)。
作者简介: 李莹(1989—),女,广西崇左人,讲师,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标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 大数据论文; 实践教学路径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