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进展※论文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进展

冯 敏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旅游扶贫效应作为评估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与效果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基于CNKI的核心、CSSC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检索到的国内外发表于1997-2017年间与旅游扶贫效应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然后从影响旅游扶贫效应因素、扶贫效应评价的内容、时空分异、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结果表明:旅游扶贫经济影响、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但是国外更注重贫困人口的生计、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样的,对于利益相关群体的探究是二者共同聚焦的;国内外共同聚焦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的扶贫效应的研究;对于时空分异方面,国内外研究的方法比较相似,但是研究的尺度大小不一。未来应着重关注旅游扶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应研究,贫困人口视角的扶贫效应及城市贫困、“返贫”等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反贫困;旅游扶贫效应;CiteSpace;研究进展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是现阶段我国反贫困的新要求。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和减贫的有效手段,其与扶贫结合已成为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前沿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旅游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潜力,主要涉及到旅游扶贫理论、模式、效应、意义及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区域扶贫开发实践、问题与对策等方面[1][2]。旅游扶贫效应也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经过30余年的实践与发展,其研究内容不断多元化,主要包括扶贫效应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3];研究视角日益微观化,从最初的关注区域的经济效应到关注扶贫旅游开发给贫困地区带来的综合效应再到关注贫困人口感知和获益等。本文首先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热点,然后尝试从影响旅游扶贫效应因素、扶贫效应评价的内容、时空分异、评价方法这些方面了解对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现状,以期了解近20年相关研究脉络与发展动态,将为进一步丰富旅游扶贫理论,推进实施国家脱贫攻坚工程、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pro-poor tourism”and “impact/effect”、“poverty alleviation impact/effect”and “tourism”、“poverty reduction impact/effect”and“tourism”为主题词,检索发表于1997-2017年间的文献,并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剔除重复文献,共得到109篇。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模式下,设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及CSSCI数据库,时间区间为1997-2017年,以“旅游扶贫/旅游减贫”+“效应/效用/效益/绩效/效率”为主题词,分别进行检索,剔除重复的文献,共得到75篇。从国内外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看(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外文文献的数量变化走势基本一致,2005年以后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在2010年-2014年国外文献数量远远高于国内文献数量,说明这段时间旅游扶贫效应是国外研究人员持续关注点之一。

那时哥们儿朝洛蒙祖坟还没有冒白烟,还没有提升为销售助理,还和我们挤在十平米大小的“烟箱子”里。媳妇来了,租不起宾馆,俩人就在“烟箱子”眉来眼去地腻歪着,害得我们哥几个晚上有“家”不能归,只在街上瞎逛。羊肉串吃得没滋味,就去火车站胡同里的小旅店看港台的武打剧或毛片。但还是出了事。哥们儿朝洛蒙和媳妇在“烟箱子”里时,被厂里管后勤的经理撞到了,当成卖淫嫖娼的把他们揪到保安室。几个保安轮流审讯,好在他媳妇还算是有心人,来时把结婚证揣在兜里。媳妇掏了结婚证,给保安看了,保安才放过他们。这事在厂里传扬开来。媳妇臊得要死,咬牙切齿跟哥们儿朝洛蒙说,再也不来这座没有人性的狗屁城市了!

(4)取0.1mol/L的稀盐酸20ml于小烧杯中,滴2滴1%的酚酞溶液,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上述中和滴定实验,直至溶液由无色转变为红色为止,用蒸馏水冲洗pH电极。

图1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年谱分析(1997-2017)

(二)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是通过文献数据的获取、信息的分析、图谱绘制等一系列处理来可视化的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导航作用[4]。Citespace软件绘制各类知识图谱,并通过节点的大小、网络连接度等要素,展示研究领域的时区布局和热点动向。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热点

某一研究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5]。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分析功能,将国外109篇、国内75篇文献分别导入CitespaceⅤ,设置好参数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可以较直观呈现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根据图2可知,国外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中总共网络节点数量有298个,367条连接线,密度为0.0083,频次居前的关键词有旅游减贫(poverty reduction)、扶贫旅游(pro-poor tourism)、影响(impact)等,其他高频的关键词有贫困(poverty)、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社区旅游(community based tourism)、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形成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的热点。国内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中总共网络节点数量有180个,172条连接线,密度为0.0107,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依次是旅游扶贫、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围绕这些关键词引发的其他高频关键词有旅游扶贫开发、绩效评价、西南民族地区等这些都说明了国内学者在旅游扶贫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1997-2017年中外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总体来看,扶贫旅游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旅游扶贫效应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图2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关键词知识图谱(1997-2017)

三、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

(一)影响旅游扶贫效应评价因素

国外学者Allison(2007)认为要使旅游真正成为扶贫的有效手段,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来对其进行表达[6];Akyeampong(2011)研究认为个人及社区特征是影响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7]。Muganda(2010)以坦桑尼亚阿鲁沙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地理区位对旅游收益地区分配不均产生影响,居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的居民因参与机会多,其旅游获益多于距离交通主干道较远的居民[8]

以2009、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InVEST模型,对研究区2009、2012年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如图1a与图1b所示。由图可知:总体上来看,研究区域生境质量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有较为明显的聚集现象,以湘江为界,南边生境质量低的区域高于北边;在研究区域边缘区域、水系及林地分布的区域,都保持了比较高的生境质量;研究区域三个时间段的生境质量存在差异,生境质量高的区域和质量低的区域均有所变化。

目前,关于旅游扶贫效应的定义不一。现存的概念大体从旅游扶贫的功能、意义、作用方面阐述[12]。周歆红(2002)指出旅游扶贫效益的评估包括旅游扶贫的综合评估和重视贫困人口受益情况的评估[13];张伟等人(2005)指出旅游扶贫效应主要指旅游在扶贫上的效果,主要包含正反两个方面的效应[14]。Gascon(2015)指出旅游扶贫效应不仅包含旅游扶贫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还包括其对贫困地区人口受益和发展的影响[15];基于此,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效应,居民感知和居民获益,并结合正负效应来分析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评估内容(表 1)。

国外学者最早涉及对旅游扶贫的时空分异研究,Shah(2000)指出旅游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旅游发展时间、规模、方式变化而变化的[44]。Deller(2010)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探讨了旅游对扶贫效用的空间变化[45],Habibov(2010)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来比较加拿大各省的管辖社会福利计划的减贫绩效[46]。随着国外研究的开展,国内学者也开始涉及旅游扶贫效应时空分异的研究,龙祖坤(2015)等运用DEA测算出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时空分异情况,揭示了旅游扶贫在空间上具备的聚集效益[47];张琦和陈伟伟(2016)运用多维动态评价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扶贫效应空间差异[48]。毛婧瑶等人(2016)运用AHP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武陵山区近年来扶贫成效空间格局特征及成因[49]。黄渊基(2017)运用数据包络法研究了武陵山湖南片区的20个贫困县市区扶贫效率并指出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处于潜力期和朝阳期[50]

(二)旅游扶贫效应评价内容

国内在影响因素综合识别方面,学者李刚(2006)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当地居民这四个利益相关群体构建了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框架,并认为这些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协作才有可能带来旅游扶贫正效应[9]。杨建春和肖小虹(2011)在指出贵州拥有的旅游资源、发展方式、旅游业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影响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效果[10]。李佳等人(2017)从资本、权利、能力约束三个方面阐述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旅游受益的限制性因素[11]

表1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主要评价内容(1997-2017)

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效应的评价内容基本一致,主要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评估具体区域的旅游扶贫效应,同时,学者们对贫困地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收益、权力、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日益被重视。经济效应被认为是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旅游扶贫产生的效应都并非均质分布,旅游扶贫的正效应较多的被拥有一定资本(如人力、物力、财力)的人占据,而负效应则更多地转移在极度贫困人口身上,旅游扶贫的负效应要引起重视,国内要加强基于贫困人口受益的实证研究。

糖尿病所致全身小血管和神经损伤会给麻醉医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术前访视应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急性和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术前血糖控制应强调个体化,一般择期手术在8~10 mmol/L之间,眼部手术5.8~6.7 mmol/L之间,急诊手术在14 mmol/L以下,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者禁忌手术。I型糖尿病可出现累及颞颌、寰枕和颈椎关节的僵直综合征,插管前应明确关节活动受限所致气道困难,“祈祷征”阳性可作为判断关节僵直的参考指标。

(三)旅游扶贫效应时空分异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政策环境、企业经营能力、旅游扶贫项目、话语权、社区参与等因素影响旅游扶贫效应,从而使旅游扶贫效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国内学者近些年来实证研究表明地理区位、政府政策、产业基础、扶贫旅游开发地自身条件因素等影响旅游扶贫效应。

目前,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主要有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加上学者们在评价旅游扶贫效应,评价的角度和尺度都不同,故而涉及的方法也比较多,最早以定性评价为主转向定性、定量方法结合,并且不断的丰富完善,主要研究方法如图3所示,文章将研究方法分为4类型:定性研究、基础统计分析、复杂统计分析、其他定量分析方法。

四、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评价方法

综合而言,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时空分异的较为薄弱,主要运用的是DEA、GWR、空间自相关方法等定量分析法,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相比,国内旅游扶贫的空间差异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研究与进步空间,将旅游扶贫效应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对薄层色谱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分别对供试品溶液制备、薄层板、展开系统进行了考察。分别采用不同提取溶剂(甲醇、无水乙醇、正己烷各10 mL),不同展开系统〔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20∶1);石油醚(60℃~90℃)-丙酮(9∶2)〕,不同显色方式(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喷以5%对二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进行操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法所得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一致,且操作简便易行。

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如遇到一篇文章中既有基础统计分析又有复杂统计分析,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就把这些方法分别统计上。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国内与国外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基本都以基础统计分析法为主,主要是因为在对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时,大多数研究人员都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各种效应进行量化测评,故而采用基础统计分析中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国外的复杂统计分析占的比例为46%,其它定量分析占的比例为9%,国内分别占42%、12%,说明了国内外对于扶贫效应的分析方法占比相差不大,并且最近国内定量研究方法有增加的趋势。特别地,投入产出(IO)模型[51]和社会核算矩阵(SAMs)是衡量旅游经济效应的最基本模型,也是国内外在评价旅游扶贫对于区域经济影响最常用的模型。国内外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理论方法对旅游扶贫效应进行分析,运用的方法也逐渐向纵深发展,但是研究方法大多相似,主要表现在同类方法的多种案例地运用,所以新的理论方法的拓展和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计划行为理论、新经济学理论等。

图3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常用的方法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国内外都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旅游发展、社区、感知等,这些共同词汇主要涉及旅游扶贫效应评价内容与对象等,显然,旅游扶贫经济影响、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但是国外更注重贫困人口的生计、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而国内旅游扶贫研究政策性较强,与精准扶贫、乡村建设等国家政策相关。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国外研究注重将理论研究和数理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尽量保证结果的客观性,避免主观性因素过多参与,国内研究多将描述性和概念性方法与研究案例地相结合,对获取的数据采用简单的数理统计分析,但是近三年来利用数据和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数量在增加,但是定量评价过于程式化,在指标选取、权重确定等评估环节基本采用相似范式,缺乏理论创新,也缺乏对旅游扶贫动态效应以及返贫困等方面的研究。

第一,国内外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大体一致,国内外共同聚焦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的扶贫效应的研究,由于案例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对于利益相关群体的探究是二者共同聚焦的;对于时空分异方面,国内外研究的方法比较相似,但是研究的尺度大小不一。

第三,在研究视野上,国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视野开阔,从国际、国家、地区、旅游接待地等多个层次逐层展开,而且还分析小范围的旅游接待地如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私人部门、贫困人口本身对消除贫困的作用,而我国多研究区域性的贫困,连片贫困片区、民族地区、省际层面、县级层面、贫困村镇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跨区域、民族村寨等的研究很少,并且对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扶贫效应研究较多,缺少城市贫困地区的研究。

页岩油又称“人造石油”,与天然石油相比,页岩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及硫、氮、氧等非烃类有机化合物。目前,页岩油只是作为燃料油直接销售,未经二次加工,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方面来看都不尽合理。通过分析页岩油及各馏分的性质发现,可对页岩油全馏分直接加氢精制,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页岩油馏分在氢压下除掉其中的硫、氮、氧等非烃类化合物及金属杂质,并将不饱和组分进行加氢饱和,以生产化工产品和清洁燃料。

(二)展望

基于对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的相关文献梳理和总结,我国要结合旅游扶贫实践,今后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

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需重视国外研究前沿及热点;国内也可以加强对旅游扶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效应的研究;注重贫困人口的利益与权力,重点关注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加强社区赋权、增权的研究,旅游扶贫风险管理研究;多角度分析旅游扶贫动态效应和空间分异,旅游扶贫开发后的“返贫”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同时对于城市贫困问题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多学科融合和理论交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推进时空对比分析,引入3S技术、耦合协调度模型、EEMD法等研究空间差异的技术与模型;加强对旅游扶贫效应动态监测与评价,识别对旅游扶贫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指标因子;应加强不同扶贫旅游案例地的比较研究,如旅游扶贫模式相同的案例地之间的比较,处于不同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扶贫开发案例地的比较,有助于整体提升扶贫的效果。

最后,加强旅游扶贫效应的优化的研究。结合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当地居民的生计策略,优化旅游扶贫效应。明确当地居民的参与是实现当地脱贫致富的关键,需要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构建一套与社区参与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以了解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探索精准扶贫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性研究。

【参考文献】

[1]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6.

[2]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02):89-94

[3]邢慧斌.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7(07):47-53

[4]Shiffrin R M,Brner K.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4,101(1):5183-5185.

[5]张瑜,章锦河,孙晋坤等.境外农业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03):162-169.

[6]Allison Rossetto.Harnessing Tourism as a Mea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Using the Right Language or Achieving Outcomes[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07,32(1):49-58.

[7]Akyeampong OA.Pro-poor tourism:residents'expectations,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in the Kakum National Park Area of Ghana[J].Journal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1,19(2):197-213.

[8]Muganda M,Sahli M,A Smith K.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poverty alleviation:A community perspective from Tanzania[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10,27(5):629-646.

[9]李刚,徐虹.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J].旅游学刊,2006(09):64-69.

[10]杨建春,肖小虹.贵州旅游扶贫效应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07):212-216.

[11]李佳,田里,王磊.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以四川藏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6):116-121.

[12]郝冰冰,罗盛锋,黄燕玲,李筱玲.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文献量化分析与研究综述 (2000~2016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9):190-198.

[13]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01):17-21.

[14]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国外旅游与消除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5,20(1):90-96.

[15]Gascon J.Pro-Poor Tourism as A Strategy to Fight Rural Poverty:A Critique[J].Journal of AgrarianChange,2015,15(4):499-518.

[16]Harold Goodwin.Pro-poor tourism:a Critique.[J]Third World Quarteriy,2008,29(5):851-868.

[17]Spenceley A,Goodwin H.Nature-based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Impacts of private sector and parastatal enterprises in and around Kruger National Park,South Africa[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7,10(2/3):255-277.

[18]Blake A,Arbache J S,Sinclair M T,et al.Tourism and poverty relief[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1):107-126.

[19]Meyer D,Pro-poor tourism:from leakages to linkage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reating linkages between the Accommodation Sector and‘Poor’Neighbouring Communities[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7,10(6):558-583.

[20]蔡雄,连漪,程道品等.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7,(03):4-16.

[21]Saayman M,Rossouw R,Krugell W.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poverty in South Africa[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12,29(3):462-487.

[22]栗娟.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测评及其优化 [J].商业研究,2009,(09):205-208.

[23]乔波,严贤春,王伟等.社区参与型生态农业旅游及其扶贫效用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03):56-59.

[24]Jiang M,DeLacy T,Mkiramweni N P,et al.Some Evidence for Tourism Alleviating Pover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3):1181-1184.

[25]Mbaiwa J E.Enclave tourism and its socio-economic impacts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2):157-172.

[26]Lepp A.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in Bigodi Village,Uganda[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876-885.

[27]Kwaramba H M,Lovett J C,Louw L,et al.Emotional confidence levels and suc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poverty reduction:The South African Kwame Makana home-stay project[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4)885-894.

[28]Wattanakuljarus A,Coxhead I.Is tourism-based development good for the poor?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Thailand[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30(6):929-955.

[29]邓小海,曾亮,罗明义,肖洪磊.云南乌蒙山片区所属县旅游扶贫效应分析[J].生态经济,2015,31(02):134-138.

[30]Ashey C,Roe D.Making tourism work for the poor: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insouthern Africa[J].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2002,19(1)62-81.

[31]Anderson W,Cultural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Kilimanjaro,Tanzania[J].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2015,13(3):208-224.

[32]张晓明,张辉,魏伟新.基于旅游扶贫战略的效应分析及创新对策研究——以星子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0,05:138-141.

[33]Mbaiwa J.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s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1,14(3):251-273.

[34]李会琴,李晓琴,侯林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以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为例[J].旅游研究,2012,4(03):1-6.

[35]常慧丽.生态经济脆弱区旅游开发扶贫效应感知分析——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125-130.

[36]Manwa H,Manwa F.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pro-poor tourism:the role of Botswana Forest Reserves[J].Suastainbility,2014,6(9):5697-5713.

[37]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08):71-76.

[38]龙梅,张扬.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扶贫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2014,(05):48-50.

[39]Setiawan B,Rijanta R,Baiquni M.Local community empowerment through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ourism on Karimunjawa Islands:poorpoor tourism Approach [J].Proceedings of the Asia Tourism Forum 2016-The 12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mdustry in Aaia,2016:10-13.

[40]丁焕峰.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J].农村经济,2006(09):48-50.

[41]罗鲜荣,王玉强,保继刚.旅游减贫与旅游再贫困:旅游发展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贫困人口的影响 [J].人文地理,2017,32(04):121-128+114.

[42]Karrow T.Ban Pa-Ao,pro-poor tourism and uneven development[J].ToursimGeographies,2014,16(4):704-705.

[43]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44]Shah K.Tourism,the Poor and Other Stakeholders:Asian Experience[Z].ODI Fair-Trade in Tourism Paper,London:ODI,2000.

[45]Deller S.Rural poverty,tourism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0,37(1):180-205.

[46]Habibov N,Fan L D.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poverty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social welfare programs across juris-dictions in Canada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era of devolution[J].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2010,33 (4):457-467.

[47]龙祖坤,杜倩文,周婷.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10)210-217.

[48]张琦,陈伟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成效多维动态评价分析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角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36-142.

[49]毛婧瑶,葛咏等.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成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03):334-342.

[50]黄渊基.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以武陵山湖南片区20个县(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11):229-235.

[51]周波,李毅.广西巴马旅游扶贫贡献率研究[J].旅游论坛,2011,4(02):72-76.

O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Resear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s of Tourism

FENG M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Abstrac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s of tourism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Chin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since 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assessing the role of tourism in poverty alleviation.The literature relevant to the topic in the past 20 years are collected from databases like CNKI core journals,journals of CSSCI(China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and Web of Science from 1997 to 2017.CiteSpace software is applied to do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on the retrieved data.The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and to discove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assessing index and metho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of tourism.The study indicates the common hot topics in both Chinese and oversea research—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as poverty alleviation means,community participati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the other countr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ivelihood and protection of diversity of the poor.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tourism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diverse according to both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research,but both focus on the stakeholder groups in the tourism.The research in both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center on the alleviating effects of tourism in the four aspects as economy,society,culture and ecology.The study methods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re similar,but the scale of the research are different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political,economic,social,cultural,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tourism in poverty alleviation,the poor people’s perspective,the urban poverty and the issue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Key word: anti-poverty;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 of tourism;CiteSpace;research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 F591;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955(2019)02-0010-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效应及其对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机理研究》(项目编号:41661031);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广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TYETP201548)。

收稿日期: 2018—12—05

作者简介: 冯 敏(1991—),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旅游开发与规划。

责任编校:徐 晓

标签:;  ;  ;  ;  ;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进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