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社会学家的社会阶级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家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阶级论文,理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来,西方国家从来没有真正解决其国内外的贫富悬殊问题、阶级斗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出现,随着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国内失业率上升,工人罢工斗争不时出现,工会势力不断增强,西方社会者中有一部分人一直重视着社会阶级的研究。他们试图分析、理解、重新解释社会阶级问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们首先从一些西方古典社会学家的著作中找答案,但后来大多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西方社会学家起初注意最多的是德国古典社会学家M.韦伯的社会阶级学说。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的出现是由于人们的市场推销能力和生活机会的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是一种市场推销能力的源泉,技能和受教育水平也是这种源泉。因此,他认为有产者是一个阶级,掌握市场需要的技能的人也构成了一个阶级。他把社会阶级分成了五类:1.有产阶级,2.知识阶级,3.行政和管理人员阶级,4.商人和小商店主等传统的小资产阶级,5.工人阶级。他认为阶级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但大多易于发生在一定的群体之中,如,工人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较多,而与资本家的直接冲突却不多。西方学者觉得韦伯的理论给人一定的启示,但只是对已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阶级作了表面现象的分析,没有深入到社会阶级的本质,更难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问题。于是他们又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分析理论。
英国学者F.帕金在《阶级结构中的社会分析》(1974年出版)一书中的论述最能代表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理论的理解。他认为,马克思把社会中的人分成财产和生产资料拥有者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阶级。马克思把社会中的各阶级看成可见的实体和可以改变社会的社会力量。各种阶级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亦即产生阶级觉悟。随着阶级觉悟的萌发无产阶级就会与资本家发生冲突,建立自己的组织和政党,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为已任,谋求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但是F.帕金又认为这种理论没有包括对农民和小有产者等的分析,不够全面。同时一些西方学者还认为,阶级的存在与阶级意识有所不同,应对阶级意识给以分析。
一、西方学者的阶级意识理论
旅居英国的波兰学者奥索夫斯基在其《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和阶级结构》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典型的说明。他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来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经验,有时是不全面的,非本质的。另一位西方学者M.曼试着总结了这种阶级意识的四个组成成份:1.阶级身份的规定,即认定自己是工人阶级。2.认识阶级对立的情况,即感觉到资本家和管理人员与他们处于永远的对立面。3.阶级整体的认识,即在上两个认识的基础上,识别自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所处的形势。4.变换着的阶级意识,即认为当阶级冲突被较为成功地解决时,人们会改变自己的阶级意识。
奥索夫斯基还强调,无产阶级不能领悟到自己的阶级利益的真正本质,并且也不会发展出革命的阶级意识,他还以列宁在1902年的论述为证:工人们顶多会创造出工会意识,工会的斗争目的是寻求有限的社会和经济的改革,而革命的意识必须以共产党领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宣传鼓动工人阶级才能形成。奥索夫斯基认为,这种宣传鼓动的效应要看社会形势和人们的接受能力如何。他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与过去的劳动者对封建贵族和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一脉相承的。其表现形式首先只停留在经济水平,如,工资谈判、罢工或故意旷工等。或者只提出改革工会立法,维持福利状态和修改经济政策等问题。他们有时也与其他阶级(如中产阶级)、农民或其它政党组成联盟,但不能持久,达到目的就解散。这与几百年来形成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有关,资本家一直在研究对付工人的办法,工人却没有这种时间。一些工人领袖取得一定社会地位后,又跑到议会里去搞“合法斗争”,成为工人贵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也给工人一些甜头,缓和一下阶级矛盾。
于是象美国社会学家高瑟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派的学者提出,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就会存在,冲突是有社会功能的,可以促使对立双方进行调节,改善社会情景。F.帕金更进一步说,阶级意识是动态发展的,阶级本身也是会转化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许多原来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正在向中产阶级转化。笔者1986年在英国访问时,问一些工人、小职员和店员的阶级属性时,他们大多不假思索地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中又出现了许多论述中产阶级的人物。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关于中产阶级的论述
英国社会学家阿伯克隆比和S.希尔所著的《资本、劳动和中产阶级》一书是有代表性的、对中产阶级论述的书。他们首先认为,把社会中的阶级分成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不准确。他们根据对英国社会的调查披露:从1911年到1971年,体力劳动者从占英国总人口的80%下降到58%,高级专业人员从1%升到3%,低级专业人员从3%升到8%,店员、职员秘书等人员从5%到14%。许多人因教育的普及及握有技术训练合格证成为文职人员,这就使许多人进入了中产阶级。因为文职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使得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相对增值,收入有所增加,经济条件也接近了中产阶级。社会上只剩下了一小撮上层阶级人物。
他们对中产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中产阶级中可以分成三等:1.上层中产阶级,即近年人们常说的“白领阶级”,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工作中多使用计算机和现代化工具,工作有相对的独立性(资本家觉得这样对他们有好处),劳动强度不大,用脑度较大,缺乏斗争性。2.中等中产阶级,他们有一定的技能,具体工作做得较多,受管理层的人员指挥控制,但似乎充满升迁的希望,表现得比较隐忍。3.下层中产阶级,包括广大的职员、店员、秘书及一部分熟练工人,他们的工作较繁琐沉重,虽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易于被代替。他们有可能无产阶级化,加入工会,参加阶级斗争,成为体力劳动者中的一员。但是他们与真正的体力劳动者还是有区别的,斗争意志不坚强。三种中产阶级中只有上层有优厚的报酬,可以计划自己的前程和事业,成为高级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十分尊重传统的上层雇主阶级,自己也有可能转入上层阶级。因此阿伯克隆比和希尔最后又认为只有中层管理人员、小商人和低级专业人员才是真正的中产阶级。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中一直有所争议,于是又引出了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各国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的各种理论。
三、当代的各种社会阶级理论
当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学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剩余价值等学说来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今天的西方社会阶级情况。美国一些社会学家想论证象美国那样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向“无阶级”社会迈进。他们的理由是:战后美国的许多大企业逐渐实行了资本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的制度。不善经营的资本家就请有管理能力的人来管理,似乎他们不再控制企业了。资本家又想出让企业上下成员都来入股的办法,大家都是股东,似乎也都是企业的主人了。美国学者还提出,美国是个自由竞争、社会流动性很大的国家,任何人,不论出身、种族、宗教信仰如何都可以通过竞争发财致富。这种观念一度也被说成是“美国梦”的内容,在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在不发达国家都给一些人造成很大幻想。
这种表象的梦幻在美国的国内外种族矛盾、贸易冲突、政治冲突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很快破灭了。美国社会学家莱特在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界限》(1976年)一文中对美国的社会阶级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他从美国社会中各种人对各种事物的控制力入手进行论述。他指出,大资本家有三种控制力:1.他们总是最大的股东,因此仍是资本、投资和资源的控制者。其他成员人的小股只是有助于大资本家达到其获高额利润的目的,造成大家都是所有主的假象,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2.因为他们控制着大股,因此他们仍然控制着生产资料。3.财和物的控制使大资本家仍控制着劳动力。鉴于上述分析,莱特指出,大资本家都是公司或企业最高决策集团──董事会的成员,他们仍然控制着有利于自己的裁决权。
莱特认为:无产阶级包含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此中又分四等人:1.上层管理人员,他们控制着财权、物权,但只能有限地控制资源定向。他们决策经营失误自身也会失落。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只有限地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完全不能影响资源的定向。3.工长阶层,他们只能控制他们所管辖的一部分劳动。4.工人阶级,没有任何财、物和人权,他们主要还是提供技巧、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因此,莱特认为,在美国无产阶级与资本家阶级本质上仍是对抗的阶级。
另一些美国社会学家则从劳动分工和收入来划分社会阶级,他们不谈有产或无产,只划分阶级层次。如,美国社会学家R.罗瑟曼《美国的不平等性和分层》(1978年)一书中把美国的阶级分成五个层次:1.下层阶级,指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可售技术,常处于失业状态的人群。2.工人阶级,占劳动大军50%的产业工人。3.下中产阶级,占产业大军的45%,多为职员、教师、小商人、中间人等。4.上中产阶级,占劳动大军的10%左右,多为医生,有专门技术的专家,受教育程度较高。5.上层阶级,多占据着联邦政府、州、市、工商、军事、娱乐业及工会的顶层位置,人数少,特权大,收入极多,美国公众称他们为“抢劫大公”。罗瑟曼指出,这五个阶层的人从受教育的学校、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到闲暇时间加入的俱乐部都有天壤之别。
欧洲资本主义小国与美国略有不同,它们多是已缩回本土的、原来的殖民帝国,遇上的困境比美国要多,仍在试图在落后国家(原来的殖民地)寻找机会。英国危困的感觉最明显,那里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最多。他们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等观点来分析英国的社会阶级。英国学者大卫.巴特勒和戈尔德斯坦合著了一本书,题目是《从出生到进入七个等级》。他们把英国的社会阶级分成七个等级:1.高级专业和行政管理人员。2.管理和裁决人员。3.高级监督和其他非体力劳动者。4.低级监督和其他非体力劳动者。5.有技术的体力劳动者和日常需要的非体力劳动者。6.半有技术的体力劳动者。7.没有技术的体力劳动者。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社会阶级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原来的家庭,个人的努力,结婚后的伴侣,亲朋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变故等都密切相关,在社会流动程度较大的国家里不能绝对化。
F.帕金又指出,在英国妇女就业人数占劳动大军的40%,其它西方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有的国家尚有上升趋势,但西方学者在谈论社会阶级时很少把她们正式算入。他认为认只有男子创造阶级结构的时代正大变化,就业和反复就业,甚至独身生活的西方妇女人数正在增加,作阶级分析时不应忽略。目前西方妇女进入的职业范围尚有集中趋势,即大多为文书、医护、售货员等非体力劳动:无技术的工厂工人和服务工作等体力劳动行业。西方妇女中一些所谓“女强人”也进入上层管理人员或专家等阶屋。同时他指出,在西方仍有许多已婚妇女主要依附着男人──她们的丈夫(甚至情夫),随着她们的丈夫进入较大的社会流动。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阶级时忽略了妇女的研究,也就会忽略职业结构中妇女占据的职业,这将成为不全面的分析。
以林格克和莫法仑为首的新马克思主义派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国内外的社会阶级情况。他们在《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1983年)一书中承认,在西方国家中资本家仍然在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但60年代以后一直未形成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这是因为技术革命提高了生产力,许多人进入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西方政府推行了一套税收和福利制度,来调节缓和贫富悬殊;资本家吸取历史的教训,积极主动地研究对付工人阶级的办法,如拉他们入股,有限地让他们参与管理,研究与工会谈判的技巧和对策等。再者,象英国两党轮流执政,工党上台把许多主要工业收归国有,号称要搞西方社会主义;保守党上台又把一些主要工业卖给私人,这又使人民目不暇接。还应指出,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也总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
新马克思主义派学者还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和历史的反思。在比较中正如A.锐得在《发展中的世界里》(1979年)一书中披露的:西方国家的人消耗着世界上过半的能源和资源,如果把尼伯尔的消耗当作1,英国人的消耗则是她的60多倍。西方是如何实现这种消耗的呢?在近代史中,他们靠炮舰政策对亚、非、拉落后地区进行掠夺、殖民、侵略、贩卖黑奴,对印地安人施行种族灭绝;在近现代史中他们企图控制或颠覆新兴国家,靠跨国公司索取第三世界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控制世界市场。因此导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对国际上的阶级状况的论述。
四、有关国际上的阶级斗争的论述
英国女社会学家希拉.斯密司在《面对世界体系的阶级分析》(1983)一文中对国际上的阶级斗争的原因作了如下的论述:“世界体系处于这样一种情况,这个体系的发达部分使其他部分付出很大代价。这种机制表现为贸易和不平等的交换,跨国公司把余利都转到他们国家的中心大都会里去了,只是在极有控制的条件下转让一些技术,而且总是设法不让它们在不发达的国家普及,这样就可以保持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产者获利。”①
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当权者虽然仍在侵略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干涉一些国家的内政,仍武装镇压所剩无几的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但他们总归认识到(有的或者还是在下意识中感觉到),在世界上横行侵掠的大势已去。他们开始实行新殖民主义,即用隐蔽和间接的方法,假惺惺地装作同情民族独立,给予经济或军事援助,假装改变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缓和、进行对话,积极进行文化渗透,制造分裂,假独立,扶植傀儡,甚至忍不住还要组织政变和颠覆活动。其目的仍是掠夺廉价的资源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保持或扩大其有殖民性的“威慑”。保持这种“威慑”的主要手段首先就是高科技垄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有明文规定,某些尖端科技,甚至一些应用技术都不准向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出口。他们向世界推销的多是食品、烟、酒、饮料,声象用具成品,旅馆业,机、电用品组装业等。同时,他们还努力吸引第三世界的高级人材外流到他们那里。第三世界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和发财的梦幻,跑到发达国家去干些中下级或低级的日常琐碎工作。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可以看到,几乎一半的人口都是第三世界去的人,他们把那里的体力劳动差不多都包了。那里本土的失业者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中就包含了这些人的血汗。在这种情况下,阶级的分析就有了国际的特征。希拉.斯密司对此也有所体会,她说:“宗主国的控制形式由于卫星国的独立而改变了,跨国公司不再直接统治殖民地,而是让他们在技术上依附自己……宗主国的工人阶级从剥削卫星国中获利”。②
她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每100万人中的阶级状况作过一个调查研究。她调查了两种国家的不同阶级占的百分比,并对不同的收入作了说明。下面列表展示她的说明供大家参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中仍占一半以上(59%),而且仍很贫穷。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则近半(43%)。这里应该指出,发达国家里所谓的“无产阶级小市民”包括第三世界跑到他们那里做日常基本劳务的人。在发达国家街头长年出售着热带的蔬菜、水果和其它农产品,而一些非洲国家却常年闹饥荒。1986年我在英国访问时一个英国人对我说:“我们用几架飞机,几艘轮船就可以换来世界上各种食品。”这句话正印证了希拉.斯密司所谓的“让他们在技术上依附自己……宗主国的工人阶级从剥削卫星国中获利。”的论述。
“无产阶级化的小市民”也是西方学者新创的一个词。他们认为今天的“无产阶级”已经不是古罗马的“只为社会提供劳动力,伺候贵族的人”,他们在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成为自由劳动者。他们有工作时挣一定的工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的,其中部分人还可能成为小业主,流向中产阶级。但是失业和破产的阴影不时笼罩着他们,使他们不能完全摘掉无产阶级的帽子。
他们认为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化的小市民”也在增加,这是一种发展的潮流。但与发达国家经济等次是不同的,因此两种“无产阶级化的小市民”之间是有矛盾的,二者又与本国和外国的大资本家有着尖锐的矛盾,但二者的联合在目前情况下又是不太可能的,除非二者的收入状况逐渐拉平。
为了控制国内外的“无产阶级化的小市民”,发达国家的资本家采取了更集中的垄断手法。英国另一位女社会学家简.汤姆森作了如下的描述:“在过去的30多年中英国的工业资本经历了一个集中和浓缩的过程,到1985年已达到66.5%集中于输出的制造业中。许多国内外企业都成为地方或全国性的大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那些子公司又都追随着设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委员会作出的决策。”③
这个论述反映了发达国家中多数的垄断资本家正试图通过高技术控制世界。他们首先设法缓和与本国无产阶级化的小市民的矛盾,用些福利措施稳住他们;然后去剥削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他们这种向世界的扩展又造成本国的失业率上升,工人示威暴动(如,1985──1986年英国煤矿工人的暴动和警察的残酷镇压)。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经常与跨国公司发生矛盾,有时干脆把设在他们那里的子公司收归国有,赶走跨国公司的代理人。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家进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同时也陷进了世界性的阶级斗争。他们也正在使尽全身解数,通过科技、政治和经济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使美国社会学家费兹杰拉尔德也感到:“在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被消除之前,资本主义还是要继续剥削第三世界,不打破保持了几个世纪的宗主国─卫星国的蜘蛛网,革命斗争也不会终止。”④
一些进步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企业家阶层。这种进步的一个标志即,有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公开登报招聘管理人员。老殖民者在殖民地利用的传统权威正在让位给精明能干的法理权威。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也到发达国家去开业设厂,雇佣那里的无产阶级化的小市民。西方的学者看到了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势头。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盖莫尔还论述了这种崛起的条件:“发达国家给它的大多数公民提供了稳定的个人生活环境。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也会成为发达国家。一旦他们引进欧洲的商业机制,把政治体系与社会体系分开就会发生变化。在不远的将来如果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和政治体系会出现新的结合,促进政治的变化。那时发展中国家就会恢复其古代的繁荣,成为发达国家。⑤
他们感觉到在世界体系中经济次序在发生变化,主、从结构也不再是由发达国家单向地控制,而是开始了相互牵制的趋势。因此,在世界体系中,阶级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在今后的世界上谁的政治清明,科技发达,管理科学,谁就可以改善自己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就可以在世界上取得一定的发言权和支配地位。上述的三个条件任何国家如果愿意,有决心,都是可以办到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家对世界体系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感到十分困惑,他们觉得,当今世界上出现的情况似乎与1848年2月在伦敦初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世界格局出入太大。但是他们总是忽略了《共产党宣言》中这样的几段话:“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中的整个的阶层抛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政治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新因素。”⑥《宣言》十分公正地承认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⑦
产生但丁的时代过去了,宣告新纪元的诞生地看来只好移到发展中的国家了。
鉴于上述的情况,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家又想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挖掘有关阶级的论述。
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解释
西方学者认为要谈当代国际、国内的阶级结构的变化还应从马克思常提的经济基础及其内含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及二者的关系蹋英国学者阿林.科特雷尔对三个概念作了如下的解释:“生产关系:是一种掌握着生产者、生产资料拥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有经济性的关系。它们使人可以从生产者那里抽取剩余价值,它们的特殊形式决定着特殊的剥削方式。生产力:包括生产过程的所有成份──工人,生产资料,更广地说还包括工人通过劳动对自己的改造。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那些成份都是被结合进一个明确的生产力系统中——一种特殊的生产成份的技术组织中,以求有效地进行生产。二者的关系:生产关系让人觉得象一个外壳或者外套,生产力在其里面发展着。当生产力在某种生产关系给予的发展可能性中耗竭了;它就要冲破那个壳并鼓动社会革命。生产力似乎有其自主的动力,通过社会革命的机制,这种动力强迫着生产关系‘跟上步子’”。⑧
他还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构建和重组。”西方学者认为发达国家较好地解决了构建和重组的问题,美国学者H.布锐沃曼说:“最早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所谓的雇主和白领工作者十分恼火,他们指出,办公室雇员与大批的挣薪金的工人两极分化。但现在明显的倾向是,大批的非无产阶级的‘中间阶级’以新的形式进入了无产阶级队伍。”他又说:“正式的议会制结构在工作场所形成了民主的概念──选举领导,投票表决生产问题及其他决策──但现存的生产组织是有欺骗性的,……工厂和办公室里的投票选举并没有换掉工人们从前必须依靠的‘专家’,他们只能在那些人中选择,或者选举他们推荐的人。”⑧
这些观点反映一些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幻想和幻灭,对发展了400多年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结构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因此他们又设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加一些东西,如,阿尔都塞等提出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试图解释生产方式、社会形式、阶级组成等之间的结构关系。莫洛·旁蒂等人又提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希望先探索世界上无序的社会阶级存在状况,然后再把各种存在统合起来,用马克思的一些理论来分析。西方学者按他们喜爱创造概念的习惯在“马克思主义”一词前后加过许多饰语,介都未能代替原来的马克思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大卫·莫雷兰的一席话说明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社会学家的特点:“当代欧美的马克思主义在1914年第二国际解体后和西欧工人运动失败后就走了下坡路。这种情况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重心转到了东方。最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没有组织政党。他们都是学院派人物,而不是活动家。”③
1987年来我国访问过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派社会学者W·米勒曾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大多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作为社会学家对他的社会和世界面临的问题比较敏感,他们只是想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来试着分析使他们感到不安的问题,把那些原理当作论证的假设。因此他们循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意识,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学说等脉络,分析了西方社会和其他国家中的人们的收入、职业、社会流动、妇女情况等,划分了不同的阶级等次,发展出一些新的理论。他们对西方社会中的阶级状况的白描和分析可以说有一定的客观性,对我们有参考价值。但是必须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仍是抱着幻想的,有的还抱着为资本家出谋划策的态度。他们还经常批驳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揭发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的观点。他们对社会阶级状况的论述总是处于揭发和辩护的矛盾状态中,因此在谈到其国内外阶级矛盾的解决时,他们总是显得困惑,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观点。
此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七五”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问题研究》一部分。
注释:
①P.林格克、莫法仑合编:“《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美国,圣·马丁出版社,社1983年,第73页。
②P林格克、莫法仑合编:《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美国·圣·马丁出版社,1983年,第75-76页。
③简.I.汤姆森:《社会学概论》,英国,乔叟出版公司,1982年,第176页。
④P林格克、莫法仑合编:《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美国,圣·马丁出版社,1983年,第9-10页。
⑤罗伯特·E·盖莫尔:"《发展中的国家:比较的视域》,美国,阿林与培根出版公司,1982年。
⑥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第35页。
⑦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
⑧阿林·科特雷尔:《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阶级》,英国,路特雷吉与凯根·保尔公司,1984年,第8-9页。
⑨大卫·莫雷兰:《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美国,郝夫吞·未林夫出版公司,1979年,第328──329页。
⑩大卫·莫雷兰:《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美国,郝夫吞.未林夫出版公司,1979年,第257页。
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学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西方社会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中产阶级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