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一千年来唱强风--写在夏、商、周三代约会项目的开始,这是在夏、商、周三代启动之际所写的_考古论文

强迫一千年来唱强风--写在夏、商、周三代约会项目的开始,这是在夏、商、周三代启动之际所写的_考古论文

力挽千载唱大风——写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之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夏商周论文,写在论文,大风论文,千载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老百姓中,没有几个不知道大禹治水、成汤革命和武王伐纣的故事。千百年来,夏商周的历史传奇在说书场中和戏曲舞台上说不完、道不尽。然而,大禹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英雄,著名的牧野之战发生在哪一年,则不但是老百姓,连许多大学者长期以来也说不太清楚。

中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有独立起源的文明。然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 有确切历史记载、可以依据的绝对年代只能上溯到公元前841年西周厉王时。足以傲世的5000年文明, 岂能听任早年的历史被悠悠岁月的烟云风尘所遮蔽?5月16 日正式宣告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要给世人提供一份可信的夏商周年代表。卧病在床的87岁的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闻讯,感慨万千地说:“龙的传人在寻自己的文化之根。”

走出疑古时代

距今2400年前的孔子就曾感叹:夏代的礼,我能讲出来,它的后代是杞国,已不能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讲出来,它的后代是宋国,已不能作证。这是它们的历史文献资料不够的缘故。若是够的话,我就可以引用来作证了。其实,孔子的时代离殷商灭亡才不过700多年, 便已语焉难详。而后,经过秦始皇焚书的一把大火,更使这段历史又有一层深深的沉埋。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史学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顾颉刚等人运用近代科学方法,辨析先秦、两汉的古书上有关上古史的记载,指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的传统观念不过是荒诞不经的神话,古史的传说中“有许多是出于后人政治上的需要而有意伪造的”。

像近代西方学者揭穿《圣经》创世纪的伪史一样,疑古思潮毕竟把史学从经学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现代历史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但疑古派怀疑夏的存在,怀疑禹是神话中的动物,甚至主张“东周以前无史”,把中国的历史一下子缩短了一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李学勤所长谈道,在相当多的西方书籍中,中国古代文明被列为四大文明中最晚的一个。中国人自己讲起5000年历史也总有点小心翼翼,不敢笃定其实。我们的博物馆在有关陈列中,只能按考古发掘顺序讲实物,不敢讲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玮璋研究员语气沉重地说:“年代之于历史,就如同骨骼之于人一样。要想让历史老人站起来,必须搞清年代。”

本世纪以来,考古学在中国的突破性进展,使悬而未决的三代开始走出迷离之境。19世纪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绝不会想到,他们农闲时从地里刨出视为药村的“龙骨”,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这些珍贵的甲骨,借助王国维等一代大师之手,展现了商代后期绚烂历史之一斑,使《史记·殷本纪》中的有关记载成为信史。1928年,安阳殷墟着手大规模发掘。解放后,郑州商城、二里头文化,以及西周首都丰、镐遗址等相继重见天日。今天的中国人谈起夏、商和西周比孔子自信多了。

美籍华裔学者张光直先生断言:考古学到目前为止虽然有的发现更为壮观,如秦俑坑的兵马俑,但最为重大的收获还是在夏商周三代。甚至可以说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还不知道中国的历史是如何开始的,可是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知道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75岁的安金槐研究员曾经主持过郑州商城等遗址的发掘,他满怀信心地说:“根据河南的考古材料,夏商问题应该能够解决,现在是时候了!”

修复历史的骨架

然而,要给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历史一个明确而科学的说法,显然不是某一个学科孤军深入所能胜任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史学、考古学、测年技术科学和天文学等学科的众多学者聚于旗下,集现今国内一流学者几十年研究之功力,从不同的角度“会诊”同一个课题。各个学科互相参证,断残零落的三代史就是可能在这一代学者的手中回复相对准确的面貌。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先秦室主任杨升南透露,他们将把历代典籍中与夏商周年代有关的记载尽量辑集起来,考订真伪,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为考古、天文等学科提供一个扎实的文献基础。

不止一位专家指出:在考古和测年技术科学等方法被引入历史研究之前,要想给夏商周作准确的断代只能是“一种不明智的雄心”。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三代研究的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说,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对文化遗址进行测年,使查明相对准确的年代成为可能, 这是断代工程赖以实施的基础。 我国考古学泰斗夏鼐先生1952年从美国出版的一本书中偶然了解到国外运用碳-14测年的情况,敏锐地意识到它将引发“考古学的一场革命”,便下决心把仇士华、蔡莲珍夫妇从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物理所调入社科院考古所,于1965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碳-14实验室。当时科研条件差,第一代仪器是仇士华夫妇敲敲打打手工做成的。如今,中国人用加速器质谱计做碳-14测年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再配以高精度的树轮校正曲线,测年精度可望达到正负二十几年。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已经退休的仇士华对“赶上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兴奋不已,连声说“看来今后的年头就要交给它了”。

据《淮南子·兵略训》记载,武王伐纣那年,大军迎着岁星(木星)向东进发,途中又见彗星当空,仿佛是东方殷人手持扫帚来扫荡西方周人。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老台长张钰哲及其助手张培瑜认为,这颗曾经照耀过武王兵马的彗星很可能就是1986年回归的那颗著名的哈雷彗星!而彗星等天象是有规律可寻的。他们结合有关文献和考古发现,推算出武王伐纣那一年是公元前1057年。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毕竟说明天文学的介入也是廓清夏商周年代的一线曙光。

区区几百年前的一部《红楼梦》,在红学界还争论不休。远至上古时代的历史问题要在几年内取得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李伯谦教授认为:学术界持谨慎态度是必要的,但为大众给出一个基本的年代框架也很重要。至于更精细的研究可以留待学者自己慢慢推算、探讨。据了解,最后的研究成果将以学术团体的名义发表,在结题报告中还要注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

留下学术研究的新范例

科学的许多突破往往建立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上。问题是多年来各学科之间画地为牢,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当年张钰哲等用天文学方法研究武王伐纣的成果最早发表在1978年《天文学报》上,但史学界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历史学家赵光贤先生因为私交获悉此事,击节称赞,并在次年《历史研究》上撰文介绍,才得以传播开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席泽宗谈道:“用天文的方法研究历史,过去有不少人做过,但主要凭个人兴趣,力量分散。现在由国家科委等部门出面把几个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攻关,当作国家的事业,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条件!”曾有历史学者套用《奥伯尔子斯食典》来推断西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日食年代,其实,食典上那一年的日食在中国根本看不到。也有天文学者把甲骨文中的“三焰食日”理解成日食,但古文字学者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记时,与日食无关。对此,各方意见尚未统一,只有各科学者联手探讨,方能避免误会、走出迷茫。

北京大学对断代工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在校内由中文、考古、历史、技术物理、城市与环境学等8个学科的20 多位教授组成学术顾问组,还开设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系列讲座。每次讲座的大幅海报贴出,各系的学生应者云集。北京大学副校长郝斌解释说:北大有学科齐备的优势,多年来一直期望在文理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但苦于没有合适的题目。这次我们是借断代工程这个题目,做一篇文理结合的大文章,摸索出一些经验,以便在将来建立北大文理科交叉中心。

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对此次考古学与历史学合作十分赞赏。他说,欧洲的考古常常挖出个遗址就算完了,不能串成串、连成线。我们的考古不能像欧洲那样只出矿砂不出成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陈佳洱强调,断代工程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对自然科学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像用加速器质谱计做碳-14测定,灵敏度能达到一千万亿分之几,不仅可用于考古,地质、环境、生物等学科也将受益,完全是一项前沿性技术。

断代工程拟分10个课题、30几个专题,学科纵横交错。老历史学家杨向奎殷殷寄语:这项工作需学术上内行、管理上也内行的通才。一些专家呼吁,断代工程的采样等工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多方合作,希望“特事特办”,朝着文物资源的社会共享迈出一大步。断代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特别提出,要通过这项国家级工程推出一些年轻的学术带头人,为下一个世纪我国史学等方面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据了解,专家组成员原先有个13人的方案,差不多都是30年代出生的,后扩大到21人,除专业有所调整外,特别增加了中青年的专家,最年轻的才36岁。专家组还考虑利用现有学位点,结合断代工程招收一部分研究生,由各学科的主要科学家共同培养。

在5月16日的会上, 国务委员李铁映郑重提出:“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是重大的学术研究课题,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工程。断代工程首倡者、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深情地说:爱国需要读史,要提升历史科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进而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长远地影响我们的后代。鲁迅先生说过:“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标签:;  ;  ;  

强迫一千年来唱强风--写在夏、商、周三代约会项目的开始,这是在夏、商、周三代启动之际所写的_考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