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查论文_邵海华

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查论文_邵海华

邵海华 (黑龙江省森工总院 150040)

【关键词】 粪便 免疫 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01-02

当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因消化液的作用导致红细胞溶解破坏,肉眼或显微镜检查不能发现,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等方法方能证实出血的试验,称为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

1 粪便隐血试验

1.1化学法

化学法隐血试验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供选用的方法有邻联甲苯胺法、邻甲苯胺法、还原酚酞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无色孔雀绿法、愈创木酯法等。据众多文献报道,邻联甲苯胺法、邻甲苯胺法、还原酚酞法最灵敏,可检出0.2~1mg/L的血红蛋白,只要消化道有1~5ml出血就可检出。还原酚酞法由于试剂极不稳定,放置可自发氧化变红而被摒弃。邻联甲苯胺法常容易出现假阳性。中度灵敏的试验包括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无色孔雀绿法,可检出1~5mg/L的血红蛋白,消化道有5~10ml出血即为阳性。联苯胺法由于有致癌性而被淘汰,无色孔雀绿法在未加入异喹啉时灵敏度差(20mg/L血红蛋白),试剂的配制和来源均不如匹拉米洞法方便。愈创木酯法灵敏度差,需6~10mg/L血红蛋白才能检出,此时消化道出血可达20ml,假阳性少,如此法为阳性基本可确定消化道出血。

1.2干化学试纸法

①外源性动物性食品中含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可使隐血试验呈假阳性反应。②某些生食蔬菜类(如萝卜、甘蓝等),因含有高浓度过氧化物酶,可引起假阳性反应。③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亦能产生假阳性反应。④血液在肠道停留过久,血红蛋白被细菌降解,血红素消失会出现假阴性。⑤大剂量服用Vit C及其它还原性物质,可抑制其化学显色反应。⑥H2O2及其它试剂也可因放置过久而分解,在试验时亦须加以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免疫学方法 为了提高粪便隐血试验的特异性、准确性,防止上述诸多因素对试验的影响,目前临床逐渐开展了免疫学方法。如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法及胶乳凝聚法、所使用的抗体有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和抗人红细胞基质抗体。免疫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或0.03mg/g粪便就可获得阳性结果。各种动物血红蛋白在500mg/L,辣根过氧化物酶在2 000mg/L时,对本试验无干扰,故不用限制正常饮食。由于免疫学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特异等优点,多用于大肠癌的普查。

尽管免疫学方法有其优点,但在临床使用中有时也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①红细胞在肠道停留时间过久,如上消化道出血时,血红蛋白被消化酶及细菌充分分解后不再具有原来的免疫原性,可出现假阴性,故免疫学方法多用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检查。②出血过多,血红蛋白(抗原)浓度过高造成的所谓前带现象,亦可出现假阴性结果。③病人血红蛋白的抗原与单克隆抗体不匹配等。若遇肉眼观察粪便外观呈柏油样便,而免疫法隐血试验阴性或弱阳性,可将粪便稀释50~100倍后重复试验,或用化学法进行对比分析。

1.4卟啉荧光法血红蛋白定量试验 该试验用热草酸溶液使血红素转变为原卟啉进行荧光检测。除可测定粪便中血红蛋白外,还可测定血红蛋白衍生物卟啉,从而克服了血红蛋白受消化液消化和细菌分解的影响,对上、下消化道出血同样敏感。但外源性动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卟啉类物质具有干扰性。另外,该法操作复杂,不便推广使用。

1.5临床意义

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如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克罗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时,隐血试验常呈阳性反应。在胃肠道溃疡时,阳性率可达40%~70%,呈间断性阳性。消化道溃疡经治疗,粪便颜色正常后,隐血试验阳性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消化道癌症时,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2]。

2 粪胆色素定性检查

2.1粪胆红素定性检查 粪胆红素被三氯化铁(Fouchet试剂)试剂氧化成胆青素和胆绿素。正常人阴性。婴儿因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粪便可呈金黄色,胆红素定性试验常为阳性。成年人可因肠道炎症、腹泻等肠蠕动过快,胆红素来不及转变为粪胆原而排出时,胆红素定性试验亦可呈阳性反应[3]。

2.2粪胆原定性试验 粪胆素在碱性环境中,被硫酸亚铁还原为粪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正常人定性为阳性(+~++)。①粪胆原定性强阳性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地中海贫血、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及疟疾等。②粪胆原定性阴性多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如胆结石、胰头癌等。肝细胞性黄疸时,粪胆原可增加也可减少,视肝内梗阻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南宁市某高校学生和医院就诊者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12年 第6期 (3).

[2] 兔斯氏艾美耳球虫病的病理学诊断-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第33期 (2).

论文作者:邵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查论文_邵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