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短信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当代论文,状况论文,短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62-04
继网络之后,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仅为10亿条,而2006年短信业务量则达到了4296.7亿条。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汹涌而来的手机短信文化必然会在社会交往、现实感情、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青少年手机短信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代青少年对手机短信的依赖状况,分析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及其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14~24岁的上海市在校高中生和本专科生,方式为抽样调查(自填问卷法)。调研时间为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共向上海市青少年手机用户发放问卷2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3份,有效回收率为93.5%。抽样方法为多阶段配额抽样。
一、青少年短信使用情况分析
(一)青少年的短信依赖状况
1.短信发送量大,短信消费成为青少年手机话费中的主要支出
调查表明,青少年短信发送量非常大,其中月发送量在150条以内的占21%,150~300条的占33%,350~650条的占28%,650~950条的占11%,950条以上的占7%。由此,短信费用在青少年的手机话费中占大部分的比例。约78.5%的人短信费用占到手机话费的一半以上,甚至有40.3%的人短信费用占手机话费的80%以上。
2.短信成为青少年与朋友交往的最主要途径
短信、MSN或者QQ、电话已成为青少年与朋友交往的三大主要途径,比例分别为81.8%、62%、61.8%,其中短信交流最为频繁。
3.过半青少年对短信存在依赖,且女生高于男生
调查发现,仅有0.4%和5.5%的青少年表示从来不发短信和很少发短信,有60.3%的受访者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发短信将会很不习惯。相比较于男生,女生对短信的依赖性更强。
4.短信频发影响青少年的学习
仅有18.4%的人回答从来没有在课堂中发短信,有37.2%的人则表明“有时”或者“经常”因在课堂中发送短信而影响到学习,甚至有2.6%的人“总是”因为在课堂中发短信而对正常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二)短信中的青少年情感世界
1.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是青少年发送短信的主要原因
有事情进行联系、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节日问候和祝福构成了青少年发送短信的三大主要原因,比例分别为71.8%、69.8%、49.8%。另外,因无聊打发时间而发送手机短信也占到35.1%。
2.短信成为青少年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新渠道
据调查统计,有83.3%的青少年或多或少与父母用短信联系,而仅有16.7%的人表示从未与父母有过短信联系。另外,青少年使用短信与父母进行联系时,47.1%的人主要是因为有事情需要进行联系,36.7%的人是因为日常问候和汇报平安等,另有13%和3.2%的人是因为情感交流、思念家人或者表达一些不方便或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
3.短信基本上能够满足青少年保护隐私的需求
37.6%的人认为短信基本上能够保障隐私,46.6%的人认为短信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隐私,而仅有15.8%的人认为短信不能有效保障人的隐私。
4.多数青少年在短信交往中比现实交往更加如鱼得水
62.7%的人表示在短信中更能表达自我,说出平日里不经常说的话;50.0%的人使用短信比实际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与他人交流。短信已经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且多数青少年在短信交往中比现实交往更加如鱼得水。
5.转发短信和群发短信成为青少年传递节日祝福的主要方式
59.1%的人选择转发他人已经编辑好的祝福短信作为对亲友的节日问候,仅有28.1%的人选择自己编辑短信。有48.3%的人选择群发祝福短信,36.3%的人选择一条一条地发送祝福短信。
6.黄色、暴力等不良短信文化引起青少年的普遍反感和抵制
88.0%的人曾经收到过黄色、暴力或者诈骗短信,由此可见不良短信文化的泛滥。63.6%的人对这类短信表示反感,且78.6%的人明确表示不会转发此类短信,可见青少年群体对不良短信文化能够自觉抵制。但仍有5.3%的人认可此类短信,4.5%的人有转发此类短信的习惯。
二、短信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短信之所以广受青少年的欢迎,一方面是由于成本低廉、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契合了青少年的发展需求。
(一)短信较之其他通讯手段成本低廉、方便快捷
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少年使用手机短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短信相较于其他通讯方式更为便宜、便捷。一方面,短信一般为0.1元/条,特别是各式各样的短信优惠套餐对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非常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可以随时随地发送短信,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二)短信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获得信息的需求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显得非常强烈,渴望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青少年亦是如此,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消除自我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获得更好的适应和发展,短信这种快捷的沟通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青少年的这种需要。
(三)短信能够满足青少年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短信特有的文字魅力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其特殊的表达形式为那些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新渠道。短信整合了新的人际关系,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满足了青少年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需要。
(四)短信能够满足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由于其固有的年龄特征,往往表现出热情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崇尚言行自由等特点,尤其是对时尚有着类似本能的敏感和迫切的追求。短信作为一项时尚的新事物迎合了青少年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
(五)短信为青少年的创造力和自我表现力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短信为青少年的创造性和自我表现欲望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青少年也引导着短信文化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崇尚个性化的短信文化正是青少年自我表现欲望的体现。
三、短信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分析
(一)短信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效应
1.虚拟化的短信交往可能导致青少年现实交往能力退化
短信虚拟化的交往环境,可能导致现实交往能力退化,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短信交往中可以自主选择交往对象,可以避开不想交往的人,而只与兴趣、价值相同的同辈之间进行交往,结果可能导致不同的青少年群体之间的交往隔绝,同时这种虚拟的交往情境往往比较简单,较少产生挫折感。但当他们必须面对真实社会的复杂人际交往时,往往就会显得吃力和无所适从,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受阻和失败。因而,过分依赖短信交往易造成现实交往情感性体验的缺失。对于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现实交往能力。
2.短信情感的泛滥反而导致青少年现实情感的淡漠
短信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容易和轻松,情感和祝福传送得更远更快更多,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人们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欲望,青少年因此对短信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然而,过多地沉迷于虚拟的情感交流易使人忽视现实情感的表达,从而导致青少年现实情感的淡漠。尤其是短信的群发功能使我们可以大量转发或者群发各种非原创的精品短信,短信发送量与情感浓度并不成正比,反而加剧了情感危机。
3.不良短信文化的传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电影《手机》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其中不良短信就是使手机成为手雷的导火线之一。人们在享受短信给自己带来便利和时尚的同时,也饱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因轻信虚假信息而上当受骗、遭受短信骚扰而影响个人生活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利用短信发布反动言论,危害社会稳定。在我们的访谈中,有部分学生坦率地表示会收藏或者转发黄色笑话短信,因为认为很有趣,并把“转发给其他朋友”当作是一种娱乐,甚至是一种交际方式。
4.过分沉迷短信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状态
短信深入到课堂中,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课堂上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思维状态,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破坏了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在访谈中,受访者表示并不反对课堂上发短信,因为当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是无聊的时候,短信是一个很好的“解闷”工具,甚至只相隔一个桌位的两个人也可以津津有味地短信聊天。也有很多青少年学生谈到“发短信至深夜”,以致影响其学习和健康状态。除此之外,由于手机短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为青少年交流传递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媒介的同时,客观上也为青少年逃课、考试作弊等行为提供了条件。
(二)短信产生负面影响的现实原因分析
1.手机短信自由传播的特点增加了信息传播管理难度
公众在短信传播中的广泛参与和自由选择,增加了信息传播中过程中的管理难度,使信息传播过程的筛选程序暂时出现了真空,使垃圾短信在传播过程中有了可乘之机。短信从内容到发送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利用短信平台以及群发功能,大量垃圾短信乘机而入,令广大手机用户叫苦不迭。
2.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加剧了垃圾短信的泛滥
短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直接乃至于最根本的目标。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亿户,居世界首位。短信带来的巨额利润吸引了运营商、门户网站等的广泛参与,由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一个利益均分的成熟商业模式。一方面,高额的利润成为商家角逐的动力,使得短信产业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短信的暴利也会令一些商家丧失社会责任感,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不惜与道德和法律抗衡,加剧了不良短信的泛滥。
3.短信被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为传播反动信息和散布谣言的工具
青少年历来被视为各种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的重点对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反动宣传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利用网络和短信传播反动信息、散布谣言,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4.青少年不成熟的身心特点使其易受不良短信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个体身体的发展和性意识的产生,以及社会、家庭地位和角色的改变等,他们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较强的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力;二是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立性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伤害;三是他们的角色扮演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模仿和参照的对象。由于青少年的这些特点,不良短信的泛滥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带来消极影响,因而社会要为他们创造相对稳定、统一的外界环境。
四、相关意见与建议
(一)政府要加快相关的法制建设进程和监控技术的发展,规范对短信的管理
只有依法打击非法短信才能治本,应有针对性地研究不法短信传播的现状和趋势,加快立法步伐,在确保通信自由的前提下,积极运用法律对短信进行监督和管理,把法律作为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和预防短信犯罪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不法短信发布者的惩处力度。在技术层面,政府应积极研究开发各种技术手段,对短信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过滤。如何在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前提下对各种有害信息进行过滤,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二)增强行业自律,提高短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
既然商业利益的驱动是不良短信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那么提高短信文化品质的关键就是增强行业自律,提高短信制作者和运营商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质,使其更多地关注短信的社会效益,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提升短信文化的层次,使其对青少年具有正面导向作用。因此,要加强对运营商的宣传、教育和管理,要求运营商承担应有的责任,加强对短信内容的监督管理,增强对不良信息管理的科技含量,及时发现并剔除一些不良信息,创造良好的短信运行环境。
(三)有效利用短信之长开拓新的师生交流平台,以短信为宣传媒介促进先进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
短信的出现拓展了师生课外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消除青少年顾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以短信作为宣传媒介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可行的。短信的即时沟通能够确保宣传教育及时有效,短信的无限制沟通可以确保宣传工作的到位。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接有效的宣传媒介,直接深入到学生“手上”,有利于进行先进文化的宣传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切实的成效。
(四)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提高其自我抉择能力和控制能力
说到底,选择短信的主动权仍然在青少年的手上,但青少年由于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对短信文化中不健康信息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足,可能被不良短信所误导,进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青少年作为短信文化的接受者,有必要加强健康人格的塑造,从内部抵御不良短信的侵害。促进青少年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尤其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抵制不良短信的侵蚀和诱惑;在短信的运用上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加强自我控制,防止垃圾短信泛滥。
标签:青少年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