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建设研究

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建设研究

栗艳玲[1]2007年在《基于盈余管理的会计准则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人为影响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盈余的行为。由于盈余管理是通过弹性地运用会计准则来操纵会计数据,其本身并未公然违反会计准则,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广泛关注。而以往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方法等方面,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用的有价值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将视线转向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会计准则。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方法,在构建盈余管理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是:一、盈余管理不因会计准则产生,它有它自身存在的理论基础和诱因;二、由于会计准则自身的局限性,天生成为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叁、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持久博弈关系,盈余管理手段会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变化,会计准则又会出于对盈余管理新花样的制约而得到修订,会计准则就是这样在与盈余管理作斗争中不断变迁。最后文章结合我国2006年2月15日颁发新会计准则这一时机,对新准则的主要变化进行分析,从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做出了评价和建议:一方面,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是制约盈余管理的关键。本文结合了会计准则对实际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考虑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过分压缩会计选择空间,确实能减少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但是又会增加企业的实际盈余管理行为,而实际盈余管理是消费实资源的,它会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作为一种制度形式,会计准则不能只是一味地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是要对其进行引导,只要有利于资源的配置,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量的盈余管理空间也是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所以单纯依赖对现有会计准则的改进是远远不够的,要减少盈余管理问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要关注准则的执行机制。

徐田丹[2]2005年在《基于盈余管理治理的会计准则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盈余管理是中性概念,过度盈余管理将给企业、投资者、社会资源配置带来不利影响,会计准则是治理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并从中认识到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处理规范,有利的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剩余选择权的客观存在,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会引发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诱发的会计信息市场危机反过来又为准则制定者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供了实践依据,从而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发展。然后论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手段和时机选择),从制定机构、制定程序、整体框架和内容等不同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在约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上的有效性程度。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虽在控制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准则在制定机制、体系和内容上的局限性也同样为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提供了机会,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发挥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 因此,最后一章,论文结合已有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治理问题上的政策建议。针对会计准则理论基础不完善,我们需要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更好的指导;针对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我们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程序中需要重视其他利益集团的意愿表达,吸收其他利益集团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增强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公开性;针对会计准则的对盈余管理的约束功能和剩余选择权,我们需要把握职业判断和准则约束的平衡点,尽可能制定出内容全面、体系完善的会计准则将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行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减少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危害。

来华[3]2007年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选择的自由度》文中提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采取多种手段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停留在“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动机)和“怎么样”(方法)等问题上。结合目前国内外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本文将会计准则赋予企业自主判断的空间定义为会计准则选择的自由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设定的盈余管理空间,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讨论盈余管理发生的程度及频率。会计准则选择的自由度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以资产减值政策为例:从纵向看,我国资产减值政策的改革历程带来了不同时间段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差异;从横向看,同一时段的资产减值政策涉及多个减值项目,不同减值项目间也存在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等级,为不同自由度水平下研究盈余管理提供了良好背景。本文设计了资产减值利润影响值指标,分析资产减值政策及资产减值项目政策选择自由度差异带来盈余管理程度及频率变化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利用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扩大或利用较大自由度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对此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设计具体应计模型估算2003年度制造业避免亏损和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利用不同自由度等级的减值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并通过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不同自由度的资产减值项目用于盈余管理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各减值项目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减值项目政策选择自由度越大,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该项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由此,得出结论: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是由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来调节的。当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较大时,盈余管理受到的约束小,企业利用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进行盈余管理的频率加快,程度加深。当会计准则选择自由度较小时,盈余管理受到的约束大,盈余管理的程度及频率受到限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建设提出了建议,希望对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有所贡献。

秦海映[4]2007年在《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日益彰显的损害,使得它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国内学者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及其规模问题所进行的统计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行为中的作用问题,缺乏透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会计准则角度研究盈余管理,意在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决策依据。以此为宗旨,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构建盈余管理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及其成因,最后论证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所具有的矛盾影响。全文共六章:第一章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第二章界定盈余管理的内涵、产生的动机和条件,为后续章节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主要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并通过分析盈余管理所采用的类型和方法,说明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诱导作用;作为本文重点,第四章论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矛盾作用——它既是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又是盈余管理的诱因,如新会计准则的出现,既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发展空间,又随之可能出现新的盈余管理方式。根据以上研究,本文第五章在前几章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其中强调了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规范作用以及建立投资者保护体系的重要性,并同时归纳了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议。

刘莲菲[5]2007年在《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中性概念,过度盈余管理将给企业、投资者、社会资源配置带来不利影响,会计准则是治理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日益猖獗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并从中认识到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处理规范,有利的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剩余选择权的客观存在,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会引发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诱发的会计信息市场危机反过来又为准则制定者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供了实践依据,从而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发展。然后论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选择),从新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出发,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在探讨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创新之处的基础上,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以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叁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准则虽在控制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准则在制定机制、体系和内容上的局限性也同样为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提供了机会,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发挥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因此,最后一章,论文结合已有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治理问题上的政策建议。针对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我们应该在会计准则的指定中更加注重准则的预测性和前瞻性,让会计准则充分起到一个防范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亡羊补牢:针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我们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程序中需要重视其他利益集团的意愿表达,吸收其他利益集团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增强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公开性:针对会计准则的对盈余管理的约束功能和剩余选择权,我们需要把握职业判断和准则约束的平衡点,尽可能制定出内容全面、体系完善的会计准则将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行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减少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危害。此外,我们应该处理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只有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更加关注中国特色,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准则。最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会计准则的执行,只有在准则充分、规范的被执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陈雯[6]2007年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手段人为影响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盈余的行为。以往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方法等方面。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刚颁布这一时机下,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新动向,本文将视线转向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会计准则。在构建盈余管理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会计准则通过制定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力地约束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可能引发企业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盈余管理行为诱发的市场会计信息危机又反过来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从而促进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但由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存在,相关利益集团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又通过政治手段(一般表现为游说活动)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施压,使得会计准则不能完全保持中立,而将利益的天平向强势集团偏移。文章还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对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印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基于盈余管理的我国新会计准则作出了评价和建议,从而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而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言。介绍本文的研究动因、研究方法、主要贡献及框架结构,并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本章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和“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舞弊”等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理论界解释盈余管理利弊的观点主要有有效契约观、信息传递观和机会主义行为观等。采用不同的观点,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也就不同。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应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观”,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和控制。另外,本章还对会计准则的性质进行了阐述,认为应该有效结合“技术观”和“非技术观”两种观点。第3章,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本章分别从两方面阐述了这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起防范和制约的作用,但由于会计准则的剩余选择权和制定技术等原因的存在,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可能激励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盈余管理的存在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但相关利益集团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又通过政治手段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施压,使得会计准则不能完全保持中立。第4章,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互动关系的经验研究。本章通过会计选择变更、非经常性损益和资产减值等问题的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印证了理论研究的内容,并得到初步的结论。第5章,基于盈余管理的新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建议。本章评价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在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作出的变动和调整,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提出了建议。

刘建平[7]2006年在《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盈余管理成为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证实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结合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本文用实证和财务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探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通过对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动因、目的分析,本文认为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着盈余管理产生的空间。我国会计制度历经多次改革,新会计准则发布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存货管理”、“债务重组”、“资产减值准备”等项条款作了重大调整,这些调整具有积极作用,必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产生较大影响。文章的重点是运用实证与财务分析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新会计准则将带来的影响。通过检验2001~2005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发现盈余分布存在“配股”和“微利”特殊现象,推断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现状及发展趋势;新会计准则中变化较大的是资产减值,借助四川长虹公司2005年反亏为盈的典型个例和对2001~2004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从点到面证实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操纵公司盈利的行为。由此证明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更符合我国国情。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较大,如何规范和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黄菊[8]2007年在《中小企业IPO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IPO)的过程中,盈余管理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IPO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都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上市及最大化筹资额的目的。在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虽说能在短期内帮助管理者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从长期来看,盈余管理势必会对IPO公司上市后的长期经营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A股IPO中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做了一个更小的细分,把目光仅聚集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板的特征,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盈余管理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接着,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并研究了上市公司可利用的盈余管理手段。然后针对中小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显示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上有很大的困难,获取上市资格,在资本市场最大化融资,是其解决发展所需资金的捷径,从而在理论上得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的结论。为了使研究更加严谨,文章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考察了50家样本公司IPO前后年度的收益表现,并采用扩展的琼斯模型Jones-CFO模型进行检验,证明样本公司在IPO中确实存在盈余管理,但是样本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假设并未被证实,这与中小板上市公司近年来业绩有实质性提高有关。最后,本文在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危害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避免或控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防范盈余管理导致的市场风险,使中小企业板市场可以健康成长,顺利过渡到创业板。

王征宇[9]2006年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也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重点。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上市公司中,出于企业管理层自身利益的需要,盈余管理被广泛采用,成为一种特殊的会计行为。盈余管理是一种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如不加以治理有成泛滥之势。笔者想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提供一点益处。本文从四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是盈余管理基本涵义界定,从盈余管理问题的产生及研究历程入手,对盈余管理的涵义及特征进行阐述,解决了“what---什么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其次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分析,从经济学视角、会计学视角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叁方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成因进行探讨,这部分主要解决了“why---为什么存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然后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施手段分析,找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施的手段:规划交易与会计方法,为最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最后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针对上述问题的剖析,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准则建设及加强外部监管力度等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回答了“how---怎样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

韩敏[10]2014年在《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没有中断过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研究视角逐渐具体化多样化,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基于会计准则视角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但我国研究盈余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首先,现有研究对新会计准则实施是提高还是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存在不同意见,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只有少量分区研究,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本文选取河南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盈余管理的定义、动因、手段,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以及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基本理论;运用SPSS16.0,通过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回归分析、两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新会计准则下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整体降低,但盈余管理只会降低不会消失,同时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显着;进而根据河南省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具体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以及存在问题,得出研究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盈余管理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开展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填补新准则实施后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空白,而且对会计理论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以期对会计准则的修订、会计实务的变革、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方面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基于盈余管理的会计准则建设研究[D]. 栗艳玲.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2]. 基于盈余管理治理的会计准则建设研究[D]. 徐田丹. 武汉大学. 2005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选择的自由度[D]. 来华. 重庆大学. 2007

[4].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 秦海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5].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 刘莲菲. 四川大学. 2007

[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D]. 陈雯.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7].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 刘建平. 天津大学. 2006

[8]. 中小企业IPO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 黄菊. 江苏大学. 2007

[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 王征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10]. 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 韩敏. 中原工学院. 2014

标签:;  ;  ;  ;  ;  ;  ;  ;  

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