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以小儿高热惊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诊治方式。方法:选取60 例高热惊厥患儿与30 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进行对比,对两组患儿进行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惊厥发生在24h 以内者占90.00%,发作形式以全身发作最为常见(占96.67%),体温超过38℃占100.00%,发生惊厥的患儿血钠含量明显低于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血糖水平则高于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P<0.05),而两种患儿血钾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结论:加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与积极预防对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诊治【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70-01
高热昏厥对人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小儿高热昏厥,这是一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引起体温超过38℃时造成脑细胞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多由感染性疾病所引起,小儿高热惊厥作为儿科急危重症之一,临床常常以两眼上翻或是斜视、凝视以及全身或是局部肌肉抽搐且伴随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据相关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生率为2%~8%、复发率为33%~77%,因此对小儿的生长发育等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此次对60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部于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选取60例高热惊厥患儿且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另外此次60例患儿不包括以下情况:①心、肝、脑、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病;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全身性代谢紊乱、遗传性疾病所致惊厥。回顾性观察60例高热惊厥患儿基础资料,男4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3.00±0.10)岁。高热惊厥发病原因分类:上呼吸道感染43例,占71.67%;肠道感染9例,占15.00%;急疹6例,占10.00%;肺炎2例,占3.33%。惊厥类型:复杂性高热惊厥者6例,占10.00%;单纯性高热惊厥54例,占90.00%。同时选取30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进行对比研究。
1.2观察方法对参加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基础资料进行记录,同时利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病情等相关资料实施处理,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两组患儿以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二者存在一定可比性。指定本次参加研究的相关人员对此次所研究的患儿发热情况、惊厥分类、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相关治疗方法等进行记录,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1.3治疗方法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嘱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②退热:给予35%~50%酒精于四肢、颈部等部位擦拭或是用冰袋置于患儿额、枕后、颈、腋和腹股沟等部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控制惊厥:选用地西泮0.5~1.0mg/(次·kg)静脉推注,速度控制在1mg/min,总量不超过10mg或是给予苯巴比妥8~10mg(/ 次·kg),一次总量不超过100mg。
④吸氧:给予患儿氧气吸入,减轻低氧对脑组织的损伤。
1.4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治疗10min后抽搐停止,40min后体温下降1℃~2℃或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0min后抽搐减轻,40min后体温下降但下降范围不到1℃;无效:治疗10min后抽搐未停止或是恶化,40min后体温未下降或是升高。
1.5统计学方法所得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给予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U检验。
2 结果2.160 例高热惊厥患儿情况惊厥发生在24h 以内者占90.00%,明显高于24~48h 者,而发作形式以全身发作最为常见(占96.67%);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是高热,本次研究对象体温均在38.5°C 以上。
2.260 例高热惊厥患儿与30 例发热但无惊厥患儿客观指标比较高热惊厥患儿与发热但无惊厥患儿血钠、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血钾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60 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χ2=17.20、P<0.05,提示此次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效果显著。
3 讨论高热惊厥作为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生多是因小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且脑的兴奋和抑制系统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发生诸如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就会造成高热诱发惊厥。
鉴于此种情况,加强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从本次研究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惊厥发生在24h以内者占90.00%,且明显高于24~48h者;而发作形式以全身发作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双眼凝视、口唇发绀、意识丧失以及全身呈现强直-阵挛性发作;另外此次临床观察还发现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是高热(例如本次研究对象体温均在38.5°C以上),所以加强体温监测及积极给予干预对降低惊厥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另外从表2中可以看出:发生惊厥的患儿血钠含量明显低于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血糖水平则高于发热但无惊厥的患儿(P<0.05),而两组患儿血钾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①高热惊厥往往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而导致钠离子内流引发低钠血症;同时由于机体处于惊厥与缺氧应激环境下,使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而引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回收水分增加而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②血糖水平升高是由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糖原分解增加,加之胰岛素分泌及释放受到抑制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血糖升高。而对于该病的治疗,我们认为应以综合性治疗措施为主,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吸氧、降温和对症及一般支持治疗。
总之,小儿高热惊厥往往导致患儿脑神经受损、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所以加强该病的临床观察与积极预防干预对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和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张明霞.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68.[2]林伟平.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15(9):34-35.
论文作者:李素燕 张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高热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体温论文; 血糖论文; 资料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