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钱伟丽论文_钱伟丽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钱伟丽论文_钱伟丽

【摘要】: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人,发展人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获得高质量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能力和情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数学核心素养”,而非知识传授目标。小学数学并不追求将所有的儿童都培养成伟大的数学家,而是培养他们最基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特质与建构?

引言

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一一小学数学,其任务也不仅仅局限于传授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发展人的思维、培养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像数学一样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面发挥如此强大的作用,而面对刚刚步入数学大门,思维尚处于惜懂状态的小学生,如何教会他们数学地思考,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必然有着区别于其他学段学生培养方式的独特方法。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西南大学康世刚博士论文中讨论了数学素养的本质属性②:境域性、个体性、综合性、外显性和生成性,指出数学素养离不开情境,离不开具有主体性的人,用任何一种单一特征无法描述,数学素养不同于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和反思。笔者认为:对于居于下位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基础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则应该是其最根本的特性。

首先,基础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是最基本、最朴素的数学素养,是奠定儿童数学长远发展的基础,体现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而且它应有很强的“亲和力”,让小学生经过必要的努力可以达到,是教育学常说的“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桃子”。其次,发展性。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数学素养内涵的目标,是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和发展的;再次,实践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借助于现实数学的学习和小学生自己的主体性实践而获得发展,数学学习应赋予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儿童在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去发展数学素养。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

2.1数学活动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调查己经表明,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数学课早己不是“满堂灌”那种令学生讨厌的样子,大量的操作活动、交流讨论盈满数学课堂,使数学可亲可爱。在调查数据中,小学生喜欢的课堂是经常组织讨论交流、形式多样、“像游戏”一样“玩中学习”的课堂,每当教师“小组合作”的教学指令下达,小学生都会迅速组成4到6人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这种现象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出现,有的课堂还不止一次讨论,调查表明,80%以上的讨论能很快进入讨论主题,相当多的讨论小组讨论时间较长,讨论内容深入,说明学生己经习惯于充满活动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活动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手实践机会明显增多,课堂上常见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数学活动,在外显数学活动增多的同时,教师也有意识鼓励学生内在数学活动的参与,例如比一比、猜一猜、算一算等,培养学生动手又动脑,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凸显数学学习的特征。

此外,由于数学课堂的特色,数学练习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重要的教学活动环节,“小步子、大容量、高密度”曾是中国传统数学练习的特征。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保留了传统数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依然是数学练习的主要特征,另外小学数学独有的丰富的练习形式也让人有参与的愿望。内容的梯度设计符合数学学习的要求,而且形式多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课堂练习以小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进行,“闯”过最后一关就获得最后的胜利;有的练习是一篇有趣的“错误百出”的数学日记,需要学生利用当堂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有的数学练习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各题目之间环环相扣,连锁反应……这样的课堂活动深得小学生的喜欢。

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上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2.2用有趣的习题加强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关系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为此小学数学中经常用生动有趣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5页的思考题:“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A组、B组两个小组各有16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淘汰赛,负者被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组第一名进行决赛。两个小组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对于这道题的推理,可以从正向思考两个小组每一轮比赛的场数最后相加的方法:A组先举办16=2=8(场),8=2=4C场),4=2=2(场),2=2=1(场),8+4+2+1=15(场);B组同理也举办15场,最后再举办1场决赛,所以两组一共要进行15+15+1=31(场)。正向思维锻炼思考的有序性,而如果用逆向思维,利用集合思想中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此题则显示了极大优越性,即举办1场比赛就是淘汰1人,要淘汰几人就举办几场比赛,A,B两组都要淘汰15人,那就分别举办15场比赛,然后相加15+15+1=31(场)就是结果了。

2.3用数学形象思维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数学中的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但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还有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思维也有着抽象思维不可取代的作用。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来思考问题的思维,具有概括性与间接性、形象性、整体性和直感性的特点。形象思维的直观方式在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学的概念命题本来是抽象,学习理解时会造成一定的障碍,而形象思维可以打破这种障碍,故形象思维使人们对数学的概念或理论有一种直观形象的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另一方面,由于形象思维是运用图像直观模型来研究问题,可以获得抽象思维所不能取得的成果,形象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在数学思维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正如钱学森说,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更广泛。逻辑思维只是解决科学问题,形象思维是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前科学知识都利用起来。

2.4用数学灵感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洞察他们的数学知识、智力和个性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捕捉学生解题中闪现的灵感。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他们的天赋才能组织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教学要能培植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发挥它的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5页第8题是一道关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的练习题,以图画法呈现,由于习题信息量较为丰富,且问题“有60元,买三份,有几种买法?”属于开放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的良好契机。

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看似简单实则不好教,数学的教学更加依托教育学的指导,要在熟知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教育原理的基础上,顺应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倡导自然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要遵循“教与学的二重对应”原理,既要重视“教与学对应”,又要谨记“教与数学对应”,体现鲜明的数学学科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玉文,马海凤,赵宇华.现代数学思想选讲[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钱伟丽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钱伟丽论文_钱伟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