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矿产资源特点与供需形势的关系
牛 刚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4000)
摘 要: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型发展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利用矿产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武威市为例,探究矿产资源特点与供需形势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武威市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并提出这种因素影响下武威市矿场资源的分布特点与种类特征。其次,根据本地区矿产情况,保证供需平衡,因地制宜为推进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供新的思路。最后,调控产量,尽量避免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矿产资源向经济优势的科学转化,为今后武威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供需形势;发展
1 武威市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
1.1 武威市的地理环境
图1 武威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如图1所示,武威市位于甘肃省的中部地区,在地形方面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界处,整体的地形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这种地势上的特点导致武威市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在武威市的管辖范围之内已经发现了多处矿场资源。首先是矿物资源种类丰富。武威市目前发现的矿物资源不仅有铁、锰、钒等黑色金属和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还有金、银等贵重金属资源和大量的煤炭能源、化工材料和建筑材料等。经过统计在武威市管辖范围之内已经发现了大大小小的矿点100多处,已经明确的煤炭储量已经达到了将近20亿t。其次,地理环境使得武威市矿场资源的质量很高。尤其是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具有非常高的开采价值。而且在很多有色金属的矿点当中,除了能产出大量的有色金属,还存在着大量的伴生矿。这些伴生矿几乎都能够回收利用,大大的增加了各个矿点的开采价值。
选取320名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将其分为对照组(160名)和观察组(160名)。观察组中男34名,女126名,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1±4.8)岁,工作时间0.6~13年,平均工作时间(4.5±0.4)年。受教育程度:21名中专,75名大专,64名本科;对照组中男32名,女128名,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4±4.5)岁,工作时间0.5~14年,平均工作时间(4.7±0.5)年。受教育程度:23名中专,77名大专,60名本科。两组护士的基本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有可比性。
图2 武威市2010-2016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1.2 武威市的经济发展特点
如图2所示,武威市在2016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了460多亿元,人均GDP已接近23000元。相较于5年前,在生产总值上,武威市已经提高了1.7倍,平均每年增长将近11%,并且在三个产业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比如说武威市的矿业行业产值,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武威市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目前矿业产物的价格一直在浮动,但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矿业产物的价格并没有一直下跌,反而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在近些年内,我国政府也在鼓励发展矿业,不断的进行管理的完善和技术的改革,这使得我国的矿业能够进一步的发展。从甘肃省的纳税企业金额上就可以看出,纳税值最高的前十名当中有7家矿业企业,其中也有很多武威市的企业。总体来说,矿业对与武威市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铁路全面抓好客运提速、装备提质和服务升级,将旅客列车增开至目前的181对,覆盖全国26个省会中心城市和云南重点城市,基本淘汰老式“绿皮车”,客车旅行时速提升2.5倍。
2 武威市矿场资源分布特点与种类特征
2.1 武威市矿场资源分布特点
武威市的矿场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就是较为集中,主要就分布在几个集中的地段上。比如说黑色金属矿主要都分布在天祝县、古浪县、民勤县和松山附近。其他有色金属和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武威市的天祝县天堂、哈溪、毛藏、旦马、松山、炭山岭、安远、石门和凉州等地。金矿、银矿等贵重金属也在武威市的天祝县炭山岭、朵什、哈溪、毛藏和凉州的古城区内被发现。其次在武威市的每个地段上的矿场资源种类也十分的丰富。比如说武威市的天祝县,存在着很多种类的矿产资源,具有非常高的勘探价值。朱岔北铜矿和朱岔钨矿也发现了钨锡矿体7处,已经成为了武威市新增加的白钨矿产地。车轮西沟-上噶墙附近经过勘察也发现了一部分的铜、铅和金等矿产资源。在小石门沟的北侧也发现了新的矿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勘探。同时毛藏地区也成为了武威市新增加的铜钼矿产点。
2.2 武威市矿场资源种类特征
在“十三五”期间,武威市重点要大力的发展煤炭、水泥、电石灰岩、石墨、萤石、油页岩等矿产的开发,同时加大在铜、铅、锌、金等金属矿物方面的勘察开发的力度。近些年内,武威市的很多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时候行为不规范,开采手段粗暴,在造成大量矿产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这种行为对于武威市矿产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未来的时间内,武威市一定要对矿产行业进行规范化,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开采。同时将武威市的矿产行业进行规模化,大力的发展矿产产品的精加工,提高副产品的价值,形成整个行业的统一流水线,鼓励企业之间相互的合作,甚至是重建,在武威市内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另外要加强对于武威市内矿产企业的整改,最好是存在一个在全国都有很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下,不断的对于武威市境内矿产的勘探和开采,依靠着经营手段的先进和科技的领先,用最少的损失开采出更多的资源。
表1 武威市矿产资源储量
3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的建议
3.1 因地制宜,保证供需平衡
武威市逐渐的转向了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矿产资源格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武威市目前最大的矿产资源是煤炭,但武威市的优质煤炭较少,大部分煤炭矿点产出的煤炭只能够用于最简单的发电。而且由于目前国家看重环境保护,煤炭的勘探和开采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武威市目前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武威市境内各个地段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找寻新的矿点。比如说可以在阿拉善边部找寻铁矿、煤矿、盐矿和页岩气等资源。在潮水盆地附近找寻煤矿、油气、页岩气等。龙首山附近可能存在着镍铜矿和铁矿。武威盆地也可能成为新的煤矿、煤层气、油气、页岩气的开采矿点。总之要根据武威市的地段特征,因地制宜的加大矿产资源的勘察力度,找寻更多新的矿点,增加武威市的矿产储量,保证供需平衡,做到进退有度,不能够过度的开采造成资源浪费。
从总体上来看,《一带一路共创繁荣》广告图像的颜色主色调是蓝色、白色、红色、柠檬黄色,从最开始的白色和蓝色的冷色调,逐渐增加了红色、柠檬黄色等暖色调,最后色彩更加丰富多样,不同颜色的四个画面拼成了最后场景。色彩一开始给人感觉是温和和抑制感,中间给人感觉兴奋和活力感,最后给人激昂感。色彩的变化暗指“一带一路”倡议下,刚开始各国的贸易往来并不多,后来越来越多国家加入。
3.2 推进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武威市目前通过勘察发现的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9处,其中煤炭、石墨矿和稀土矿已经达到了大型规模。尤其是石墨矿的产量,在整个的西北地区都有很高的地位,这个石墨矿不仅产量较高,而且质量也非常的好。目前因为石墨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运用到一些高新科技当中,所以石墨矿的价值也水涨船高,成为了争夺的宝贵资源。见表1,武威市的煤炭资源查明储量已经达到了6亿t,这些煤炭资源对武威市发展一些石油化工行业有着很好的作用。
3.3 调控产量,实现矿产资源向经济优势的科学转化
武威市的矿业企业在开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松弛有度,能够自主的对产量进行宏观调控,在有足够需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矿产的开采,在需要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做到供需平衡,避免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矿产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武威市的生态环境在近些年不规范的开采下已经变的十分的脆弱。所以说在以后的时间内,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进行矿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不断的发展矿业科学技术,对于勘察和开采手段方法的创新,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率的进行勘探和开采,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实现矿产资源向经济优势的科学转化。
3.4 建立法规体系,确立法律责任制
首先要建立矿山环境评估责任制。依照国家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武威市矿产相关部门应该要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武威市矿产的环境问题和采矿执行的速度,包括矿山环境管理现状,年度规划目标落实情况和任务实现程度,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实施情况。其次要建立矿山环境监测责任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矿山环境监测制度,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将监测的结果向社会公告。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环境问题时间进行公示,给予其他矿山警示作用。
4 总结
目前武威市的近期目标就是完成 “十三五”计划,在2020年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武威市可以利用自身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在矿业方面进行大力的发展。可以重点的发展石墨产业和煤炭产业,着力进行一些针对矿产资源产物利用的技术。比如说石墨新材料加工项目、煤化工项目等。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因地制宜的方法来保证资源的供需平衡。在矿业整体行业内要推进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要求能够宏观的调控产量,让矿产资源能够向经济进行科学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宋华岭,王传鹏,李春蕾.煤炭资源整合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评价及实证研究[J].中国矿业,2012,21(3):14-18.
[2] 费俊俊.我国能源资源发展特征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22).
[3] 王丹.我国矿产资源勘察效益评价[J].中国矿业.2017(08).
[4] 李建.地质资源勘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8).
[5] 侯华丽,吴尚昆.对我国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相关问题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03).
[6] 黄国平,曾明中.加强成矿区划助推找矿突破[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03).
[7] 张新虎.甘肃省区域成矿及找矿[M].地质出版社.2013.
[8] 杨博.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和方法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03).
[9] 樊杰.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J].地理学报.2015(02).
[10]王兆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5(03).
中图分类号: G271
标签:矿产资源论文; 总体规划论文; 供需形势论文; 发展论文; 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