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疾控中心 860000
摘要:目的:对抗结核治疗方法应用于结核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40例进行回顾分析,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过敏反应、骨关节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反应等为主,16~30d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发生率52.5%(21/40),相比其他时间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结核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要求给予相应的改善方法,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结核病;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结核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尽管临床治疗中可采用治疗手段,但其带来的不良反应问题也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的主要因素。实践研究发现,抗结核治疗中,针对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给予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极为关键。本次研究将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2月~8月期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5.5±12.5)岁。其中初治、复治各25例、15例。入院后诊断均与肺结核诊断标准相吻合,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原发性肺结核分别为19例、10例、8例、3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血液病史、肾疾病、胃病史,电解质正常、尿液分析正常。
1.2治疗方法
对于初治25例患者,治疗方案可选择2-3HRZAK/4-6HR、2-3HRZE/4-6HR、2-3HRZS/4-6HR。复治15例患者,治疗方案可选择2-3HLEV/6-9HLE、2-3HPCVTh/6-9PaVTh。治疗中,剂量控制要求:0.4g左氧氟沙星(L)、0.75g卷曲霉素(C)、0.4g阿米卡星(AK)、0.75g乙胺丁醇(E)、0.75g链霉素(S)、1.5g吡嗪酰胺(Z)、0.45g利福平(R)、0.3g异烟肼(H)、0.6g利福喷丁(L)、0.8g对氨基水杨酸(P)。治疗时间,每周2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对不同时间段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具体分为<15d、16~30d、31~60d、>60d等时间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学处理中主要通过SPSS18.0软件实现,计数资料采用数(n)或率(%)描述,通过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以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过敏反应、骨关节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反应等为主,具体如表1。
3讨论
3.1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表现
结核病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极高,从不良反应类型看,主要表现为:①毒性反应,如在机体有药物作用影响,会出现生理机能异常、组织结构病变等情况,通常药物应用下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体现在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肝功能受损方面。由于不同药物在毒性上有一定差异,在药物剂量增加时,所带来的毒性反应更加明显;②过敏反应,如部分患者体质特异,当部分药物应用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情况,如皮肤瘙痒、皮炎以及皮疹等;③其他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后遗反应、特异质反应方面,以后遗反应为例,主要指患者停药后可能有血浓度下降情况发生,尽管该类反应出现可能性较低,但仍不可忽视。本次研究中可发现,40例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以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过敏反应、骨关节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反应等为主,充分说明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可能性极高[1]。
3.2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原因
从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看,主要可归结于药物应用与患者两方面。首先从药物应用看,如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与异烟肼等都为常见治疗药物。以利福平为例,具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加之其有较长半衰期,对于胆红素代谢排泄抑制作用明显,一旦有变态反应出现便会对肝脏产生毒性反应,造成肝功能受损。再如异烟肼,用药中会于肝脏中出现乙酰化反应,其中的代谢物会共价结合肝细胞分子,直接导致肝细胞被破坏,引起肝功能受损情况。另外,在患者因素上,患者病理状态、营养状态不同,在药物应用上产生的效果有一定差异,且部分患者有特异体质,更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2]。
3.3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针对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际处理中需采取有效的策略,如在治疗之前,需做好疾病、用药分析,如患者治疗中抗结核用药下是否与自身机体存在冲突情况。同时,治疗前要求给予支持治疗,尤其对于营养状况不良患者,需做好低蛋白血症纠正工作。另外,若入院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乙肝病毒、结核菌合并情况,需给予保肝治疗方式。具体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3]。
综上所述,抗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注意在治疗时做好监测与处理工作,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到最低,达到治疗效果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媛.4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05-106.
[2]李广松.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8):165-166.
[3]孙家斌.老年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4):121-122.
论文作者:格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抗结核论文; 情况论文; 发生率论文; 肝功能论文; 结核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