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办学的可行性_大学论文

论民办办学的可行性_大学论文

谈私人办学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行性论文,私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从孔子算起,我国私人办学也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及至近代,张謇开创了私人办学的辉煌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一切私人办的大、中、小学统统收归国家管理,私人办学从此开始沉寂。新时期到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私人办学这一禁区已被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沿海省市,私人办的中小学校在籍学生,已占总学额的3%。但就全国而言,学生在私立(包括私人企业、教会、宗教团体等)学校中就读的仅占1%。历史地看,私人办学是可行的,现实地看,要不要私人办学?私人办学是否可行?如何具体操作?本文着重论述这三个问题。

我们只要了解一下中国大陆的教育现状,就可知道私人办学是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还有17%的半文盲和文盲,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和小学教育还不普及有关。我国在校小学生毕业后,只有1/2的人能升上初中,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能升上高中的只有1/3,高中毕业后,又只能有2/5的能升上大学或大专,其余的学生只好待业或自己谋生。这一现状表明,必须拓宽办学渠道,允许和支持私人办学,应说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路。

这是学生一方面的情况。再看学校一方面的情况。由于国家财政收入有限,用于教育的经费也有限。因此我国目前的大中小学,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拨的经费实际上只能用之于教职员工的人头费(工资),余下的钱用之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的所剩无几。在此情况下,大中小学都在“创收”上动脑筋,或破墙开店,或创办公司,或增加自费生,或对不够入学分数线的学生的家长收取赞助费,或请企业家资助,或向华裔外国人募捐,或向国外的校友求援……即使如此,我国大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不高,别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是与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相比,也显得“清贫”。我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种情况,国家统包办学而又财力不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政府方面的情况。一年一次的各级人代会上,人代会的代表、政协委员,几乎年复一年的呼吁政府增加教育拨款,不要拖欠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指有些县市),要求政府重视教育。政府则以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作答。双方都有理,但教育经费不敷大、中、小学的需要却是客观事实。

上述情况都说明,国家包办教育的路子需要改革。这里不妨把台湾省私人办学的情况略作介绍。台湾的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家长交的钱微不足道。初中生毕业后升高中,台湾当局办的高中只收1/3的初中生。其余2/3的初中生中,有4/5的学生进了私立高中或私立职业学校。台湾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台湾当局办的大学的也只占1/3,其余2/3的高中生中的3/4则考入私立大学和私立大专。因此,在台湾,大专以上的大学生,私立学校的学生占了多数。也就是说,台湾的私立学校,在高中这一层次占了半壁江山;而在大专这一层次则占了多数。没有私人办学,也就没有台湾今天比较发达的教育。

也许有人会说,台湾是资本主义社会,大陆是社会主义社会,怎能允许私人办学呢?大陆与台湾的社会性质不同,是事实,但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教育性质的是社会制度,而不是谁来办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政权掌握在人民大众手里,即使是私人办学,教育的性质仍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首先,私人办的学校都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约束下活动。如有越轨行为,将立即受到惩处以至取缔。其次,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政府统编的。教材的内容决定了私人办的学校其传授的内容仍然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健康向上的,科学的。又次,中小学的教师是由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校毕业生担任的。大学教师是由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担任的。他们所受的教育的性质也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再次,私立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各个领域里工作,他们不能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最后,学校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私人办的学校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部分,只要我们的社会性质不变,私人办的学校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而非资本主义性质。

私人办学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行性。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已具备了私人办学的基本条件。

私人办学需要资金。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众逐渐富裕了起来。1995年年底时,银行存款为3.5万亿元。到1996年年底,将突破4万亿元,在这4万亿元银行存款中,只要拿出2.5%,每年即有1000亿元,可以用之于私人办学。

新兴企业需要为本企业服务的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他们办学的积极性也很高。江阴市有个企业家梁林宝,他为了他领导下的企业集团每年都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流入,耗资千万元办了一所高等学校(大专),招生120人(得到国家教委的批准)。该校设备齐全,教职员工的待遇优厚,学生在校时既可得到每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毕业后又可进入专业对口、待遇较好的岗位。所以教师尽心教,学生认真学,无一懈怠。即使是周末假日,学生也在教室里读书、学电脑或做试验。像梁林宝这样的企业家,中国大陆还不是一两个,而是几十个,上百个。只要放开私人办学的手脚,千百所大中小学可以迅速地在大陆办起来。

我国还有一大批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职员工。他们目前多数是凭退休金过日子。因为政府办的大中小学,人员已经过剩,一些学校视每年接纳新教师为包袱,他们不可能返聘这些退休的教职员工。但是,如果把私人办学放开,他们就可以联合起来办成一所所学校。以这些老教师作为骨干,再招聘新毕业的师范大学生、师专生、师范生,其教育质量绝不会低于一般的大中小学。

我国还有一批富余的师范大学生、大专生、师范生。他们毕业后,由政府把他们分配到大中小学里工作。由于大中小学已经人浮于事,这些毕业生并不怎么受欢迎,但如果私人办学合法而又公开,那么私立学校对这批毕业生将极为欢迎。这既缓解了这批毕业生的工作分配问题,又解决了私立学校的师资来源问题。

海外的华人教育家或华裔教育家投资在大陆办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办学力量。近几年已有个别人士来大陆办学,但都作为个案解决。盐城有个顾建东先生,在台湾办学很有名。回到家乡他发现盐城地区好几百万人口却没有一所大学,于是他自愿出资7000万元(第一步)购置校田数百亩,办起了一所大学(已经国家教委批准)。南通市有个王强华先生,是张謇的薪火传人,在台湾办职业学校出了名。他创办的树人女子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高,适合社会需要,学生尚未毕业,即被有关行业聘用。他也有意来大陆办职业学校。此外,在欧美的华裔外国人和华人,在外国发了财以后,也愿意回国办学,旨在对祖国有所贡献。

我国编定的教材,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是欧美各国有名气的大学招收研究生时的欢迎对象。中国中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奥林匹克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这都证明了中国大中小学教材的优良。这批教材只要扩大印刷,即可满足私人办的学校的需要。私立学校编制的专业性教材,只要编得好,经政府审定,也可作为通用教材,在私人办学最需要的教材问题上,我国的教材绰绰有余,不成问题。

私立学校的生源也很充足。如上所述,我国还有许多小学生未能上学,许多初中生、高中生未能升学。他们及其家长之盼望私立学校,如大旱时之望云霓。自然,私立学校收费要高一些(也不是绝对的,教会、企业办的私立学校,收费并不高),但目前学生的家长能承受得起。事实上,现在有许多大学,“一校两制”,一类学生是统招生,收费相对较低;一类学生是自费生,收费相对较高,学校靠收自费生来增加收入。还没有听说收自费生时学生交不起学杂费用的事,与其让政府办的大学靠收自费生来增收,还不如政府加大对政府办的大学的投入,提高教职员工的待遇,改善学校的设备,少招一些学生,只招优生,而让一些私立学校多招一些学生。中国有个好传统,尊重读书人,尊重有知识的人。所以,即使在旧社会,只要学生有一定的资质,成绩好,贫困的家长也要多方告贷供应他上学。家长最烦心的是孩子不能升学,在家不学好,误入岐途,害了孩子,又损及家长的名誉。所以,只要有学校可上,家长们会支持子女们升学的。更何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私人办学校不是开学店,收费不允许过高,而只能以满足学校的各项开支为限。更不要说,有的私立学校(如梁林宝办的大学),学生的福利待遇还优于政府办的大学。所以,私人办学,不只是生源无问题,而且家长也承受得了子女上私立学校的负担。

私立学校办起来以后有个竞争问题。他们之间有竞争,他们与政府办的学校也有竞争。有竞争是好事。如果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不会上这个私人学校,则这个学校就只能关门。根据台湾的经验,私立学校倒闭的,三年内不超过3%。即每年只有1%学校倒闭。99%的私立学校却因为竞争而延聘高水平的教师,优化学校的设备,开设社会所需要的课程,因此考不上台湾当局办的大学、中学而考私立大学、中学的越来越多。私立淡江大学、私立文化大学,现已成了有名的大学。据统计,目前私立大专以上的学生,已占了台湾同类学校学生的72%。这种格局就是在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那么,是不是现在就大办私立学校,遍地开花呢?也不是。鉴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已有40多年的历史,把私人办学一下子辅开,也是不可能的。这应该是渐进的改革。私人办学还有个具体操作的问题。

第一步是政府要颁布法令,正式允许私人办学。如今私人办学的也有,那都是作为个案,一个一个地上报,一个一个地审批。似乎合理而不合法。应该先在法律上承认私人办学合法,使之具有法制性和规范性。

第二步是在各省市进行小批量试点。即让各省市从实际情况出发,对私人办学进行试验,在本世纪内积累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人办大中小学的经验,制定私人办学的规章制度。

第三步(基本上与第二步同步,但也可稍迟一些),各省市的教育部门要设立管理、监督私人办学的机构,以保证私人办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防止违法乱纪的事件发生。从积极方面而言,则是对私人办学进行引导,推广其成功经验,纠正其可能出现的偏向,保证私人办学的健康进行。但这类机构,一定要精兵简政,千万不能搞成冗肿的衙门。

第四步,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私人教育协会,作为政府的辅助机构,在横向上扩展私立学校之间的联系,及时解决私人办学中的特殊性问题。有些问题需要政府解决的,则向政府提出,以取得政府的支持与指导。

第五步,在由于私人办学而节约了政府大笔经费后,政府可以对私立学校中的优秀领导人、优秀教职员工进行奖励。这种奖励实际上也是一种导向,使私人办学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把私立学校办成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六步,成立私人办学研究中心,开展对社会主义社会私人办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科学。同时对孔子以来私人办学的历史进行回顾,对其中的好经验加以总结,吸收其精华,批判其糟粕,写出一步“中国私人办学史”,以为下步实践的借鉴。

第七步,建立完整的私人办学的法制、法规和条例,使私人办学成为有法可循、有规可依的有序的良性教育体制。

以上七步工作,估计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2006年起,进一步发展私人办学,使之成为中国新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  ;  

论民办办学的可行性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