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慧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行静脉输液的小儿病患,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病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病患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行静脉输液的小儿病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病患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小儿; 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30-02
在治疗儿科疾病过程中, 基本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静脉输液[1]。因为患儿体质差、年龄小,免疫力较差,不能和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所以加大了静脉输液的难度[2]。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争取一次输液成功,降低患儿的疼痛。此次研究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行静脉输液的小儿病患,并进行分析讨论。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4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行静脉输液的小儿病患,其中87 例患儿为男性,63 例患儿为女性;年龄范围在1~9岁,平均年龄大约为(4.4±1.7)岁。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比较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能够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方案,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方[3]。在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前提下,对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
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健全输液的制度,规范输液的流程,保障输液安全:在输液前,护理人员要对输液器具和药物液体进行仔细的检查,在配制液体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遵循“三查八对”原则,禁止采用不合格的药液,以免出现输液反应。依据病患病情的需要,制定计划安排输液,并依据治疗的原则,合理安排药物的浓度及加入时间等。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实施最专业的护理措施。
1.2.2静脉穿刺前护理干预
(1)严格核对病患的信息:认真核实病患治疗条上的年龄、姓名、床号,确保信息正确无误。(2)心理护理:病患在治疗室时,会容易产生焦躁、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积极耐心你地对待病患,态度亲和;在病患家长的配合下,与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交谈,安抚病患并转移其注意力,消除病患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穿刺前的准备:穿刺前要求病患禁食,避免患儿哭闹、呕吐造成窒息,输液前更换婴幼儿的尿布,询问患儿是否去厕所。如果病患烦躁不安或精神紧张,护理人员要遵医嘱注射适量的镇静药,防止儿童乱动手足造成针头拔除或针管回血阻塞。(4)询问家长病患的药物过敏史等。
1.2.3静脉穿刺中护理干预
(1)准确选取穿刺部位和血管:如果患儿在2岁以内,要进行头部静脉穿刺,超过2岁的患儿,通常选取手、足背部静脉,方便固定,也能选择踝静脉、月国静脉、大隐静脉,但容易出现跑针的情况。(2)穿刺部位固定:穿刺完成后,要使用绷带、夹板固定穿刺的部位。固定时不能太紧,避免阻碍肢体血液的循环。
1.2.4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1)加强巡视:因为病患比较好动且血管较细,所以在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要密切巡视,认真观察药液量及病患穿刺部位的情况,防止静脉渗漏、针头回血、针头滑脱等情况出现,如果穿刺部位隆起肿胀,要立即将针头拔出,更换穿刺部位,重新进行注射。(2)观察输液反应:密切注意患儿的输液反应。一旦出现疼痛、不适,要立刻停止输液,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医生进行治疗。(3) 密切注意液体的滴速及流入是否畅通。防止输液管受压、扭曲,针头固定不牢靠及输液瓶悬挂过低等。(4)在输液时,患儿尿量显著增加,一旦尿湿衣裤,要立即更换,防止受凉。
1.2.5输液结束的护理干预:滴完液体瓶内的液体时是拔针的最佳时间,拔针过程中,要先把胶布分离,只留下压针眼棉签的胶布不进行分离,拔针后即刻用棉球或棉签轻按针眼几分钟,禁止按揉局部,避免皮下出现淤血。
1.3 效果评价
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调查病患的满意度及依从性,满分是100分。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7088.39±4.3987.63±3.9888.27±3.72
观察组7093.29±4.3395.84±4.8294.90±2.94
P<0.01
3.讨论
临床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就是静脉输液,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对患儿实施静脉输液是困难的,因为患儿易出现恐惧心理,很难进行沟通,加上静脉表浅、纤细、有弹性、管腔小,所以穿刺难度很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及责任感,降低病患的疼痛,提高病患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吴慕玲,林佳玲,李春霞.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1-43.
[2] 谢春雷,董薪.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21):1992-1993.
[3] 徐淑娟.音乐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畅广东医学,2011,32(24):3295-3296 .
[4] 黄春英,李爱文,李哲明.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13):2120.
论文作者:左志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病患论文; 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两组论文; 针头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