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下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
祖秉松1,李勤真1,浦 焱2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运输指挥系,天津 300161;2.中国人民解放军32302部队,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研究军民融合下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可更好地加强我军未来战略投送能力多领域建设。从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推进地方投送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拟为军民融合下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军民融合;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
1 引言
军民融合下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是联合作战体系下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发展的有力支撑,它不仅能够促进我军运输投送能力改革建设发展,而且还能满足未来我军全域作战和海外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地方运输投送能力这个主体,着眼战略需要,统筹当前和长远,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特色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发展之路。
2 军民融合下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1 地方运输投送力量体系基本健全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地方各类运输行业发展迅猛,稍加动员就可作为运输投送保障力量。一是投送装备种类多,功能完备。截止2017年底,我国民航各类运输飞机3 296架,运输机场229个,造船能力每年高达2 000万t,运输车生产量更是高达每年240万辆,新增航船、航空器、运输车数量庞大,且品种齐全,非常适应部队作战物资、人员、装备的运输需求。二是保障队伍能力强,技术娴熟。民用运输一般是依据经济效益优化布局和发展建设,无论是长距离战略投送,还是复杂环境转移机动,大多数驾驶员、操作手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适应能力。这为部队实施应急征招,迅速投入使用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三是投送支援速度快,衔接紧密。目前,我军对地方运输资源进行了整合,组建了N支战略支援车队,每年结合部队任务进行联演联训,支援迅速、衔接顺畅。部分预备役运力号令意识和组织性强,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技能,比较适应作战需要。地方企业[1]、单位预编的预备役车队、预备役船队,只需进行简单的临战前训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队各项运输保障需求。
2.2 地方投送保障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我国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法规制度不断健全,落实国防政策逐步改善。一是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求,初步建立了国家交通运输、市政基础设施贯彻落实国防需求军地联席会议等制度,为相关领域贯彻落实国防需求提供沟通渠道和协调平台。二是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2],先后颁布了《国防交通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基本建设贯彻国防要求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动员、指导、规划地方投送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军事需求加快落实,主要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设施建设,重要港口、码头、船坞等水上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机场、跑道等空中运输基础建设等都一定程度考虑了军事需求,预置了国防功能。利用公路、铁路、民航、民船等进行战略投送和应急保障渐成常态。
2.3 军地共享合作运行机制渐入正轨
军民融合下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的社会活动,不仅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还涵盖了军队的综合计划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通过建立情况通报机制、会商协调机制以及严格落实党委议军会、武委会例会制度,为平时加强军地联系和战时支前领导机构议事搭建了有效平台,形成了党政军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整合利用地方和军队资源,逐渐形成了军建民用、民建军用、共建共用的共享[3]机制,力求实现军地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信息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全方位整合与共享,以避免重复建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4 立体远程投送网络建设初具规模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的建设,先后完成了拉萨至日喀则、喀什至和田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改扩建,开通了粤海铁路轮渡平车运输业务,组织高铁运送轻装部队试验,极大提高了部队铁路快速投送能力;完成了新藏公路全线整治改建、滇藏线第二通道建设,青、川、新、滇四线建设基本优化,有效提高了陆路快速投送能力;开通了成都至阿里、日喀则航线,重庆、昆明至拉萨航线,阿里至乌鲁木齐、西安航线,海口至西沙等航线,逐步构建了覆盖藏疆、跨越大洋的航空投送网络;开通了沿海港口至西南沙海上航线,组织驻岛屿部队冷链运输补给,有效解决了部队跨海运输投送瓶颈问题。
一是建立顺畅的统筹协调体制。投送力量保障装备种类繁多,军民通用性强,涉及部门多、层次多,协调困难,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浪费和损失,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军地多方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最根本的是设立权威的统筹协调机构,同时完善地方各级政府投送保障力量的预案设置,明确各自职责,统筹方案始终处于科学决策和领导之下。二是建立完善的需求对接机制。军事需求对投送能力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目前,国家军民融合平台已上线运行,但大多为科研装备需要,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将部队运输投送需求与地方投送保障能力信息纳入平台,上线运行,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及时对接自动形成优化匹配方案。同时,军种、战区建立全疆域运力分布数据库,部队也可以通过平台,科学分配运输投送任务,为军方需求和社会供给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
3 军民融合下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开展动员工作不顺畅
国家虽然颁布了《国防动员法》等法规条令,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尤其是末端落实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动员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公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观念淡薄,法规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和个人担心动员工作影响小集体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对动员工作不积极、不热心,致使民用运力动员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落实。二是预案修订不及时。当前,地方各类运输装备数量增速迅猛、种类更新换代快,往往预案每月就要重新计算修改。然而,地方没有专职人员,预案编写不及时,极大拖延编写时间,制约了地方与部队的快速对接,对部队高效利用地方资源形成了障碍,也直接影响了部队远程投送征用民用运力方案的编写。三是宣讲政策不接地。工作中,未能利用好各类驾驶员、飞行员、操作手新训培训时机,宣传灌输动员政策;未能将征用补偿措施在各类培训手册中备注说明;未能深入到企业、单位和个人中去答疑解惑。导致部分人员对动员政策不了解,民用运力难征用。
3.2 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随着当前物流行业的兴起,地方运力业务繁忙、路况信息瞬息万变,很难掌握一手资料,无形当中给地方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增加了难度。一是动态运力分布难掌握。在民用运力潜力调查中,运输装备的数量是一个动态数值,很难短时间内掌握本区域运输装备的位置、运行轨迹、技术状况等数据;二是基础设施运行情况难获悉。机场、码头、火车站、各服务区的饱有量、人员流动情况不清楚;各航空、铁路、公路、海路线路实时运行情况尚未统合。三是民情社情了解不充分。在地方投送运力的建设过程当中,有时会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相冲突,如不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社情,往往会影响整个投送行动的进程。
当前和平积弊现象较为突出,地方运力不经历实战背景下的联演联训,投送保障能力很难形成。一是缺乏强烈的牺牲奉献意识。当前,地方运力的飞行员、驾驶员、操作员基本上未经历过战争,长期的和平环境造成了其国防观念弱、吃苦奉献精神不足。因此,要培养其强烈的战场责任意识和牺牲奉献精神。二是缺乏生理和心理鉴定性考验。平时都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运输任务,并尽量避免在恶劣条件下运行,其劳动强度不高,体力消耗一般未超负荷。而未来战场,要求其必须适应不良环境、复杂条件下的高强度运输任务。三是缺乏实战思维概念。当前多样化军事任务较多,仅满足一般情况的运输投送远远适应不了当前的形式。因此,要将地方运输投送保障纳入到带实战背景的部队投送方案计划中。
3.3 掌握资源动态不及时
民用运力动员和装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缺乏法规标准作支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矛盾问题。一是法规制度不完善。民用运力动员工作涉及部门多,组织协调复杂,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难以完成动员任务,而现在针对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方面的法规还不健全、不配套,使民用运力动员工作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战时,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度来约束,各相关单位之间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通用标准尚未形成。装备在研制和研发中,未能将现有地方通用标准与部队常用标准进行梳理,致使军地双赢互利良好局面没有形成,军地互相推广尚未达成一致。
3.4 军民融合演练不经常
“神化”后的陶瓷张力笼罩在臣民身上,如皇帝亲临般时刻提醒烙尽职守与忠心不二,帝王的权力用陶瓷及其权力象征渗透控制旁人,这正是封建社会统治美学的特征。然后,当清廷大厦倾倒,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被赶下龙椅,官窑(御窑乃其最高级别)随之终结,但曾经附着在陶瓷身上的权力并未消失,依然拥有无限的空间占有力。比如那件在2005年拍出2亿多元的《鬼谷子下山》、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当它们摆在面前,相信没有人会端起它瞧个底朝天。它们所透露的张力和威慑力,依然独一无二,尽管其中掺杂了今天人们同样在乎的金钱成分,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近它们。
4 持续推进军民融合下地方投送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4.1 拟制军民融合战略规划[4],形成多领域的投送保障能力格局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一些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在选择读物的时候,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培养他们的兴趣,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一是构建全域投送保障体系。按照快捷化、精细化、立体化、信息化[5]的要求,统筹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各方向建设,编写地方全域投送运输保障预案,逐步将地方投送保障力量纳入部队整体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方案中去,满足部队机动和物资、人员、装备投送的需要。二是拓展投送能力新型领域。随着无人系统的突飞猛进,未来无人化投送将成为一个新课题。当前,军内外研制无人系统的单位和公司已经初具规模,要紧紧扭住这一契机,提要求、指方向,为我军执行急难险重任务、边疆海岛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增添新的力量。三是创办交通动态网络平台。依托国家信息网络平台,联合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建立全域地方投送动态网络平台,全时了解地方运力、交通设施动态情况,尤其是登记在册的征用运力、交通设施,要做到随时可查、可视、可掌控,从而开创多领域保障战略投送的良好局面。
4.2 建立长效指挥运行机制,解决投送保障能力建设瓶颈问题
再一点就是公共艺术的对话性,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对话性,有了公共场域,有了公共艺术,就可以产生交流互动的信息,自然就有对话。但是,地处沙漠的民勤县,属于一个半封闭的荒漠化区域,在这样一个区域中,如何引导公众与公共艺术之间的互动和文化消费,是牵扯到公共艺术社会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公共艺术也存有不为公众所认可,遭到指责的情况。
4.3 制定军民融合标准方案,完善投送保障能力建设发展体系
随着现代战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平时要认真遵循“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原则。一是多措并举,建立军民融合标准体系。要充分发挥军标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和标技委的作用,从顶层规划入手,开展标准发展战略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统筹调整军用技术标准和民用技术标准,修订或废止一些过时的军用技术标准,加速制定军民通用技术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技术资源共享,建立起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二是严把关口,注重建改结合。在建造大型民用运输车辆和海上船舶时,应必须征求军事部门的意见,按军事运输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使民用运载工具平时为经济服务,战时为国防服务。同时,充分做好改装[6]设计方案研究,通过试改装储备技术和必要的物资器材,为“民转军用”打好基础,努力提高民用运力的应急动员能力。三是主动作为,完善体系建设。当前部队装备正在逐步更新换代,要充分把握这一时机,采集新数据,制定新标准,并及时与地方交通部门和装备生产厂家进行沟通,积极反馈军地双方需求,以此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和贯彻执行的满意度。
4.4 明确地方投送融合问题,夯实未来投送保障能力建设根基
一是技术运用上。充分利用地方互联网+交通、各地区交管指挥中心、北斗定位等系统实现各投送保障力量的可视化、精确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7]、区块链等信息数据,及时掌握分析地方保障队伍、基础设施、装备数质量情况,为未来投送提供数据依据。二是法规制度上。结合《国防动员法》、《国防交通法》等专门法律[8]的出台,适时修订《铁路法》、《公路法》、《港口法》、《民用航空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将运输投送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内容一并纳入,统一制定国防动员实施程序、方式及标准,使地方运输投送各类法规与动员要求保持一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配套法规为补充。三是训练[9]演习上。结合平时抢险救灾、应急维稳等突发事件任务,适时组织训(演)练。以研究动员组织方法、熟悉动员程序和发现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抓住从动员号令发出、运力收拢集结、展开实施保障到完成任务撤回等各个环节,以及与军方的衔接、配合,周密筹划、科学组织,练协同、练指挥。
党员网格化,建有详细档案,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按时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为党支部工作献计献策,争做“树良好形象,做文明老人”的典范,主动“学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积极参加利民活动,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倡导了社会新风。
5 结语
军民融合下的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能力建设,涵盖军队和地方,关联国防和经济,只有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方针,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建立规范长效融合机制,才能“融”得顺畅,“合”出效益。未来军民融合建设还将继续向高效网络通信、物流、邮电、远洋海运、管道运输等领域延伸,重点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配套加强港口、码头战备建设,完善民用机场军用功能,按“平战两用”要求改装船舶、飞机等大型民用运载工具,不断适应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
[参考文献 ]
[1]曹廷泽,殷培祥.战略投送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
[2]毕京京,任天佑.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R].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
[3]魏东,开先奎.联合投送训练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4]李晓松,姬鹅宏.西方国家军民触合发展道路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5]杨梅枝.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6]曹廷泽,殷培祥.战略投送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
[7]毕京京,肖冬松.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5[R].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
[8]闻晓歌,美国军民融合法规建设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4,(2):51-54.
[9]戴凤秀,戴涛.国家国防动员与危机管理战略论之八[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nsportation Delivery Support Capability under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Zu Bingsong1,Li Qinzhen1,Pu Yan2
(1.Department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Ground Forc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Academy,Tianjin 300161;2.Troop 32302 of the PLA,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transportation delivery support capability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therein,and ex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transportation delivery support capability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transportation delivery support capability under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Keywords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local transportation delivery support;capabil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E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152X(2019)02-0138-04
doi :10.3969/j.issn.1005-152X.2019.02.027
[收稿日期 ]2018-12-29
[作者简介 ]祖秉松(1987-),男,河北抚宁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运输指挥系硕士研究生,上尉,研究方向:军事后勤;李勤真(1974-),男,河北冀州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运输指挥系作战机动与运输指挥教研室教授,博士,上校,研究方向:军事物流;浦焱(1980-),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32302部队助理工程师,硕士,中校,研究方向:车辆维修管理。
标签:军民融合论文; 地方运输投送保障论文; 能力建设论文;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运输指挥系论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32302部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