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张磐,林明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张磐,林明森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而建立的在综合性工程,其施工质量一直是施工需要关注的重点,基础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由此充分体现了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成为了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单位的运营效益以及企业信誉,由此不难看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的提升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的效益,帮助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就从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些相关技术入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对于其质量管理控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相关意见。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1.1施工范围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水库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子工程的建设的,这使得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范围较大。

1.2地形复杂。既然水利水电工程的是服务于农业、电力等领域的,所以为了满足应用需求,一般会将水利水电工程设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或水流湍急的位置。

1.3施工技术类型较多。水利水电工程包含多项子工程,这使得其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相关规定及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慎重的选用施工技术,为有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创造条件。这充分说明了水利水电工程还具有施工技术类型多的特点。

2.础施工要求

2.1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及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掌握,具有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图纸等技术资料作为施工的依据

2.2在施工前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及树木等进行清理,以避免其妨碍施工的顺利进行

2.3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考虑到天气、灾害等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全面的施工计划及措施,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2.4为了保证测量放线过程的准确性,使其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必须进行复核,还需要办理预验手续,对其要进行妥善的保护,并经常对其进行复测。

2.5当挖掘工作过深,甚至出现低于地下水位的情况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参考相关的地质文件,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水位,使其低于挖掘底面的500mm即可。

2.6山区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提前对当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滑坡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在山坡下进行施工时,需要做好各项安全措施,检查山体上是否有危岩、孤石及滑坡体等不稳定的现象,并做好及时处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水利工程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应用

在一项工程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起着重要作用,据资料表示,它是预应力岩锚和预应力拉锚的合称,是一种以预应力混凝土为基础的锚固技术。它能够根据设计的大小、锚固深度以及方向,对建筑物在变性之前加以主动的预应力,从而使建筑物得到加固或者改变其受力条件。,在逐渐地应用在实际工程中,该项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展示了它的特有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

3.2混凝土碾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碾压技术最早出现于1975年,随之便蓬勃的发展了起来,在全世界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碾压技术是使用由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以及水等材料制成的干硬性贫水泥的混凝土进行大面积的碾压,来浇筑的筑坝新技术。碾压混凝土一方面具备了普通混凝土应用范围广,防止渗漏的效果好等优点,另一方面由于其操作方法与土石坝的填充方法类似,因此其又拥有施工方法简便易行,投入较小,经济效益可观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碾压混凝土与常规的混凝土所需材料的比例差别比较大,比如碾压混凝土需要其中所含骨料的直径有一定的范围要求,不宜加入比较多的粉煤灰,对于水泥的用量要求较小等等,只有做到这些要求的碾压混凝土才能更好的满足施工的要求。此外,由于碾压混凝土是通过薄层碾压来进行施工的,因此碾压层是工程的关键之所在。

3.3软土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

软土地基有着高压缩性以及抗剪强度低和透水性小的特征,也有着触变性以及流变性和不均性的特征。结合这些特征进行应用软土处理技术,保障地基的稳固性就比较重要。加强对软土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换填以及夯实和挤密等方法应用进行加固地基,对软土地基的特性进行改变,从而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对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进行有效降低,对软土地基的透水特性加以改善,对特殊的不良地质特性加以改善。从整体上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类型比较多样,通过开挖置换法技术的应用,就能对软土地基的问题有效解决。技术应用是通过物理力学性质比较好的岩土材料的应用,然后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者是全部软弱土,这样就能形成双层地基,对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减小沉降的目标就能有效实现。在置换的方法当中,换土垫层法以及沉管碎石桩法等都是比较有效的应用技术。

3.4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工程地基强度和稳定性,水泥土加固技术即是利用混合搅拌成的水泥浆,将其灌注到基础项目内部,并利用其所发生的反映来提升基础工程的强度。在水泥土加固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是要保证水泥和水配制比例的合理性,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水泥制浆过程中的材料配合比、水泥浆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基础工程的良好加固效果。

3.5混凝土双掺技术

首先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大坝的坝体可以掺粉煤灰,由此可以节省很大数量的水泥,并且能让混凝土与易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借此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绝热升温,从而提升其抗裂性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一些中型和大型水坝施工建设当中大力推行这种技术,在仅存碾压混凝土当中的掺量能够高达45%~65%,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掺量也能够达到25%~35%其次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坝体进行各种外加剂掺合,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性能与质量,并且可以节约水泥用草,是减少成本有效的措施,一般是使用合适的外加剂,比如:脱模剂、防裂剂以及减水剂等等。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施工项目,而且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意义重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务必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中,务必将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逐次进行处理。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2]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25.

论文作者:张磐,林明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张磐,林明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