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40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各自成为脑梗死组及正常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方面,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脑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低,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脑梗死;情感障碍;影响因素;临床特征
情感障碍是脑梗死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损伤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影响脑梗死后患者情感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本组试验主要针对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门诊就诊的50例正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42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 C T 或 M R I 检查,50例正常者检查正常,均表现出头脑清晰、能够准确配合检查,没有严重肺、肾、肝等功能损害,没有精神病及严重躯体疾病没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自动成为脑梗死组和正常组,脑梗死组患者的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2.67±2.38)岁,正常组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3.24±2.59)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试验的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组研究的全部过程和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1 周后,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感障碍情况进行评定,在对这方面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主要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其中抑郁障碍者,HAMD要在17分以上。焦虑障碍者,HAMA要在14分以上。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s),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抑郁焦虑情况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焦虑情况见表 1。
3、讨论
缺血性卒中总称为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5 %左右,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脑梗死主要是在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的情况下,导致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使脑组织坏死、软化,同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例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2-3]。在通常情况下,在脑梗死发病的32—48 h后,通过对患者脑部进行全面的 C T 的扫描,能够看见相应部位出现低密度灶,其边界存在欠清晰的现象,并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4-5]。通过脑MRI的详细检查,可以尽早发现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通过MRI,能够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脑梗死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且大部分脑梗死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并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6]。四分之一的患者在患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前驱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等。一般起病比较缓慢,多数患者处于安静和睡眠的状态时起病。大部分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的持续发作,将达到高峰。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
部分患者患病后出现情感障碍,本组试验主要针对脑梗死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正常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率、焦虑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方面,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脑梗死后,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需要对脑梗死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患者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针对患者临床中认知障碍、绝望感、睡眠障碍等,进行心理健康治疗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湛愔,陆兵勋,陈文荣.脑梗死后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12(07):417-421.
[2]郑国俊,兰丽梅,梁晓燕.老年急性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5(12):27-28,47.
[3]邓建中,齐进兴,赵彦玲.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34(02):26-27.
[4]王宁群,李宗信,黄小波.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9(05):455-457.
[5]马晓平.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636-637.
[6]刘春红,姚恩生,唐娟等.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0):2703-2706.6.
论文作者:彭彦怡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障碍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因素论文; 情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