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银丽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疆8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神经外科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74±3.55)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7.83±4.12)d(P<0.05)。结论 对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其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是脑部血管堵塞或狭窄等原因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致使脑组织损伤,会引发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言语功能障碍等,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采用介入术进行治疗,通过及早的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在疾病发作后患者心理状况较差,由于患者对介入术缺乏认知,手术的开展也会使其产生恐慌、紧张等情绪,这都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有必要在围手术期对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来提高手术效果。本文通过开展回顾性对照试验来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神经外科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对照组中包括男14例,女10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3.6±4.1)岁;研究组中包括男15例,女1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4.7±4.5)岁。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诊后,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开通绿色通道,护理人员遵医嘱采血,进行各项术前的检查,缩短救治时间,并快速在患者左手穿刺,采用18-20号留置针,快速插入导尿管便于手术的开展,由于发病较快,患者及家属会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不断给予其心理安慰,介绍救治进度,给予患者眼神交流,缓解其紧张感;(2)术中护理,核对患者信息,将患者检查结果提交给手术医师便与其了解患者情况,在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应与手术医师做好配合,保证全程无菌操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医师处理紧急状况;(3)术后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告知其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方案,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做好患者切口的护理,观察切口处是否有渗出液,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切口感染,患者术后往往需要身体制动,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对其进行肢体按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嘱咐其按时用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保证术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来衡量,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等11各方面的内容,总分值为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进食、修饰、穿衣等10个项目,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②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用指标均为计量资料,用(x±s)进行描述,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1.0,组间数据的对比采用t检验,当结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两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患者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74±3.5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83±4.12)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4.74,P=0.01)。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病需要进行快速救治,这样会将疾病的危害降至最低,利与患者的预后[2],随着介入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而护理工作作为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术前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术中与医师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做好病情监测,预防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使患者能尽快恢复。
本研究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其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文龙,张强,赵晓辉,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新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1023-1025.
[2]郑月英,林玉兰,汪海燕,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01):142-143.
论文作者:苏银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能力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