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安厅加强一流英雄刘文功培训教育

河南省公安厅加强一流英雄刘文功培训教育

一、河南省公安厅加强对一级英模刘文功的培养和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余皓洁[1](2020)在《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及其历史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房厦[2](2019)在《公安政治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治传播是推动政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国家有效运用公安机关及警察权展开社会安全治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当前,在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显现了现有公安政治传播效能的不足。急需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将公安政治传播提升到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公安机关的治理效能。公安政治传播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它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的宣传者或控制者,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现代性的国家治理手段。隐藏在中国公安政治传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从更宏观的政治传播理论视角展开研究,不是单独以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去分析能够做到的。结合历史与时代背景,本文将拉斯韦尔的经典“5W”传播模式理论框架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展开分析。本文着重分析归纳了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的一般规律、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本研究首先提出公安政治传播的概念界定,以及我国公安政治传播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梳理政治传播的理论借鉴与中国公安政治传播历史演进。阐述建党以来公安政治传播的发展过程。最后,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指导下,借鉴了西方政治传播研究中的结构要素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理论,尝试从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视角,探索公安政治传播的方向、功能目标、传播系统、运行特质、难题挑战与破解路径,构建出了关于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的认识模型。公安机关通过建立公安政治传播矩阵、借助组织传播通道和媒介通道发起政治传播活动,并试图对政治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公安政治传播的受众随时代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特点,本文从作为自主性力量的公众舆论和公安政治传播舆论领袖两个方面对公安政治传播受传者展开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公安政治传播的特殊性。公安政治传播不同于普通的大众传播,首先是公安政治传播的一体两面性——内容输出和信息管理。这是公安政治传播制度一直延续并且难以撼动的结构性安排,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无论面对何种新形势,公安政治传播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来研究和发展,公安政治传播必须承担起维护国家根本性政治制度的重要职责,这是公安政治传播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其次是公安政治传播对保密原则的把握。必须在不影响警察执法权的正确行使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合理的公众知情权。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主要包括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权威合法性基础以及塑造现代化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第三,公安政治话语主要体现为权威性、时代性、自我独白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公安政治话语有去中心化的趋势。第四,公安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应该从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两个角度去考量,不应局限于西方的“媒介中心论”,要关注宏观治理效果,既要谋求特定支持,也需要谋求散布性支持,两者要相辅相成。第五,安全环境和媒介环境的变迁,为公安政治传播体系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公安政治传播的权威性面临挑战、公众对警察政治价值认识存在偏颇、组织渠道的传播效果弱化、受众特征变化带来新的挑战、公安政治话语缺乏创新。第六,创新公安政治传播的有效路径包括:重新定位理念目标,构建以“程序——法理”为中心的合法性谋求模式;优化公安政治传播体系;探索公安政治传播的新运行机制、新的话语体系、新的运作模式以及新的效果评估方法。本文对公安政治话语的大数据分析是公安政治传播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尝试。研究对《人民公安报》的公安政治话语通过Python程序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报纸的文本分析结果以词云图、热词趋势表等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示该报报道公安工作的一些特征,归纳总结出公安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特征,呈现出本文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新特点。

周晓瑾[3](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提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张露[4](2015)在《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词汇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教学的中心,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是词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部分。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基本动词、基本名词和基本形容词词表中按基本序的高低截取了单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各前50个,对其搭配进行语料库的提取与分析。本文首先从《人民日报》、《读者》、《青年文摘》及《小说月报》等报纸和杂志2002至2011年语料建构成的超大规模真实文本中,使用Ant Conc软件进行搭配的机器提取。而后综合搭配词的频数、MI值和T值,并结合语言学知识,对提取结果进行人工的筛选,圈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各基本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常见搭配。接下来,我们根据常见搭配词出现在节点词左边与右边的频次,结合语义特征,参照原始语料,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类联接,概括这些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常规语法功能。最后,本文从搭配的角度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发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将搭配上的偏误分为三类:语法搭配上的偏误、语义搭配上的偏误和语音搭配上的偏误,并以双音节动词“喜欢”的教学为例,将词语搭配提取计量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真正将词语搭配的教学落到实处。本文在大数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观察这些最基本的单、双音节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克服了以往相关研究大多依靠个人语感或有限语料所带来的主观限制性强的弊端。客观、全面的实证研究不仅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和学提供了本文所研究词项的搭配特征和语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直观、科学的语言搭配板块,还为词典的编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及例句选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

管君[5](2014)在《英模人物传记片电影市场调查报告(2002-2012)》文中提出英模人物传记片是我国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类型,伴随着2002年电影产业化改革步伐的启动,我国电影市场日益活跃,而英模人物传记片因肩负着宣传和教育的双重使命,在市场环境下的发展备受关注。《英模人物传记片电影市场调查报告(2002-2012)》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2002年至2012年间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系统地梳理英模人物传记片市场在11年间的发展特点。在调查过程中,本报告将英模人物传记片电影市场划分为城市电影市场和农村电影市场两个层级,利用统计分析、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调查研究方法,分别对两个电影市场的英模人物传记片发行、放映以及观众对影片的观影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对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市场发展提出展望。经调查分析发现,城市电影市场中,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发行模式主要为院线发行与区域发行两种,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依赖政府资源开拓市场的发行特点,放映环节中,影片的排片周期和票房收入存在明显的两极化现象,对城市观众观影需求的调查显示,英模人物传记片的观影率较低,过于明显的教化目的和人物的模式化是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影片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电影市场中,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发行环节相对薄弱,影片的放映形式为公益和商业放映两种,公益放映主要以追求影片的社会效益为目标,商业放映则以独特的长线放映特点蕴含潜在市场空间,对农村观众观影调查显示,与城市电影观众不同,农村电影观众对主旋律电影比较青睐,其中以军旅人物为原型的英模电影较受欢迎。最后,报告根据英模人物传记片在两个不同市场格局中的特点,从影片创作与营销定位目标观影人群、淡化对政府资源的依赖实现市场独立以及开拓农村、海外电影市场三方面对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市场前景作出构想和展望。

石荣[6](2014)在《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运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产英模电影在政治体制的襁褓中诞生与发展。随着电影产业化的全面深入,担当意识形态宣传重任的国产英模电影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尴尬。本文主要从电影产业角度,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运营特征,以求发现国产英模电影如何实现市场突围、完成文化使命的解决之道。基于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从纵向历时性比较到横向共时性比较,再提出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本文完成了对国产英模电影市场运营的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国产英模电影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给国产英模电影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次,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产英模电影市场运营的阶段性特征:在计划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体制初步确立时期以及电影产业化正式提出后,国产英模电影经历由国营制片厂统揽到民营企业介入、由中影统一发行到中影华夏主揽发行、由团体市场强劲到包场放映疲软等变化。再次,本文以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今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所出品的英模电影为蓝本,分析了国产英模电影分别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产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国产英模电影本质上属于一种公共文化产品,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本文认为,国产英模电影应走公益化、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一要改进管理方式,搭建政府购买平台,落实信息公开和质量管控;二要完善产业链条,构建多样化的产品制作体系,开拓立体式的产品发行渠道,实施多元化的产品营销手段。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国产英模电影才能在文化引领中稳步前行。

董振宇[7](2006)在《中国保安措施要论》文中指出保安处分,是指国家为预防犯罪从而达到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在刑罚以外,对犯罪人和有犯罪危险性的人灵活采取的旨在消除该人犯罪危险性,而非对该人的行为作出法律上的否定评价或法律价值判断的各种矫正、治疗措施的总和。保安处分是西方国家现代刑法理论和刑法制度发展的产物。在刑法理论上,它是近代刑法思想发展演进的积极成果;作为一种刑法制度,它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盛行于20世纪。在我国,人们对保安处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批判到逐渐认同的过程。过去很长时间内,保安处分在我国处于千夫所指的地位,几乎成了法西斯的代名词。不但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就是在理论研究领域,也只是在批判帝国主义时期破坏由他们自己建立的法制,实行法外镇压时,将保安处分作为最突出的罪证加以批判,而对保安处分的基本内容却缺乏必要的了解,更谈不上研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入,一些刑法学者开始研究资产阶级刑法的理论和制度。作者认为,应当在我国的违法犯罪行为惩戒法律体系中,设立保安制度。根据作者的统计,目前我国采取的类似于保安处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劳动教养、收容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强制医疗、工读学校、醉酒约束,等等。现有的保安措施,虽然有其缺陷,但是存在合理性是明显的,现实的积极效应也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所有的保安措施应当予以制度化研究和独立化设置,但是应当具有全国性效力和统一性标准;应当对所有的保安措施确定独立的执行机关,但是应当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查制度,以此而防止保安措施的滥用;在条件成熟时,应当将经过成熟思索和有效实践检验的保安措施进行集中性法典化,在立法上形成报应与预防相衔接的法律体系。通过以上改革,将我国原有的十余种保安措施进行聚合,可以形成以《违

陈文军[8](2002)在《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文中指出赢得公安工作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法分子可以利用的社会管理空隙和漏洞大量存在,犯罪诱因呈现多样化;同时,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却存在着越来越明显的单一化倾向,即整个预防、控制犯罪的工作越来越依赖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

河南省公安厅政治部组教处[9](2002)在《河南省公安厅加强对一级英模刘文功的培养和教育》文中研究表明

谢川豫[10](2002)在《公安派出所民警基本业务考试辅导(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文中研究指明

二、河南省公安厅加强对一级英模刘文功的培养和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省公安厅加强对一级英模刘文功的培养和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公安政治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政治传播研究
        1.2.2 国内公安政治传播研究
        1.2.3 国外警察政治传播研究
        1.2.4 小结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政治传播
        1.3.2 公安政治传播
        1.3.3 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1.4 研究架构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及不足
2 公安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借鉴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指导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的经典论述
        2.1.2 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2.2 西方政治传播理论借鉴
        2.2.1 政治传播结构要素理论
        2.2.2 政治传播效果理论
    2.3 小结
3 公安政治传播的历史演进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公安政治传播(1927-1949)
        3.1.1 战时民众力量动员与对敌舆论宣传
        3.1.2 革命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3.2 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公安政治传播(1949-1978)
        3.2.1 意识形态为主的传播理念
        3.2.2 社会主义建设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3.3 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公安政治传播(1978-2012)
        3.3.1 为改革开放营造安全稳定的舆论氛围
        3.3.2 改革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
    3.4 新时代的公安政治传播(2012- )
        3.4.1 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传播导向
        3.4.2 治理语境中的公安政治传播新趋势
    3.5 总结评述
        3.5.1 权威合法性谋求模式的演变规律
        3.5.2 公安政治传播的一般规律
        3.5.3 公安政治传播的特殊性
4 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与传播体系
    4.1 公安政治传播的功能目标
        4.1.1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4.1.2 巩固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权威合法性基础
        4.1.3 塑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
    4.2 传播体系之主体:公安政治传播的制度安排
        4.2.1 公安政治传播制度安排中的上级主体
        4.2.2 中央公安政治传播部门
        4.2.3 地方公安政治传播部门
        4.2.4 公安政治传播主体的协同-会同输出结构
    4.3 传播体系之渠道:媒介维度的公安政治传播
        4.3.1 组织传播通道
        4.3.2 媒介通道
    4.4 传播体系之受众:社会维度的公安政治传播
        4.4.1 作为自主性力量的公众舆论
        4.4.2 公安政治传播舆论领袖
    4.5 小结
5 公安政治传播的运行过程
    5.1 公安政治传播的实际运行
        5.1.1 主动发起与被动应对
        5.1.2 公安新闻发布制度
        5.1.3 警务危机舆情处置
    5.2 公安政治传播的实际载体:政治话语
        5.2.1 文本分析:《人民公安报》政治话语的大数据分析
        5.2.2 词云图分析
        5.2.3 热词分析
        5.2.4 公安政治传播的政治话语特征
    5.3 公安政治传播的效果评估
        5.3.1 民意测验
        5.3.2 宏观政治治理效果
    5.4 小结
6 新时代公安政治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
    6.1 公安政治传播外部环境的变迁
        6.1.1 安全环境的变化
        6.1.2 媒介环境的变化
    6.2 公安政治传播体系面临的挑战
        6.2.1 公安政治传播的权威性面临挑战
        6.2.2 公众对警察政治价值认识存在偏颇
        6.2.3 组织渠道的传播效果弱化
        6.2.4 受众特征变化带来的挑战
        6.2.5 政治话语缺乏创新
    6.3 小结
7 公安政治传播的优化与创新
    7.1 重新定位理念目标
        7.1.1 构建以“程序——法理”为中心的权威合法性谋求模式
        7.1.2 理顺公安机关、媒体、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
    7.2 优化传播体系
        7.2.1 弥补组织传播效果的不足
        7.2.2 促进公安媒体资源的融合
        7.2.3 理顺官方民间舆论场分化
    7.3 创新传播模式
        7.3.1 政治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
        7.3.2 涉警舆情处置能力的提升
        7.3.3 传播内容产生机制的优化
    7.4 提升传播效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1949-2000年中国公安政治传播相关工作条目列表
附录B《人民公安报》头版2005年-2016年高频新闻主题词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词语搭配的研究
        1.2.2 动/名/形容词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
第2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2.1 基本动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2.2 基本动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2.3 基本单音节动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2.4 基本双音节动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3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名词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3.1 基本名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3.2 基本名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3.3 基本单音节名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3.4 基本双音节名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形容词的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4.1 基本形容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4.2 基本形容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4.3 基本单音节形容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4.4 基本双音节形容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5章 基本动/名/形容词搭配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5.1 搭配偏误分析
    5.2 搭配研究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英模人物传记片电影市场调查报告(2002-20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插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调查对象:英模人物传记片
    1.2 调查背景:2002-2012 电影产业化改革 11 年
    1.3 调查目的与意义
    1.4 调查与研究方法
第2章 2002-2012 年英模人物传记片市场概况
    2.1 英模人物传记片市场及其划分
    2.2 英模人物传记片的市场态势
        2.2.1 影片数量:集中生产,相对稳定
        2.2.2 影片票房:收入偏低,盈利不足
第3章 2002-2012 年英模人物传记片城市电影市场调查与分析
    3.1 英模人物传记片发行调查
        3.1.1 发行模式调查:院线发行与区域发行相结合
        3.1.2 发行特点分析:依赖政府资源开拓市场
    3.2 英模人物传记片放映调查
        3.2.1 英模人物传记片排片:档期时长两极化,排片时段边缘化
        3.2.2 英模人物传记片票房:文件为后盾,团体撑票房
    3.3 英模人物传记片观众调查——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3.3.1 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对英模人物传记片观影需求调查
        3.3.2 备受冷落:英模人物传记片观影率较低
        3.3.3 市场之困:英模传记片创作与宣传疏离观众
第4章 2002-2012 年英模人物传记片农村电影市场调查与分析
    4.1 英模人物传记片发行调查:力度相对薄弱,模式尚待完善
    4.2 英模人物传记片放映调查
        4.2.1 英模人物传记片公益放映:政府主导,社会效益明显
        4.2.2 英模人物传记片商业放映:长线放映,市场潜力显现
    4.3 观众观影需求调查:青睐“主旋律”,偏爱军旅人物传记片
第5章 英模人物传记片市场展望
    5.1 英模人物传记片需定位目标观影人群
        5.1.1 电影制作:由“全民电影”向“群体电影”转变
        5.1.2 电影营销:由粗放式营销向精细化营销过渡
    5.2 英模人物传记片应渐抛政府拐杖
        5.2.1 突破政府资源依赖,采取多元化融资
        5.2.2 建立影片评估体系,避免政府盲目扶持
    5.3 英模人物传记片电影市场尚待开拓
        5.3.1 贴近观众需求,挖掘农村电影市场
        5.3.2 突显民族特色,拓展海外电影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附录C
致谢

(6)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产英模电影的生存环境分析
    2.1 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环境
        2.1.1 好莱坞冲击与商业大片垄断
        2.1.2 产业化提速与主旋律电影商业化
        2.1.3 市场细分与主流观众年轻化
    2.2 国产英模电影的政策环境
        2.2.1 电影政策对国产电影的扶持
        2.2.2 四大电影奖对主旋律电影的青睐
    2.3 国产英模电影的社会文化环境
        2.3.1 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
        2.3.2 大众娱乐文化的泛滥
第3章 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运营特征
    3.1 计划体制转轨下的运营特征
        3.1.1 大型国营制片厂统揽
        3.1.2 统一发行与包场放映
    3.2 市场体制确立后的运营特征
        3.2.1 省办厂与民营企业介入
        3.2.2 国家开辟资助渠道
        3.2.3 团体市场保持强劲
    3.3 产业化发展中的运营特征
        3.3.1 注重运用商业元素
        3.3.2 中影华夏主揽商业院线
        3.3.3 二三级市场发行新路径
        3.3.4 包场放映无力支撑票房
第4章 国产英模电影运营现状的案例分析
    4.1 潇湘电影集团出品的英模电影
        4.1.1 强强联合摄制,社会资金增多
        4.1.2 收益三驾马车:票房+版权+奖励
        4.1.3 继承传统模式,探寻营销新路
    4.2 今涛影视公司出品的英模电影
        4.2.1 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产出有限
        4.2.2 力争文件护身,全面依赖政府
        4.2.3 无缘商业院线,后产品开发缺位
第5章 国产英模电影市场运营的对策建议
    5.1 改进国产英模电影的管理方式
        5.1.1 搭建政府购买平台
        5.1.2 落实信息公开与质量管控机制
    5.2 完善国产英模电影的产业链条
        5.2.1 多层次的产品制作体系
        5.2.2 立体式的产品发行渠道
        5.2.3 多元化的产品营销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及所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2012 年、2013 年内地电影票房榜前二十
附录C 国产英模电影制作年表(1978 年—2013 年)
致谢

(7)中国保安措施要论(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节 国外保安处分的历史和理论沿革
        一、保安处分与刑事古典法学派
        二、保安处分的产生与刑事实证学派
        三、国外保安处分的立法化及其沿革
    第二节 国外理论界关于保安处分的研究及其评判
        一、关于保安处分的概念及其理论纷争
        二、关于保安处分特征的理论纷争
        三、国外关于保安处分法理定性的纷争
第一章 中国现有的保安措施及其性质
    第一节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保安处分评判态度的历史轨迹
        一、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地位不高的历史原因
        二、晚近以来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保安处分的理论研究
        三、国外保安处分理论缺陷的分析
    第二节 我国特有的保安措施及其类型
        一、与保安处分有类似性而性质迥异的制度:保安措施
        二、我国现有的保安措施的类型
    第三节 我国现有保安措施的不足及其研究价值
        一、中国现有保安措施的不足分析
        二、我国保安措施的立法和理论研究价值
第二章 劳动教养
    第一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内涵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沿革
        二、现行劳动教养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行劳动教养制度评析
        一、劳动教养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
        二、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合法性的缺陷
        三、现行劳动制度有失公正性
        四、现行劳动教养审批程序缺乏程序正当性
        五、对劳动教养决定的监督流于形式
    第三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
        二、现有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完善观点综述及评析
        三、笔者关于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的建议
第三章 强制医疗
    第一节 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
        一、中外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的产生及发展
        二、我国现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概况及特点
        三、国外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及保安处分概述
        四、中外违法犯罪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措施比较研究
        五、我国违法犯罪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对卖淫嫖娼性病患者的强制医疗
        一、对卖淫嫖娼性病患者进行强制医疗问题概述
        二、卖淫嫖娼性病患者强制医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第四章 强制戒毒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戒毒法律制度概述
        一、我国大陆地区强制戒毒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大陆地区现有戒毒措施的分类
        三、在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
        四、限期所外戒毒
        五、劳动教养强制戒毒
        六、自愿戒毒
        七、我国大陆地区戒毒法律制度评析
    第二节 境外戒毒措施及其比较研究
        一、台湾地区戒毒措施概述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戒毒措施概述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戒毒措施概述
        四、外国戒毒模式概述
        五、戒毒模式比较研究
    第三节 我国戒毒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建立多层次的戒毒体系
        二、建立以自愿戒毒为主、强制戒毒为辅的戒毒模式
        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自愿戒毒
        四、逐步实现戒毒由自费向免费的转变
        五、确立自愿戒毒保密制度
        六、建立多层次的吸毒矫治机制
        七、强制戒毒后复吸行为轻罪化处置的思考
        八、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纳入《违法行为矫治法》的思考
        九、强制戒毒应公开听证
        十、延长强制戒毒的期限
        十一、将强制戒毒所纳入检察机关监督的范围
        十二、建立完善的社会帮教机制
第五章 收容教养与工读学校教育
    第一节 收容教养
        一、收容教养的历史沿革
        二、现行收容教养制度概述
        三、现行收容教养制度评析
        四、现行收容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二节 工读学校教育
        一、工读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
        二、现行工读教育法律制度概述
        三、现行工读学校教育评析
        四、工读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第六章 收容教育
    第一节 收容教育概述
        一、现行收容教育的法律依据
        二、现行收容教育制度的性质、目的和指导原则
        三、现行收容教育制度的适用规则
    第二节 现行收容教育措施评析
        一、关于收容教育法律定位的研讨
        二、收容教育属于过于严厉的强制教育措施
        三、收容教育的具体适用对象不明确
        四、收容教育的决定权行使机制存在缺陷
        五、收容教育缺乏正当程序
        六、缺乏检察机关的有效监督
    第三节 收容教育措施的改革与完善
        一、关于收容教育法律地位和性质的思考
        二、将收容教育纳入《违法行为矫治法》
        三、收容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四、收容教育的期限
        五、收容教育的决定权
        六、收容教育的程序正当化建议
        七、收容教育期限变更
        八、收容教育制度中法律救济措施的确立
        九、收容教育所应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制
        十、引进检察机关对收容教育所的监督
第七章 醉酒约束
    第一节 醉酒的法律类型及其约束措施的合理性
        一、醉酒的分类及其责任依据
        二、醉酒约束措施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境外对醉酒约束措施的立法设置
        一、对于醉酒习惯的惩罚:防止再次酒后犯罪
        二、醉酒后滋事即为犯罪
        三、有醉酒习惯的,影响刑罚的量定
    第三节 我国对醉酒约束措施的探索性立法
        一、我国醉酒约束措施的出现
        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醉酒约束措施概述
        三、涉及醉酒约束措施的专门性规范文件
    第四节 醉酒约束措施的比较研究
        一、规范设置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二、实施醉酒约束措施前提条件的差异
        三、醉酒状态法律性质的差异
        四、制度层次的差异导致程序机制的差异
        五、结论性意见:顸防再犯可能与预防初犯可能的统一
    第五节 现行醉酒约束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一、实施醉酒约束措施的判断标准
        二、醉酒约束措施的行使主体
        三、醉酒约束措施的实施地点
        四、醉酒约束措施的结束标准
        五、醉酒约束措施的含义
第八章 收容遣送和留场作业
    第一节 收容遣送及乞讨处遇
        一、收容遣送制度回顾
        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概述
        三、收容遣送制度废止后关于乞讨行为处遇的建议
    第二节 留场作业
        一、留场作业制度回顾
        二、留场作业制度评析
结论:保安措施的法典化思索
    第一节 我国应否设置保安处分的研讨
        一、应否设置保安处分的理论纷争
        二、保安处分法典的理论论证
    第二节 现存保安措施的未来法律处置模式
        一、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措施的立法设置权限
        二、现存不同类型保安措施的法律处置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 记

四、河南省公安厅加强对一级英模刘文功的培养和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及其历史经验研究[D]. 余皓洁. 湘潭大学, 2020
  • [2]公安政治传播研究[D]. 房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3]《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D]. 张露. 湖南大学, 2015(03)
  • [5]英模人物传记片电影市场调查报告(2002-2012)[D]. 管君. 湖南大学, 2014(04)
  • [6]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运营研究[D]. 石荣. 湖南大学, 2014(04)
  • [7]中国保安措施要论[D]. 董振宇. 吉林大学, 2006(10)
  • [8]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N]. 陈文军. 人民公安报, 2002
  • [9]河南省公安厅加强对一级英模刘文功的培养和教育[J]. 河南省公安厅政治部组教处. 公安教育, 2002(01)
  • [10]公安派出所民警基本业务考试辅导(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J]. 谢川豫. 公安教育, 2002(01)

标签:;  ;  ;  ;  ;  

河南省公安厅加强一流英雄刘文功培训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