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图书馆馆际互借状况及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际互借论文,中日论文,图书馆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馆际互借(InterLibrary Loan,简称为ILL)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一个图书馆应其它图书馆的要求,向非本馆的用户出借文献资料本体或复印件。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InterLibrary不仅仅发生在图书馆之间,其它类型的信息服务机构也可以提供此项服务;二是Loan的一部分内容是出借必需返还的文献资料本体(其中最多的是图书出借),更多则是提供不需返还的文献资料复印件(其中最多的是期刊论文的复印)。
据统计,自1981年以来,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的各成员馆的经费平均上涨了244%,而馆藏却不相称地只增加了12%。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书的平均价格上涨了49%,期刊的价格则上涨了105%。就我国来说,因为涉及到外币汇率、运输成本等原因,外刊价格的上涨幅度相比美国本土的数字还要大些。研究表明,1977年一名研究者需要通过阅读13份期刊来满足自己研究时的信息需求,而现在则需阅读两倍于这个数字的期刊。馆藏共建是解决读者不断上长的信息需求的有力措施之一。而ILL则为有效地开展馆藏共建提供基础。
ILL的作用简单表述就是:可以最大化读者的文献获取范围,最小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
实践表明,图书馆削减价格昂贵而使用率低的期刊,读者需要时通过文献传递获取比订购便宜得多。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削减200种期刊减少费用30万美元,而支付文献传递的费用仅为1.5万美元;西伊利诺依大学削减期刊经费总额17.7万美元,支付文献传递费用仅为350美元。
1 日本的ILL开展情况
全日本图书馆协会牵头组织的系统化的ILL开始于1992年。一般采用富士通公司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富士通图书馆パツケ ジ,iLiswave),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ILL subsystem可以提供馆际互借的自动化功能。系统以全日本图书馆期刊联目(NACsis Cat)数据为基础,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需求检索全国各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利用ILL子系统的“申请自动送出功能”向相关图书馆发出申请。系统整合了对NACsis Cat的检索、ILL申请自动发出及转发和申请处理状态查询等功能,整个流程都可以在系统内完成。NII负责主服务器的维护和数据的存贮、更新,并提供一些附加的小软件供成员馆在年终进行彼此之间发生费用的结算。ILL在日本全国各图书馆之间广泛展开,形成丰富的网络,极大推动了日本全国文献资源的共享。
2002年,日本各图书馆之间的复印申请共1,043,529份,这100多万份申请的被满足情况为:92%的申请是由成员馆完成的,0.9%的申请由BLDSC(The British Library Document Supply Center,大英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完成,2%的申请由日本国会图书馆(National Diet Library,NDL)完成,其它约6%无法满足。
2002年,日本各图书馆之间的互借申请(主要是图书的出借)共87133次,其中87%的申请由成员馆完成,0.4%的申请由BLDSC完成,2%的申请由日本国会图书馆完成,约11%无法满足。日本除了利用NACsis CAT和NII ILL系统保障渎者的文献需求之外,还有其它的赢利性文献提供机构,如NII电子期刊和网络出版物数据库、全球ILL系统,用于补充NII-ILL系统的不足。
综观日本的ILL开展情况,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有数据完整、更新及时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做基础;二是从文献检索到发出申请及文档、相关帐目存贮等ILL涉及的琐碎工作全部由自动化ILL子系统来完成;三是由于有NII和各专业图书馆协会(如日本医学图书馆协会、日本药学图书馆协会)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对联目建设和ILL的开展实行统一领导,因此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同一、标准化,到图书、期刊的全国联合编目,大部分的图书馆之间不存在软件或平台不同而产生信息交流障碍。
2 我国的ILL开展情况
2.1 CALIS系统组织下的馆际互借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始于1997年。到2004年10月为止,联合目录数据库已经积累了160余万条书目记录。目录数据库涵盖印刷型图书和连续出版物、电子期刊和古籍等多种文献类型;覆盖中文、西文和日文等语种。目前参加CALIS联合编目(CUC,CALIS Union Catalogue)的成员馆数已达470余家。
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CALIS管理中心建立了“CALIS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网”(简称“CALIS文献传递网”或“文献传递网”),作为CALIS面向全国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整体服务形象。该文献传递网由众多成员馆组成,包括利用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图书馆(简称服务馆)和从服务馆获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图书馆(简称用户馆)。
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是CALIS公共服务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与OPAC系统、CCC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综合服务系统、CALIS统一检索系统、CALIS文科外刊检索系统、CALIS资源调度系统的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馆际互借申请,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CALIS文献传递网共有29家图书馆安装了CALIS馆际互借系统软件。
2.2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On-line Catalogue Center)
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一个联合编目项目,主要针对图书的联合编目。于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并启动,截止到2002年6月,成员馆数为248家,用户馆数为668家。
其它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联合编目中心以及以这些地方性联目为基础开展的区域性的馆际互借,如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及上海地区联目为基础的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网(现有成员馆36个),东北地区联合目录和东北地区的馆际协作网络等。
3 我国文献馆际互借的思考和改进
(1)加强联合目录建设:现有几个全国性的联合目录的覆盖率不高。其原因,一是我国的联合目录建设开展较晚。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提倡建立全国联合目录等。但真正开始已经是在80年代以后;二是我国图书馆的体制划分导致联合目录建设也是“令出多头”,一些有影响的图书馆、信息机构重复立项,建立某个条、块范围内的联目,而不是考虑如何完善、整合现有的联合目录,建成一个完整的、能反映全国图书馆馆藏情况的联合目录。
(2)提高联目的数据质量:现有的几个联合目录都需要改进。一是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慢,不能及时反映各成员馆的馆藏变化。二是馆藏记录数据,如馆藏地点、期刊的馆藏起讫年代等数据,存在缺漏、不准确等错误;另外,联合目录数据库中关于成员馆的联系方式等数据不完整,有时查到了某种期刊的收藏馆却苦于系统没有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三是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检索系统不完善,检索方式单一,检索效率低。
(3)目前,除CALIS的29个成员馆利用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应用软件,中科院系统的一些图书馆利用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实现了ILL的自动、交互操作之外,大部分图书馆的ILL都是非交互式的。一般是馆藏较少的图书馆向几个大馆或一个虚拟的文献机构单向提出申请(就医药专业图书馆来说,90%多的文献申请都集中指向医科院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医学图书馆等大馆),还没有形成各图书馆之间交叉、互通的网状IIL。集中投向造成大馆所需处理时间延长,又由于普通邮递费时,特快专递、传真等方式成本过高。为此需要建立通畅、高效的网络,达到就近选取,以加快传递速度,降低文献传递成本。
(4)切实推广馆际互借活动的。大多数图书馆馆际互借都没有专人负责,所需设备如扫描仪、传真机等也不齐全,有些中、小型图书馆还没有与互联网连接。加上对资源共建、馆际互借等缺乏充分认识,不重视,或是推诿、拖延等状况都有待认真解决。建议图书馆管理机构或图书馆协会把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作为图书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及时总结、公布已经开展馆际互借的图书馆等活动的统计数据,如经费节约情况、读者文献需求的满足率等,用具体事实和数据推动资源共建、馆际互借活动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