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肠病性肢端皮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论文_宦鹏

宦鹏

(四川省江油市九0三医院儿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 报告1例早产儿肠病性肢端皮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6天早产儿因“腹泻9天”入院,治疗第15天患儿出现腹胀,皮肤改变,完善微量元素示血清Zn 2.1μmol/l(正常值9.2~22.9μmol/l) 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硫酸锌口服液1.25ml(10ml含20mg硫酸锌)一日两次治疗,皮肤改变好转,但终因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

【关键词】肠病性肢端皮炎;早产儿;硫酸锌口服液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158-02

1.临床资料

患儿男,26天,“腹泻9天”于2008年4月4日入院。入院前9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10余次/日,黄绿便。入院1天前腹泻加重,20次/日,混有泡沫及颗粒样物,无脓血。伴发热,测体温38℃。门诊曾予以“金双岐、必奇”口服2次,效果不佳。病中吃配方奶可,尿量正常,否认腹胀、呕吐。

系G1P232+5周,双胎之大,因胎膜早破24小时剖宫产出,体重2200g,否认窒息史。曾于3月9日(生后)至3月26日因“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双胎之大”第一次住院治疗。母孕期中度贫血。否认近亲结婚、类似疾病史。双胎之小无类似症状。

入院查体:T35.8℃,P140次/分,R62次/分,W2500g,神清,发育差,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丰满,肠鸣音7次/分,无气过水声及金属调,臀部皮肤红。

入院大便常规示白细胞+~++++。

入院诊断:感染性腹泻,败血症?

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治疗第15天患儿出现腹胀,第17天出现手臂、肛周及阴囊处红斑,边界清楚,边缘色深,中央色淡,表面脱屑,呈烫伤样,露出红色糜烂面,部分皮损伴少量渗出,腔口结痂加重,肢端脱皮红肿(如图1)。立即完善微量元素示血清Zn 2.1umol/l(正常值9.2~22.9 umol/l)。补充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给予硫酸锌口服1.25ml(10ml含20mg硫酸锌)一日两次,补锌后皮疹无新出,渐消退,腹胀消失。但喂奶5日后患儿再次腹胀,完善腹部X线摄片提示肠壁积气和门静脉充气征。补充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患儿终因最终肠穿孔、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图1 腹部、左下肢出现红斑,部分露出糜烂面,

且有渗出,部分结痂,腹胀明显

2.讨论

肠病性肢端皮炎(A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AE) 是一种因锌吸收障碍导致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反复间歇性腹泻、脱发、腔口周围及肢端皮炎为特征,又称Danbolt-Closs综合征、Brandt综合征、肠源性肢端皮炎综合征[1]。致病基因为SLC39A4, 该基因突变导致肠道吸收锌功障碍。研究表明,AE的致病基因SLC39A4定位于染色体8q24.3约3.5个cm距离内,总大小4.5kb。SLC39A4基因位于该区域,其编码产物ZIP4蛋白属于锌运输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是锌进入肠上皮细胞最重要的的跨膜转运蛋白,仅特异性表达于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及肾脏[2]。AE常在婴幼儿期发病,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可致婴儿死亡[3]。

锌是人体必须的金属元素,在人体中广泛分布,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婴幼儿中,锌缺乏在临床中分两个类型,其一为遗传性的AE,其二为获得性的暂时性症状性锌缺乏(transient symptomatic zinc deficiency,TSZD)。近年来对AE分子遗传学研究日益深入,为鉴别遗传性和获得性锌缺乏疾病提供了有力手段[4]。

AE早期常被误诊,缓慢发展至典型临床表现,即先后不一出现腔口周围和肢端皮炎、腹泻、脱毛及甲营养不良。AE的诊断主要根据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性治疗来确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毛发、皮肤等锌测定。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体内锌测定只能作为辅助诊断。诊断性治疗是给予口服锌30~50μmol/kg.d,共5天,如患儿症状出现明显改善则支持。治疗口服硫酸锌每天300毫克,1周有效,2个月后停药。少数轻型病例至青春期发育期可自行缓解或消退

本例早产儿发病较早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胎儿的锌储备主要在妊娠后3个月内[5,6],该患儿孕周32周,宫内锌储备少,且双卵双胎,故发病早。母乳中含有适量的锌,易于早产儿吸收、利用,但本例患儿生后17日住院期间主要的营养来源为肠外营养及配方奶粉,患儿外源性锌补充不足。患儿本次发病前有感染性腹泻,进一步影响锌元素的吸收。临床中对于住院时间较长的新生儿一旦出现腔口周围和肢端皮炎、反复腹泻,需警惕元素锌的缺乏,及时处理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高莹,李秀珍,黄曙等.肠病性肢端皮炎SLC39A4基因突变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4(5):660-663.

[2] Wang K, Pugh E W, Griffen S, et al. Homozygosity mapping places the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gene on chromosomal region 8q24.3.[J].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1, 68(4):1055-60.

[3]钟鑫琪,崔其亮.早产儿肠病性肢端皮炎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8):682-683.

[4]汪盛,李利.肠病性肢端皮炎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11):509-512.

[5]许阳.肠病性肢端皮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27-628.

[6]任韵清,杨森,张学军.肠病性肢端皮炎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7(31):226-228.

论文作者:宦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早产儿肠病性肢端皮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论文_宦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