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论文

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论文

编者按

为聚焦党校学员“两带来”,发挥党校优势、体现党校特色,本刊与中央党校教务部合作,开设“党校学员‘两带来’”栏目,每期从党校学员“两带来”问题中选取两个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答。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作为抗生素检测的传统方法,通过对标准品和供试品溶液所产生抑菌圈直径大小的比较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直观可靠,且真实地反映了抗生素的抑菌能力[14]。但实际操作中,对人员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测定用菌悬液不易保存,需定期传代,单次实验耗时较长等问题[15]。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影响因素较少、抗干扰强、用时短、结果准确、可靠。

问题

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的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构建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文_左凤荣

话语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国家形象、实力、发展道路和利益诉求。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新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说明自己发展道路的正当性、回应外部世界的质疑和挑战、保障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合理利益,都需要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正在从被动转向主动,但不可否认,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的话语权还处于弱势地位,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构建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具有突出重要性。构建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既要注重对外传播的内容,也要注重对外传播的形式。

一、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能融通中外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首先要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崇正义、尚和合”“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等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倡导以人为本,与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吻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理念是我们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灵魂”和基础。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秉承这些价值观念,兼顾国际社会的需要,用生动的中国故事,打造让海外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新概念和新表达,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话语体系。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有与资本主义“普遍道路”和“普世话语”无法融合的部分,需要结合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理念和吸取了传统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追求进行诠释与解读,确立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摁在小岗村包产到户“生死契约”上的10多个红手印,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隆隆炮声,早已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敢闯敢试的血性。只有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方能突破陈旧的禁区,跨越问题的雷区,走出“小富即安”的舒适区,开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路,焕发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与同是转轨国家的原苏东地区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更有效率,中国在转轨国家中也是佼佼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无疑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在国际舆论界,中国道路与中国制度还是受到了许多质疑,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提出质疑和批评时,我们往往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这与我们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不强有很大关系。

迄今,我所经历的都已说尽。即便你从不回信,但我知道你在阅读。我所需要的,也不是回复,而是让你知道我的存在。我在这里,我以这样的形态存在。如此,我们之间便有了关联,这对我很重要。

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日益进步的时代,已经难以分清内宣与外宣的界限,搞对内对外“两张皮”已经不可能了。我们既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诠释自己,也不能固步自封,不理会别人的看法与目光,因此,构建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必须是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一国国际话语权的提高与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哲学社会科学贫瘠的土壤上无法建立起牢固、有感召力的话语体系。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等都是西方学术界最早提出并且系统加以阐述的,最后经由与政界实践的良好互动而成为极具冲击力的国际话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并没有提出多少极具世界影响力的新话语,发展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当务之急。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以大国与合作的心态行事。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世界的事也是中国的事”,看问题要有大视野,要有大国的气度与雅量。对于那些恶意的诽谤和损害我国国家主权的舆论,我们自然要反击,围绕人权、涉藏、涉疆、涉港、涉台和南海、钓鱼岛等重大问题,坚定开展舆论斗争和舆论引导。对于一时不能消除的误解,要有耐心,相信时间和事实是站在中国一边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在消除贫困的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个事例说明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与世界历史上那些靠侵略战争崛起的大国不同,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聚精会神搞建设,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与繁荣,这也是值得我们大讲的中国故事。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等,这些新的理念紧扣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有的已经成为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原则,有的仍然受到质疑,被看成是中国的“宣传”,这需要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新闻舆论界立足中国实践,加强对这些新理念的对外传播,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让世界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在谈到社会主义时,国际社会还有不少人用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和苏联共产党的目光来看中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与理念阐明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和平与合作的形象。

二、在国际舆论场上保持大国的定力与信心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性大国,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在国际舆论总体对我国不利的背景下,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工作要以“对话”而不是“对抗”为出发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把我们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国际舆论场上的利剑风霜,对此,我们要理性应对。

2018年3月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6号令)规定: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金,并且该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必须招标,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3]。《招投标法》规定: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发承包,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4]。

中国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恰恰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了。在中国贫穷的时代,国际社会并不关注中国,也不重视中国。现在在西方强国面临国内种种问题干扰、民粹主义大行其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有人把中国看成是“挑战者”,有人固守意识形态偏见,以“冷战”思维看待中国的发展。无论外部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要融入世界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努力把想说的说出去,但不搞舆论战。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发挥中华文化以柔克刚的优势,坚持深化改革,坚定地走已经选定并被实践证明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让事实说话。

三、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外话语的传播能力

构建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需要提高对外话语传播能力。第一,要充分发挥首脑外交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每次出访或出席重要国际会议,都受到国际媒体和国际舆论界的高度关注。借此,我们可以有效宣介中国道路、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第二,把打造自己的媒体与利用国际有影响的媒体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门牵头组建了外宣旗舰媒体,形成了“1+6+N”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建立了一系列多双边媒体高层对话机制,中央和地方媒体层面建立了许多对口交流机制等,这些手段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时,我们也借助国际有影响的媒体来传播中国的声音,中国有重大的活动或是中国领导人出访,都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许多时候他们也能客观报道。第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中国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渠道,要重视年轻人群体在这个平台上的重要作用。中国互联网的海外传播开辟了中国对外传播的新阵地,要加强语言人才的培养,在表达方式上更接地气。第四,积极组织智库机构、专家学者在国际舞台发声亮相,同时借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增强传播和影响力。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密切交往,人员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多,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 范丽君)

标签:;  ;  ;  ;  ;  ;  ;  ;  

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