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胆道蛔虫病的病例特征及诊疗状况,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研究胆道蛔虫症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搜索万方、中国知网等主流医学数据库,查阅近年胆道蛔虫症相关文献,对胆道蛔虫症的发病特征、诊断、治疗经验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胆道蛔虫症好发于农村儿童,发作时症状剧烈,西药保守治疗、内镜、手术、中医药、高压氧疗等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结论 胆道蛔虫症好发于农村儿童,与卫生条件息息相关,应当注重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公共卫生条件。其诊断、治疗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宜根据客观因素选择合适的诊疗方式,以促进疾病更好的恢复及预后。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腹痛;ERCP;手术治疗
蛔虫,全称似蚓蛔线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其虫卵通过粪便排出,在适宜的环境下(如潮湿、氧气充足、泥土等)获得感染性,此时如被人吞食,即可感染。蛔虫由于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强、产卵量大、生活史简单,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蛔虫寄生部位常为人体空肠,其喜碱恶酸[1],且常游走、喜钻孔,当人体摄入辛辣食物、发热、胃酸分泌过多、肠功能紊乱等导致肠道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蛔虫常被激惹,游走入十二指肠,又因胆汁呈碱性,蛔虫常可钻入Oddis括约肌及胆道,导致Oddis括约肌痉挛及一系列症状,引发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又称胆道蛔虫病,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2],多见于儿童、青壮年、农民及妊娠晚期孕妇[3]。胆道蛔虫症的发生与患者卫生条件有关。随着经济、公共卫生事业及医疗条件的发展,胆道蛔虫症发病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4]。但在某些农村、边远山区,仍有较多患者,从数据库文献报道来看,多数胆道蛔虫症病例来自于基层医院。其诊断、防治仍需引起较高的重视。本篇就胆道蛔虫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作一综述。
1.诊断
胆道蛔虫症患者多以剧烈腹痛就诊于医院急诊科、普外科,多生活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就诊时症状较重而体征往往不明显,症状呈间歇发作,发作时腹痛位于剑突下方或偏右侧,呈“钻顶样”剧痛,辗转不安,偶有发热,常伴寒战、冷汗、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胆汁甚至蛔虫,间歇期可恢复如常人[5]。由于胆道蛔虫症发作时症状具有较强特异性,临床医师常通过患者主诉及病史便可初步判断病情,但由于近年胆道蛔虫症发病率逐年降低,对于其诊断经验也逐渐减少,加之个体对于疼痛感知的差异、其他急腹症的鉴别诊断、需了解病情轻重以决定治疗方案,彩超、MRCP、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
1.1彩超 多普勒彩超检查被认为是诊断胆道蛔虫症的首选检查[6],尤其在边远地区和基层医院,由于其诊断符合率高、价格便宜、方便快捷且无创而较多应用。胆道蛔虫症患者彩超下可见线状强回声带,有学者称之为“等号样强回声”[6],实时超声下还可见蠕动的虫体。但由于B超诊断较依赖于B超医师的经验,且胆道蛔虫症患者常有肠道胀气及胆道结石影响诊断,虽然其诊断符合率超过95%[7],但也有文献报道B超诊断胆道蛔虫症漏诊率偏高,且难以排除其他急腹症。
1.2MRCP 通过MRCP可以清楚地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同时,一并显示出含水量较高的蛔虫虫体[8]。其不仅可以显示胆道的形态、走形、梗阻的状况,还可以有效鉴别结石、占位和虫体。近年,MRCP由于无创、无辐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但其检查费用高昂,也使其应用相对受限。
1.3内镜 按照蛔虫所处的位置,胆道蛔虫症可以分为乳头嵌塞性、胆管腔内型及胆囊内型,其中胆囊内型病例数远少于前两者。利用胃镜、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降部,观察Oddis括约肌情况,常可获得明确诊断。对于胆管腔内型胆道蛔虫症可借助于ERCP,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虫体取出。患者多为农村儿童,内镜检查价格相对较高,对患者配合度有一定要求,操作有一定难度,内镜检查尤其是ERCP还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基层医院,内镜检查会由于现实原因受限。
1.4 实验室检查 由于蛔虫钻入胆道可带入细菌,或由于蛔虫对于胆道壁的摩擦及其引起的胆道梗阻,患者常并发胆管炎症。常见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粪便可检出蛔虫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
2.1 西药保守治疗 胆道蛔虫症患者就诊时常有剧烈腹痛,烦躁不安,应积极予以镇痛、解痉、驱蛔、消炎利胆、调整水电解质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消旋山莨菪碱(654-2)、硫酸镁、维生素C。654-2由于具有解痉的作用,可以解除Oddis括约肌及胆道、肠道的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同时改善胆道梗阻的状况,收缩胆囊,起到了消炎利胆的功效;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可以调整中枢神经,起到安神的作用,同时也可减轻痉挛;维生素C一方面有提高免疫、抗感染的功效,同时其呈酸性,可以降低胆道及消化道PH值,起到了驱蛔的作用。胆道蛔虫症病人由于虫体长期寄生,常常营养不良,在保守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维生素及热量的补充。治疗前后还应注意阿苯达唑等药物的使用,以杀灭虫卵、减少复发。
2.2内镜治疗 运用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降部,除了利于诊断胆道蛔虫症,还可以进行胆道造影,运用ERCP取出虫体、解除梗阻和痉挛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方便、快捷,缩短住院时间,运用于急诊也有其优势。但ERCP技术要求高,有时需要胆道切开,造成创伤及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由于反复进镜可能会造成对胆道蛔虫的激惹,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胆道蛔虫病中的应用。
2.3传统医学治疗 在胆道蛔虫的治疗中我国传统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古代中医认为“蛔得酸则静”,“乌梅汤”理气止痛、安蛔驱虫,针对胆道蛔虫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2.4手术治疗 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开胆道,以实现明确诊断、虫体取出、解除梗阻,但有时由于手术时蛔虫由胆道退回肠道而导致手术“扑空”。另外,手术取出虫体后胆道仍可能残留蛔虫卵以至于术后有复发可能。包括腹腔镜手术在内的手术治疗相比于其他治疗方式,虽然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病人负担大,但其依然作为胆道蛔虫症治疗的一项重要选择,在一些情况下,比如:蛔虫引起的胆囊穿孔、胆管穿孔、肝脓肿、ERCP无法解决的胆道梗阻,手术治疗将成为最终治疗。
2.5高压氧治疗 蛔虫需要在低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运用高压氧仓治疗,提高血液中氧含量,进而胆道、肠道内氧含量增高,起到杀死蛔虫及其虫卵的作用[10]。同时高压氧可以杀灭肠道内有害厌氧菌、提高免疫力以对抗蛔虫引起的感染。有些医院尝试用纯氧通过胃管输入肠道的方法以求达到同样的效果[11]。但是胆道蛔虫症以儿童多见,常不能配合完成插胃管这一措施,并且胃管会引起儿童患者更加躁动不安。
3.预后
胆道蛔虫症是一种人体寄生虫引起的胆道良性疾病,经过积极的治疗,通常预后较好。部分病例会由于蛔虫或相关治疗产生一些并发症。由于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Oddis括约肌的强烈痉挛,甚至功能障碍;胆道内的虫体可携带细菌、造成梗阻和摩擦,进而可引起胆道系统的炎症、梗阻,肝脓肿、膈下脓肿,甚至穿破胆道形成较严重的腹膜炎症状;由于Oddis括约肌功能的失常及胆道的梗阻、胆汁的逆流,可引发急性胰腺炎;死亡裂解的虫体可以成为结石核心[12],成为胆道系统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ERCP或手术治疗造成的术后疼痛、胆汁漏、胆道狭窄、胰腺炎、蛔虫病复发也时有发生[13]。
4.小结
胆道蛔虫症多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儿童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得到了较大改善,胆道蛔虫症发病率显著减少,但在部分地区基层仍较为常见。对于胆道蛔虫症的诊断除了依赖传统的诊断手段,还可借助逐渐发展成熟的新方法,互补长短。胆道蛔虫症在治疗上有多种方式,需根据客观条件合理选择,需要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14]。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人文关怀[15],促进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快速恢复,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耿少辉,包宇,王舒月,于玉东,杨涵.近20年来胆道蛔虫病的中医药疗法概况[J].世界复合医学,2017,3(01):95-98.
[2]韩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3):35+37.
[3]秦勇,蔡金华,丁永刚.儿童胆道蛔虫病的MRI表现[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02):169-171.
[4]孙凤华,沈明学,徐祥珍,曹汉钧,江文才,吉兆华.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2):936-939.
[5]汪大海,戴永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的效果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02):313-315.
[6]Chao ZN?, Jin XL?, Huang DR?, Wang XH? .Biliary ascariasis. Endoscopic worm removal under radiological versus ultrasonic control.[J]Chin Med J(Engl)1986,99(1):143-146.
[7]徐智章.超声造影成像[J].上海医学影像,2005(01):75-79.
[8]何强.MRCP序列对胆道蛔虫在MRI检查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04):367.
[9]江建平.多种方法相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综合疗法临床效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05):381.
[10]韩月娥.高压氧治疗胆道蛔虫病29例体会[J].中国厂矿医学,2007(05):528.
[11]王胜莲.胆道蛔虫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6):239.
[12]刘凯,张威,周强,刘松阳,李慧梅,刘亚辉.十二指肠镜下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治疗胆道蛔虫病69例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07):653-655.
[13]聂高华,张克明,杨其刚,杨兴.腹腔镜在治疗胆道结石并胆道蛔虫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77-78.
[14]邓相圣,刘镇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10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1):69-70.
[15]殷立娟.胆道蛔虫病的综合疗法及健康指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6):890.
通讯作者:樊海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及包虫病的相关研究。
论文作者:胡梦文1,樊海宁1,温浩2,李梅1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胆道论文; 蛔虫论文; 蛔虫病论文; 患者论文; 括约肌论文; 胆管论文; 虫体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