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营小学
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为本。教师教得好,学生才可能学得好。
还记得在我的整个小学生涯中,几乎就没有正正经经的上过一次美术课、音乐课。更谈不上老师“教”我们画画、唱歌,同学们跟着老师“学”画画、唱歌。那个时候,我在一个很小的学校上学,由于生源不足、师资有限,学校仅有一些专门教语文数学的老师,连英语老师也是从外校“借”来的,更别提什么美术、音乐、体育老师了。所以每次的美术、音乐课,都是由兼职老师来带。美术课上,老师直接让我我们打开课本,直接照着课本选一样东西照着画,这就算过了一堂课。大概是由于小学时期的经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觉得美术课似乎就是这么上的。直到自己也上了师范学校,开始学习小美教之后,这个印象才逐渐改变了。
由于社会的发展,各个地方、学校都开始越来越重视小学科的发展,也尽量配备专业教师授课,课堂教学日趋“正常化”。尤其是小班教育中,更注重学生个性和全方位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专业,至少要有专业精神,课才能上得好。其次才是如何上好课,如何把好质量关。
下面我就谈谈一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看法。
归根结底,教学要遵循教学原则。教学原则被提炼出来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只有在日常课堂中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这也完全复合小班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因材施教,我认为最首要的就是要搞清楚这个“材”是什么样的,即分析学生,也就是我们备课时所说的“备学生”。备好学生才能想到施教的方法。
一、根据年龄及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及因材施教
低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还不发达,还较多停留在形象思维,而到了高年级就以逻辑思维为主。而且各年龄段的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都不同。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相对高年级来说要多以实物展示或举例说明为主。
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同一个词汇,对待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得较为专业,但对待低年级的学生就不行了。考虑到低年级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就要以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来阐述。比如,图案中有一个“对称与均衡”法则,对高年级的学生也许口头解释一下、举个例子他们就能理解了,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这就需要老师来“翻译”了。我是这么“翻译”的。“均衡”一词,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一个天平,天平的一端画了一个大西瓜,而另一端只有一个苹果。然后问学生:天平可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当然知道不能。再问:那怎样才能让天平保持平衡呢?这时,聪明一点的孩子就能想到,可以在画有苹果的那端再画点苹果。于是我又加了几个苹果,孩子们都看出来了,这下天平差不多能平衡了。我就是用这种“语言”解释了低年段的孩子难以理解的“均衡”。
二、根据本级特点进行分析及因材施教
我们都知道,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多少都会存在差异性,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一个班级的整体气氛都不是很高,相对其他班而言比较“闷”,那么教师就应当多以鼓励为主,多调动气氛,可以多穿插一些小游戏、小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个班级整体气氛都比较积极,那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可能就要多下功夫了。
同样是针对课堂纪律的表扬,在上述两种班级中,往往是相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教授的班级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班,我经常表扬的是:第一组同学表现得真棒!刚才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第一组同学听得最认真!而到了比较沉闷的班级,我的表扬又变成了:第一组同学表现得真棒!刚才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一点儿都不拘谨!
看,同样是表扬,但侧重点却不同。
三、分析个别学生及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个体差异性,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析非常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生活环境、个性、学习状况等进行分析。
比如有的学生,对画画很感兴趣,但就是画不好。教师就应当教给他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他的要求也应该适当放低。也就是我们小班化教学中常说的“关注每一个”。比如熊猫,有的孩子随手画可能都能画的很好,有些学生可能怎么都画不好。对于这类学生,我会特别教他们一种“概括”法来画:用“圆”来概括。脑袋用椭圆表示,身体是扁圆,耳朵、眼睛各用两个椭圆表示等等。这样既简单又能抓住熊猫的特征,很容易帮此类学生树立信心。
除了因材施教原则外,我觉得“循序渐进”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先掌握了简单的、基础的,再学习难的。美术不像语数外学科的课本那样规定好了每课要学习的内容,而是大致一个内容,至于具体教什么,怎么教,由教师自己把握。
比如,一年级的有一课叫《水墨游戏》,课本并没有规定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用水墨画什么。纵观这六年的教材,每个年级都有一课水墨画的内容。后面有水墨画花、树、动物、园林等内容,一年级的这一课画什么好呢?仔细分析之后,得出结论:不管用水墨画什么,一定要有基础。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一课,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笔法,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墨色浓淡和水分多少之间的关系等等,而不是一上来就急于教学生画出什么东西来。试问,连笔都不会拿,连笔法都不会,连墨色都不会调,怎么能画好呢?
所以教材也是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师也应当循序渐进的教。学生先学会了简单的,然后再逐渐学会更难一些的知识、技能,这样教效果好,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一上来就急于求成,教一些比较难的内容,师生都吃力不说,反而会得不偿失。
还有一个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就像语数外等知识需要时常复习、巩固一样,美术同样也需要巩固。
在美术教学中,绘画课占绝大多数,而很多画画的方法是相通的。比如画画的时候,不能从局部画起,而应当先画好整体的框架再往局部画;涂色的时候要一笔一笔的沿着一个方向涂,不能毫无章法的乱涂;涂色的时候,相邻的部分不要涂一样的颜色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孩子们眼里可能很不能理解,他也许想随自己的意愿去画,或者你今天才讲过,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作为教师,就要一直去提醒学生。在每次的示范环节,要不厌其烦的说,只有经常说,学生才容易记住。
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手工课。手工课的时候,绝大部分孩子都相当兴奋,拿着剪刀,能剪这个剪那个,多带劲儿啊!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强调要求。比如安全,比如卫生,比如制作的顺序和方法等等。比如手工课时经常会要做到长方体,如果老师不讲怎样做的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把纸对折再对折,然后再粘起来。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先做一个纸筒,然后把纸筒拍扁,有了折痕之后再把纸筒打开再换个位置拍扁,这样,一个长方体就做好了。而作为教师,不要在教过一次之后,下一次就只说做个长方体,然后就把孩子晾一边,看到学生用笨办法做的时候还生气,怪他们忘了方法。反思一下,教材中的手工课并不算多,纸工的内容可能一学期也才一次,中间隔了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忘了这种简便的方法。教师应当坚持每次示范,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学生总会记住的。
当学生在老师说过的地方犯错时,不要急着责备他们,不要嫌他们笨,应当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能保证已经教会每一个学生了,是不是真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不要觉得孩子们都是神童,他们还小,作为大人都不可能只听一次就记住,更何况孩子们呢?
论文作者:唐立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1月总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原则论文; 老师论文; 班级论文; 方法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1月总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