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论文_苏树垚

家风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论文_苏树垚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实现优良家风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要环节。家风不能脱离家庭而存在,家庭教育

是个人实现社会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本文拟尝试从转变思想观念、细化具体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和加大扶持力度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期为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家风;创新;对策

一、转变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传承与创新的观念

以优良家风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始终在促进社会和谐、弘扬社会美德和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反观当今的家庭教育模式,由于缺乏指导,致使家庭教育有着不少局限性,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因此需要转变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传承与创新的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实现传统家庭教育向现代家庭教育的转化,让传良家风传承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厚德载物”,注重品德培养我国家庭教育一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它首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处事,教育孩子融入社会前鼓励孩子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风尚的人。长久以来家庭教育中片面存在“知识本位”问题。这种思想和作法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德育性质。其结果导致部分青少年道德素质方面出现品德缺失,礼仪缺乏和道德标准下降的趋势。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把强化德育功能放到重要位置。要求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的健康,还要加强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二、细化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传承与创新的内容

智育与德育并举当今家庭教育应当将重智育轻德育的落后教育观弃之不用,以人为本,强调儿童发展,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多方面,如有爱心、重信守诺、家国情怀、刚正不阿的情操、顽强奋斗的精神特质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孩子注重进行道德引领,将道德教化融于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应注意智育德育并重,不应厚此薄彼。家教中如果没有德育,父母子女间就不会存在健康良好的亲情,子女的责任心就自然而淡薄。因此应当由“亲亲”发展至“仁民”。只有使儿童从小懂得爱父母,其以后才可能亲民,最终才会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仁爱是道德的基石。借助讲故事与谈话方式使智育融于日常生活中,使孩子乐于接受,从而激发形成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从小家方面为构建与人为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如今应十分重视家教中“礼”的教育。“礼”不单指礼仪,还包括良好的习惯。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决定了他的性格,同样的,一个人的性格也常常会决定了他的命运归宿。良好的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的生活习惯,优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合规的社会行为习惯等。好习惯令孩子终身受益。儒家倡导的“克已复礼”就是凭借自身的修行致于礼的实现。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形成与父母持之以恒、点滴灌输、日积月累的培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家长要做到细致观察并了解孩子,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并要注意对其不足之处防微杜渐,以此来培养其良好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采用多种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传承与创新方式

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全面系统的中国家风教育。对孩子系统、有针对性的讲授中国传统优良家风的整体情况,包括自立自强等的基本家风知识、具体要求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功能作用。这样会让孩子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家风以及礼仪礼节的整体状况,从小具有知礼守礼和良好品行的意识。其次,我们要定期反复、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不断传授。礼仪礼节的培养以及自立自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关乎人格和信仰的教育,只有父母反复教育指导,孩子才会固定成为一种习惯。再次,父母要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中发挥榜样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最为重要,因为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作法长期耳濡目染,就能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如何取舍,此即“其身正不令而行”。最后,须将知礼、守礼和重礼提升至家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父母只有将知礼、守礼和重礼作为一种家庭文化模式,才能使家庭真正成为家风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激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平时待人接物,家长要自觉教导孩子以礼待人、和睦相处等,逐渐将传统礼仪礼节内化为孩子待人接物的习惯原则。其次,为孩子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务。父母不仅要使孩子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应该布置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洗衣、整理房间等。还可以让孩子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几天,从而使他们体验感受独立自力在现实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加大对家庭教育中优良家风传承与创新的扶持力度

制订完善家庭教育中家风传承与创新的实施方案国家需要明确成立组建开展家庭教育的各级组织机构,以此在全国形成家庭教育庞大系统。进而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家长就如何推进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与创新进行论证研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政策。对家庭教育中家风传承与创新的目的、对象和范围等,以法规或文件的形式进行颁布,以便使家庭教育中家风传承与创新有清晰且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编写适合家庭教育的家风传承与创新的教材和读物有关教育部门、科研单位、出版机构等应依据读者的不同年龄段和实际特点,及时编写和出版宣扬优良家风的相关教材和读物,以此让传统优良家风为今天家庭教育中家风的传承创新提供镜鉴之功用。编写时运用好传统家风大家名作以及当地家风史料,做到批判的继承,坚持取优汰劣和承故拓新等原则。同时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注意甄选,所选家风相关内容要有时代性,赋与传统家风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要实现家庭教育中家风的传承与创新,还需重点发挥大众传媒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媒应当立足时代,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力求创新媒体宣传手段和报道方式,做到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实际,积极宣传传播具有社会正能量的家风家教实例,力求以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为其报道落脚点,能够为百姓竖起一面镜子。同时要努力探求家风背后的真实故事,着力设立一系列具有时代气息、宣扬优良家风文化的电视、广播、报纸、专栏节目,自媒体和网站,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的功能。借助新闻媒体宣传的平台,采用生动形象的手段,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社会发挥引领作用,大众接受的效果也会颇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郑运佳.传统家风的内涵与现代意义[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5).

[2]沈琳.家风是家庭教育的无形力量[J].中国教育学刊,2014(4):102-103.

[3]赵忠心.家风教育的内涵及举措[J].中小学校长,2014(4)

作者简介:苏树垚(1994.08—),男,福建省尤溪县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苏树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家风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论文_苏树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