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循环经济论文,评价体系论文,区域论文,理论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绿色物流评价体系成为衡量企业物流运作绿色化的标准。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理论可用于指导绿色物流的发展。本文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从区域经济层面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衡量指标。
一、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国内研究绿色物流管理的文献较多,而研究绿色物流评价指标的文章较少,主要集中在绿色物流评价指标和绿色物流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关于绿色物流评价指标已有的主要研究如下。刘爱珍(2003)围绕生态型物流评价体系架构与指标要求,对评价机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1]。裘炜毅(2004)对国外社会物流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各国从物流功能、资源、产业、政府、消费者等角度制定社会物流指标,明确了社会物流暗涵绿色物流思想[2]。王长琼(2005)从物流业的外部支撑水平、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区域协调性四个方面建立了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评价框架,并研究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3]。徐宵红(2005)从物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逆向物流等环节,构建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4]。赵丽君(2008)将绿色物流综合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目标因素[5]。潘文军(2008)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6]。关于绿色物流评价方法的研究文献更少,主要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神经网络法等[5,7]。
已有文献创建了绿色物流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综合评判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绿色物流的理论发展与实践,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绿色物流评价指标是基于物流企业或者物流产业单一层面,未考虑物流企业间、行业外的合作指标;二是侧重于物流对经济的支持指标,只讨论物流企业自身(内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未考虑物流企业(内部)对服务对象(外部)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与资源节约方面的支持指标;三是未能建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指标。
“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8]。其中暗涵了物流企业、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思路,同时也强调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作用。
本文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对象是区域绿色物流,具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物流自身的绿色化发展,不仅包含物流企业层面的绿色管理与操作,还包括物流行业内部的协作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最终形成区域物流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二是物流产业促进、支持区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物流成为区域绿色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用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构建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
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绿色物流及其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重新认识企业物流活动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有效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物流可为货主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但是同时也占用消耗能源、产生环境污染。通过对绿色物流系统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物流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有助于促进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单一物流企业无法满足任一货主企业的所有物流服务,需要物流企业之间形成行业内部协作满足货主企业的供应链物流需求,同时减少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
第三,有利于区域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与交通运输线路构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该评价体系可促进物流网络与区域产业的对接、物流园区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对接。将绿色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有助于促进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物流企业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物流行业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在绿色物流评价体系中可强化环保与资源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指标,来加强对物流业绿色化发展的引导。
二、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物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之间的一种平衡[3]。区域绿色物流和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构建区域绿色物流评价指标即要体现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要关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环境、资源的关联。
(一)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已有的很多文献都提出了绿色物流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系统性原则、便于理解的原则等[1,3]。这些原则也是本文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思想,构建指标体系追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均衡发展。因此本文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与评价思路主要侧重以下三点。
1.体现物流业的特性
物流业的特性主要有三点:服务性、基础设施、生产性。物流业的服务性是指为货主货物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按照货主需求提供合适的质量、数量、时间、地点、对象、价格和商品。如果这七点任意一点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不仅产生物流浪费,更要造成货主货物价值转换的浪费。物流业具有基础设施特性是指交通线路、物流园区等物流网络设施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运作都占用资源,同时若重复建设或运作效率不高则浪费资源。物流业的生产性是指物流业的最终落实到企业物流活动层面,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这些物流活动消耗能源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噪声和尾气等。区域绿色物流是该评价指标的对象,一定要切实抓住物流业的这些特性。
2.突出绿色物流的区域性
传统的绿色物流实践与评价指标侧重物流企业的绿色化活动,如减量化包装、集并运输、共同配送等,这仅仅是绿色物流的一部分[9]。因为单一物流企业绿色化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绿色化程度,单一物流企业并不能满足货主企业的全部物流需求。绿色物流主要表现在精益化和规模化两点。单一物流企业可能做到精益化,而规模化则需要物流企业间的协作。
鉴于我国物流市场现状,一方面物流企业存在恶性竞争,阻碍物流行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受行政划分利益影响,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均表现出重复建设的状况或趋势,缺少物流产业整体布局和全局优化的观念;此外物流行业缺乏物流标准化和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也是物流绿色化发展的障碍。因此评价绿色物流时应定位为区域绿色物流,区域绿色物流包括物流企业的精益化运作、物流行业协作以及物流产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3.反映物流与循环经济的相关性
绿色物流评价体系检测物流系统内部绿色化的同时,还检测物流系统与系统外部经济、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在区域经济领域,物流服务的对象是生产流通企业,物流是派生服务。生产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等活动派生出物流仓储、运输、配送、包装等服务环节。这些物流服务自身会消耗资源,影响环境。若这些服务运作不良,则造成货主物品的破坏,这时能耗与环保问题将会进一步恶化。
循环经济实践包括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这些层面都与绿色物流密切相关,因此区域绿色物流评价体系应反映物流与循环经济的相关性。企业层面的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绿色销售需要绿色物流运输、仓储等活动;循环经济产业带、产业园区,构建上下游企业间综合利用的“中循环”,则需要物流园区和供应链物流的支持;立法健全、资源共享的社会大循环,则需要完善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物流标准化与绿色法规建设。
(二)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总体评价指标确定
评价活动是一种目标驱动的活动,评价的进行以存在一定的目标或目标体系为前提,评价指标从属一定的目标体系[3]。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的目标是提高物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提高物流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绿色功能。为此,必须对区域绿色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层次分析法(AHP)原理,本文对区域绿色物流发展总体水平做系统分析。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把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同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10]。因此本文提出的区域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评判区域绿色物流总体发展水平,准则层由物流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与社会层面构成。企业层面的方案层主要有精益物流、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等三个指标,行业层面主要由供应链物流一个指标衡量,社会层面主要由物流基础设施、绿色物流产业政策两个指标。
区域绿色物流发展需要在企业、行业和社会层面展开,既做到物流业的绿色化发展还要做到物流对生产流通企业、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支持。该评价指标在企业层面主要包括精益物流、物流绿色化和第三方物流外包。精益物流反映保障企业内部物流的控制和生产计划的精确性,体现物流服务充分满足货主企业的实际需求;物流管理绿色化代表了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程度;第三方物流外包代表了物流资源的社会化优化配置程度。行业层面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代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物流业务集成与集约化能力。社会层面的物流网络完善程度代表了物流产业对区域的基础设施支持作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从提高区域物流绿色化水平出发提出的指标体系应做到对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可预测功能,既便于相关部门掌握发展现状,又能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未来,提高监管效率。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
考虑到绿色物流综合效益评价涉及的指标是非定量的,无法利用一般方法进行直接对比,故本文结合AHP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用AHP方法确定各级相关指标之间的权重值,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绿色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5]。其基本评价步骤概述如下:
(1)建立评价模型的因素(指标)集和评语集;
(2)用AHP法分别确定各组相关因素的权重值集合;
(3)建立单指标评判矩阵;
(4)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确定指标集U
根据图1的评价层次分析模型,由于绿色物流发展的三个准则层都会受到方案层所有指标的影响,区域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方案层指标与准则层指标的相互关联。因此,本文直接利用指标层的所有指标对区域绿色物流综合发展水平予以评价,即={精益物流,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物流基础设施,绿色物流产业政策}。
(二)建立评语集及分值集
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其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计算量的大小决定。根据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建立评语集:={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对应的分值集F=(100,80,60,40,20)。
(三)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方案层各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和相对重要程度的不同,邀请专家组成评价小组予以评价,见表1。为了体现专家评价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选择物流企业、生产流通企业从业人员、高校教师和物流产业政府相关人员共计12人,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在进行两两比较时,专家组比较在递阶结构同一层次的任意两个元素通常按1~9标度对各指标重要程度赋值。
(四)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以某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评价当地物流业发展的绿色化程度。该地经济以民营企业为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企业主、政府部门、高校师生以及普通消费者发放,从准则层六个指标评价当地物流产业绿色化发展现状,得到数据,通过整理如表2所示。
由此得到一级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经过系列计算,最终得出当地区域绿色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为74.19,介于60~80之间,即评语介于“一般”与“较好”之间。这说明当地实施绿色物流水平的整体效果还不错,总体绿色度比一般水平偏高,这也和当地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当地民营企业严格控制物流成本,采用仅能满足区域生存当前需求的物流服务,精益化物流程度较高;同时由于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链完善,供应链物流协作较好,这两方面因素使得当地物流产业绿色化程度较高。当然该区域为提高物流业绿色化程度,还可以从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绿色物流产业政策等方面着手。
四、结论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评价可从企业、行业、社会层面展开,具体由精益物流、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物流基础设施、绿色物流产业政策等六项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与区域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都有关联,因此本文用层次分析法只进行单层指标权重的确定,通过构建模糊评判矩阵对具体区域绿色物流发展进行评价。绿色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模糊评价模型的定量分析,有助于社会各层面对绿色物流的全面认识,从而有力推动区域绿色物流的发展。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将方案层六项指标再做进一步具体分层量化,这也是文本后续需要展开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