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事业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英明决策。档案事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一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发展新的战略思想,是近年来人类鉴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困境,在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新觉醒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把整体观念、持续观念和新的道德观念,注入到发展的思想中去。它的目的是要“满足当代的需要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它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争取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是人类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意义极其深远。其一,发展的持续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把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代发展战略的前提。其二,发展的整体性。发展的策略需要采用整体的方法,而不能采用机械的无限分割的方法。其三,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当代与后代、当代人之间,物质与精神等协调与和谐的发展。这是人类思想一次新的解放,一次新的飞跃。用这样的发展观、价值观去研究档案事业的发展,必然会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得更全面。
一、认清特点,发挥优势, 以两种职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档案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我国档案工作的优势,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从宏观上说,我国档案工作具有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依法分级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依法对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集中统一地进行管理和利用。
我国档案工作具有两种职能这一特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它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又是我们制定档案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更是我们开展档案工作,发展档案事业的巨大优势。王刚同志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如何充分发挥优势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我们要清醒认识这一特点,保持这一优势,坚定不移地坚持两种职能,紧紧围绕两种职能开展各项工作,不能只强调一种职能而取消另一种职能。档案工作的各项改革,都要有利于履行两种职能,有利于两种职能的加强;也只有坚持了档案工作的两种职能,使两种职能都得到了加强,档案工作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我们要从机构、人员、制度、经费、设备、技术、舆论、业务建设等多方面支持两种职能,强化两种职能,把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搞得更好。”
显然,两种职能的优势给发展档案事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真正使两种职能的优势变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迎接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档案观念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且不论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就是档案和档案工作本身,也在发生着许多质的变化。即由于来源的变化、档案的形成过程、载体形式和工作方法,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从理论和技术等多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新的思维、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去面对这些新的变化。
长久以来,由于档案工作传统历史悠久,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很少考虑它的未来发展取向;但现代档案和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现代技术飞快发展面前,一些人不去深入研究其实质,而是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现代化知识,在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设备面前,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现代虚无主义的迷宫,不清楚什么是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不能去掉传统,但面向未来,更需要理性。因此,要继承传统,更要发扬传统。既不能死抱着传统不变,也不能丢掉传统而迷失方向。现在档案事业面临的挑战非常紧迫,电子档案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新型档案载体的保管等等,都亟待我们去认识、去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以新的观念去迎接新的挑战。
三、正确定位,量化标准, 确保档案事业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步。
档案事业是一种公益性事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社会总体发展中所处的位置。这不但是现在档案工作中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今后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档案事业发展的正确定位,是说在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中,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有一个合理的、可以量化的发展力度。不能靠主管领导的“面子”和“重视程度”,也不能靠档案部门领导人的“乞求”和“攻关能力”。此类教训过去不乏其例:有些地方因为人事变动而使档案工作地位骤然突变;有些单位对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许多档案发展计划虽然也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列上几句,但往往是难以落实。以致于有的县盖一栋几百平方米的档案库房,几乎搞了三个“五年计划”才勉强完成。
显然,由于档案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没有一个稳定的、合理的定位,所以极易使其发展忽冷忽热,有的甚至只冷不热。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把档案事业放在发展的首位,这是不现实、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但也绝不应把档案部门变成被遗忘的角落,只要不着火,就不去过问。
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通过适当的法律程序,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确定一个量化的标准。例如:通过立法确定档案事业发展基金在总财政收入中的百分比,丰年大发展,欠年小发展。从而可以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步。这当然需要社会各方面都取得共识。为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工作者更要努力工作、努力争取。
四、完善档案法规,加强行政执法, 真正做到依法治档。
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因为:
1、档案事业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保护。
2、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 需要法律加以调整。这是因为档案形成者与管理者的具体目标往往并不一致,这就造成了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协调,光有档案部门的管理是难有作为的。
3、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等需要法律加以保护。 因为档案工作的这些环节,绝不仅仅是档案人员的事,特别是在今后的信息社会,可以说社会每一个人都负有责任。对于这样超越时间、超越部门权限的管理问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去保障档案自产生以后,在社会各个流通环节的正常运行。
4、防范非档案道德行为,档案道德需要法律加以引导和规范。 对档案的伪造、篡改和损坏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认识、都有觉悟的。必须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才会使人们都能在思想上有认识,在行动上有准绳。
我国《档案法》的颁布,从总体上解决了上述一些问题。但是档案的法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还需要一系列的法规、条例、规范、规定等组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明确的行政执法程序和相应的全民档案法律意识,以造成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目前,档案的法律规范由于法律体系不够完备、行政执法的地位与职责不够明确,行政执法的义务与权力不够清楚,依法治档还难以真正做到。有时档案管理部门以行政手段代替了法律手段,这不仅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难以达到档案立法的预期目的。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丰富理论,依靠科技, 实现档案现代化的跨越式前进。
档案现代化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在其与信息化社会要求有较大差距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跨越式前进。因此,依靠现代档案学理论和高科技是唯一可行之路。
多年来,许多人都在不懈地探索档案理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档案界在学习和推广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基础上,以讨论档案与资料的区分问题,拉开了新中国档案理论研究的序幕,随之“全宗理论”的引进与消化,“六项工作环节理论”的形成与推广,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档案理论在今天看来,它的哲学思辨,它的数学抽象,它的科技手段,它的方法论研究等,都远远不能满足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当代科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一是各学科不断地交叉并迅速地综合。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形成共生关系。二是科学已从研究存在转向研究演化和生成。复杂性探索和系统性研究已成为主要课题。档案学的理论也必须依据这一普遍规律,在现在基础上有所突破,尽快建立起严谨的核心理论及其体系,从哲学的高度揭示档案的本质,进行档案定量化研究,加快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建立科学的档案方法论等。
当前,围绕档案现代化问题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问题的难点和焦点,已不仅仅是对档案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原理规则的语言表述问题,而是对档案实质和根本原则,以及构筑和解释档案现代化理论的逻辑前提、思维方法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
近些年来,档案现代化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总体看来,现代高科技面向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局面已基本形成,但档案工作自觉地依靠高科技的机制尚未健全。有人仍习惯于老办法不去创新,有人只简单地把档案现代化理解为设备现代化。认为计算机一买,档案现代化就会神话般实现。肤浅的认识,妨碍了对现代化理论和技术的钻研,遇到困难时不是束手无策,就是做做表面文章了事。结果有的地方现代化搞成了表面化,或是表演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强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样档案现代化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档案现代化的跨越式前进,是指在我们落后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从较高的起点开始,不必事事从零去探索。通过借鉴,迅速跨越低级阶段,争取后来者居上。道理虽然简单,做起来似乎并不容易,前一时期,档案系统的计算机应用,许多人由于缺乏理论借鉴的自觉性,大家都从头开始,搞了几年时间,几乎都在同一个台阶上徘徊。应当承认,人的知识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直接获得的,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而得的。因此,档案现代化采取跨越式前进的策略,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六、强化档案馆的主体地位,抓好基础工作, 为档案事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档案馆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是长期档案工作实践的结果,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是我国档案战线的主阵地。因此,档案馆事业在整个档案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为落实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更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馆的主体地位。为此,有必要研究和分析以下几个有关问题。
1、正确认识档案馆的现状。
近年来,档案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档案馆多数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因此,其管理体制、工作方法、馆藏结构、技术设备等,都难以满足今天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正确认识档案馆的现状及其特点,才能从整体上制定符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策略。
2、把档案保护作为档案馆的主要任务。
档案馆之所以能成为档案事业的主体,其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它是国家档案的最终归宿地。因此,保护好档案,尽量延长其寿命,这不仅关系到当代的发展,更关系到后代人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重点支持。另外,要正确认识档案馆的收藏功能。既要看到它“为用而藏”的作用,也要看到它“为藏而藏”的作用。因为收藏本身也是一种目的,它可使档案永续不绝,为人类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3、建立档案馆的质量意识。
档案馆的质量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现在一方面有人高呼“馆藏结构单一,档案内容匮乏”,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惊呼“大量有价值的档案在库房里睡大觉,档案资源严重浪费”。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档案馆的质量问题造成的。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档案馆是一个“送交什么就收藏什么”的地方,不存在什么档案馆的质量问题。对归档的档案文件,一般只做形式的整理,以便保管和检索。而很少对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这样就难以揭示档案的真正价值。再加上一直实行的“以卷数定档案馆人财物”政策的负面影响,一些档案馆采取了“多多宜善”的态度,不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不进行档案的价值鉴定和过期档案的处理。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淹没在浩瀚的卷帙大海之中。这种玉石不分的状态,不但限制了档案作用的发挥,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可见,建立档案馆的质量意识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4、抓好档案馆的基础工作。
这些年来,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升级工作的促进,档案馆的各项基础工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特别是为了建立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档案信息的数据前处理工作,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这也是大多数档案馆一个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建造一个计算机系统,其数据前处理所需的精力、财力和时间,要大大超过硬件的购置和软件的研制。况且当前我国由于标准化、规范化尚不完备、人员素质和水平不高,以及前处理的方法和技术等问题,更加制约了这项基础工作的进展,这是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
七、留住人才,提高素质,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档案工作队伍。
任何一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档案事业也不例外。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档案的人才问题更加严峻。首先,由于过去种种原因,档案人才队伍并不宽裕。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又将很快离退休,而在职的人员也面临机构改革的变化。其次,档案工作队伍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对这两个实际问题,我们不难看到档案人才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要想建立一支有较高政治品质,良好职业道德,渊博学科知识,具有高科技能力的档案专业队伍,任务十分艰巨。
另外,现有档案队伍素质的提高,更是任重道远。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出高水平的跨世纪的档案学科带头人、档案学博士、硕士和像李玉虎同志那样有卓越贡献的中青年档案学专家;另一方面要以现代化的技术要求为标准,普及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工作岗位和个人基础条件出发,突出重点教育,尽快解决档案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问题。针对档案工作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深化和提高,以及相关学科如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的扩展,使档案人员视野开阔,技术全面,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可喜的是,这种观点目前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共识,我们应借此东风,尽快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档案队伍,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