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4例孕妇,视产后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评级,干预组1、2级的构成比低于常规组,且4、5级的构成比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依次为19.05%、28.57%,干预组依次为2.38%、11.90%,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7%,干预组是97.6%,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肌康复,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影响
孕妇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产后护理,通过康复锻炼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的84例孕妇的护理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84例孕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视产后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42例。常规组:年龄22~43岁,平均(28.1±3.7);身高154~170cm,平均(161.7±2.9)cm;体重55~73kg,平均(58.1±2.0)kg;孕周37~42周,平均(40.6±1.0)周;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分娩15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20例。干预组:年龄21~43岁,平均(28.4±3.6);身高155~172cm,平均(162.0±2.8)cm;体重55~72kg,平均(58.2±2.1)kg;孕期37~42周,平均(40.7±1.1)周;阴道分娩26例,剖宫产分娩16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19例。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期、分娩方式以及孕产史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涵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指导等产后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主动向孕妇问好,与其保持良好的交流,通过面对面地谈话,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分析其抗压能力,询问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与要求,之后制定出符合孕妇护理需求的心理疏导措施;相信并尊重孕妇,保护其隐私,根据其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其安慰与支持,尽量让孕妇感到亲切,以博得其信任;(2)健康宣教:采用健康讲座、张贴板报、发放宣传册、播放视频录像等方式,向孕妇讲解产后注意事项,包括产后饮食、个人护理、新生儿护理、正确哺乳方式等,强调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鼓励积极锻炼;耐心回答孕妇的各种疑问,让其疑惑得到及时解决,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以提升孕妇的治疗依从性;(3)饮食指导:指导孕妇产后饮食的合理搭配,多吃营养价值高且好消化、不油腻的食物,例如,产后食用鲫鱼汤,能增多乳汁的分泌,降低乳房胀痛,应预防产后马上食用高脂肪食物,以防乳汁分泌过多,在没有吸吮的情况下导致乳汁堆积,造成排乳阻碍。(4)乳房护理:让孕妇产后多休息,不能过度劳累,建议孕妇和婴儿同时睡眠,以确保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心情舒畅;产后每天提供两次乳房护理,包括热敷、乳房按摩、挤压等,以促使乳房分泌产生,便于喂养婴儿,并减轻孕妇痛苦[2]。(5)康复护理:指导孕妇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禁止腹压运动,完善相关检查后,评估孕妇的盆底肌力、阴道收缩压等,制定个性化盆底肌康复护理方案,主要包括①缩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至少3s后再放松,持续15~20min,每天2~3次,持续1~2个月;②电刺激:对孕妇实施电刺激,以激发其神经肌肉的兴奋度,进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强度以孕妇可耐受、不感到疼痛为准;③姿势锻炼:采用婴儿式仰卧、腿上升式仰卧、椅子样膝盖及双腿并拢等姿势进行锻炼[3]。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进行测试评分,分为0~5级,级别越高提示盆底肌康复效果越佳[4]。(2)对比两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3)对比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等,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盆底肌力对比
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评级构成见表1,干预组1、2、4、5级与常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对比[n(%)]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孕妇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依次为19.05%、28.57%,干预组依次为2.38%、11.90%,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对比[n(%)]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女性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多因妊娠、分娩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5]。相关研究报道指出,产后重视对孕妇的护理干预,强化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肌尽快康复[6]。
我院针对产后孕妇实施心理辅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乳房护理、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心理疏导使孕妇的不良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健康宣教进一步提高了孕妇对产后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护理与乳房护理有效保证了母婴的营养,尤其是康复护理,我们针对不同孕妇的实际情况,实施包括缩肛运动、电刺激、姿势锻炼等功能锻炼,大大增强了孕妇的盆底肌肉力量。
对比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的干预组孕妇在盆底肌力评级、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较优,由此可知,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提升盆底肌力评级,降低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肌康复,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俊杰.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7):189-189.
[2]郑映红.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868-868.
[3]邓美莲,杨翠莲,林玉敏,等. 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中的作用[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80-82.
[4]吴兰.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5):145-147.
[5]郑惠容,成金焕,王丽,等.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2306-2307.
[6]胡容.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8):156-157.
论文作者:张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孕妇论文; 产后论文; 常规论文; 盆腔论文; 两组论文; 器官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