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新探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新探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模式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简单地说,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它既是职业教育的高级(第三级)形式,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所谓职业教育的属性是指它的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其中一部分专业要以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艺水平为基础);所谓高等教育的属性是指它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第三级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按我国《职业教育法》第13、14和25条规定,其学历教育称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其非学历教育称为高级职业培训。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层次人才,他们在理论方面低于大学本科,但偏重于实践和应用,是一种既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他们既不同于重理论而常常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的一般大学毕业生,也不同于只熟悉操作但缺乏理论知识的技术工人,是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与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之间的人才层。他们是一种能把各种构思和设计变成现实,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式”的中高级技术员。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引进和采用,在资金、技术密集的行业及经济发达地区对一线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急需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掌握较高技术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承担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教育模式研究课题,并力图有所突破,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全新思路,给正在发展中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参照发达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国际高等职业教育运行走势,又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设计、构建方案如下。

(一)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形象设计:一种面向21世纪的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定位——“新三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众说纷纷,看法并不一致。比较通行、广为认可的说法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从职业能力方面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无疑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然而,现代社会中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除了职业能力外,还包括素质、品德等方面的能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后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单纯从职业能力方面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很难体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复合化的趋势。我们认为,要准确界定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到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历史阶段及人才需求状况,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设计如下: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熟练掌握某一复杂职业(或某岗位群)综合能力的德、智、技、美全面发展的、完成高级工技能基本训练的职业型(包括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老三型”)、素质型(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品德型全新“三型”人才。

1.职业型人才

所谓职业型人才,具体说来,就是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老三型”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特色。人才结构决定着教育结构,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是因为实践中需要某一层次的人才,才客观上提出了发展某一类型教育的任务和动力。因而,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分析职业人才结构。一般说来,社会所需人才结构及相应的教育结构如表1所示:

表1:经济社会所需人才结构及培养渠道简表

学术型(或理技能型(或实践操作型(或实践型

论型)人才←→理念型)人)人才

其主要任才其主要任务是

务是从事理论←→ 这种人才既 ←→ 熟练地进行实际操

研究,发现规 懂理论又能将理作,动手能力很强,

律,提出理论 论用于指导实践但缺乏理论指导.

.实践动手能 ,是理论与实践

力不足.之的"桥梁式"人

才.

培 培培

养 养养

主 主主

渠 渠渠

道 道道

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初、中等职业教育

由表1可以看出, 介于学术型和操作型人才之间的技能型人才属“实践←→理论”型人才。这种“实践←→理论”型人才既不同于理论造诣很深但实践性差的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能够从事熟练操作但不懂理论和工作原理的操作型人才,而是既掌握一定限度的理论,又能将理论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这种人才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

2.素质型人才

在现代社会,职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还是提高自身素质、展示自己才能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着重号为作者所加)。总则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明确规定了这类教育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单纯地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而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传授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里包括培养敬业精神,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国外称之为:“关键能力”的一些重要素质,例如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协作精神,心理承受力等——这都是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素质人。目前,对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一边倒的倾向,必须尽快纠正。我们认为,与学员的竞争意识相比,培养其合作精神更为重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应把培养受教育者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坚决反对那种把高等职业教育局限于工作技能培训的单纯的职业教育,而应大力进行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某种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优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互相补充的关系。文化知识的传授蕴涵了素质的养成,素质的提高又会成为能力提高的条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又回过头来成为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本身就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3.品德型人才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教技术,受教育者的敬业精神与其所学的技能同样重要,优良的品德能使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品德高尚,才能用好学到的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教会学员怎样做事,也要教会怎样做人,达到做事与做人的统一。职业道德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高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上好职业道德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结合不同专业、工种的实际,细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成可操作性的方案,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它表现在人们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与劳动态度、协作关系和工作效果上,职业道德主要通过人的职业行为和效果得到落实和体现,然而人的行为和实践是受思想支配的,合理、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应该从学校教育就开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以上我们详尽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型、素质型、品德型“新三型”人才的内涵。不难看出,“新三型”是对“老三型”的划时代否定。因为当我们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置于时代与实践的审视之下时,我们发现了仅仅把人视为职业人的“老三型”与时代的不和谐。如果说“老三型”是基于人是职业人、经济人而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作出的近视性定位,那么,“新三型”则是基于人是思想人、社会人、综合素质人而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新时代设计与定位。

上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较好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的高等特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的高等特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的统一,这三个特色定位使高等职业教育分别与普通高等教育、初中等职业教育及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区分开来:第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型定位所设计的职业能力,充分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明显地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第二,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型定位所设计的职业知识,从内涵和外延上都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高等特色,从而使之与初、中等职业教育区别开来;第三,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品德型定位所设计的职业道德和其他品德要求,全方位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使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加以区别。

(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以能力和品德为本位

基于“新三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认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应定位在能力和品德本位。

1.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是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新时代的劳动者应具备哪些能力呢?(1 )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劳动者应具备跨岗位的能力。(2 )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劳动者应具备跨职业的能力。(3)信息社会使一次学习向终生学习迁延, 劳动者应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4)竞争机制使终身职业向多种职业延移, 劳动者应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观点,能力可分为能力结构与能力层次两部分。职业能力结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能力层次则可分为两部分: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亦称从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专业能力是基础生存能力,是劳动者胜任本职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活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社会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产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又被称为关键能力。

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确立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为了确立能力本位教育思想,要明确教育教学上的“三会”目标和要求,即教师要以“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教会工作”为目标和要求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学生要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工作”为目标和要求进行学习。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新三型”中的职业型、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作出的选择。

2.品德本位

品德本位,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个性,是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是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品德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同样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面向21世纪的新型劳动者,既应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是职业型、素质型的,又是品德型的。品德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是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新三型”中的品德型人才培养目标而作出的界定。

(三)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出企业好用、愿用、实用的“新三型”人才,必须针对岗位职业的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行产教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为此,在教学模式上应实行 2+1制,即在3年的教学过程中,2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并按2+1模式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当然,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比例应有所区别,如工科类可定为1.5+1.5。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为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其理论课与实训课之比大多采用1+2模式。考虑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且大都不具备提供单纯消耗性的实习操作条件,故一般采取2+1模式为宜。

(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技能优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有中国特色的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思想,要求突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员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框架式课程体系旨在给学生搭起一个可塑性强的理论知识框架,而模块式课程体系则为了给学生铸造一块定向性强的技能模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体现技能优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所谓技能优先,是指在整个课程体系构成中,专业技能课程至少应占到2/3的比例,在课程门类上,在课时上,专项技术课程所占的比例又要高于基本技能课程,操作训练课程所占的比例又要高于知识传授课程,充分体现出专项为主、训练为主的特色。另外,成熟技术(包括成熟的管理规范)的含量要高于新开发、未成熟技术的含量,以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岗位正在大量使用的职业技能,毕业后立即成为熟练高级技术人才。所谓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不去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要真正做到技能优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深入产业劳动部门生产第一线,与产业劳动部门的技术专家们一起,从分解生产工艺流程各个环节入手,细致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要素分析,准确把握职业岗位工作所要求的“必知必会”和“应知应会”内容,再根据这些技能要素的特点和教学活动的科学规律有机地重新组合,才能精心设计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课、基本技能训练课和专项技术训练课三大类模块式课程体系。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应由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构成。至于课时分配,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应定为2∶1比较合适。这既可突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又能充分尊重各类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更高层次的“新三型”+1型人才

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也应是更高层次的“新三型”人才,即理所当然的是更高层次的职业型、素质型和品德型人才。但这还不够,作为教师,又应当熟悉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具备组织教学和指导生产实习的能力,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因而,必须同时又是教育型的。有鉴于此,我们将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形象设计为:更高层次的“新三型”(即职业型、素质型、品德型)+1型(即教育型)人才。

(六)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渠道:普高、职高并举;职前、职后结合;高中、初中互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还缺乏充分、畅通的生源条件。因为普通高中是为普通高校培养生源,而职业高中则直接为产业部门培养初、中级劳动力,这两类学校的毕业生都不能简单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必须解决好生源问题。我们设想,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渠道应是普高、职高并举;职前、职后结合;高中、初中互补。

1.普高、职高并举,开辟生源主渠道

普通高中毕业生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主体生源,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主要是适应未来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在转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时,在职业技能方面处在“零基起点”状态。由于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双会考”,在客观上给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增加了心理障碍,技能考试使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他们面临全国高考的巨大压力,很难分出精力去参加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的技能考试,这就等于把他们拒于高等职业教育大门之外。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高等职业学校很难招到能顺利通过技能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必然导致生源萎缩。要解决这一问题,高等职业学校招考普通高中毕业生必须取消“双会考”,应以参加全国高考的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当然,对这部分学生,入学后要特别加强技能训练的补习。职业高中毕业生是社会产业部门初级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他们的能力结构,主要是适应生产岗位技能操作的需要,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在转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时,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存在基础薄弱的缺陷。高等职业学校对这些学生实行“双会考”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双会考”,才能选出一部分文化知识潜力较强和职业技能水平较高的职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深造。

必须指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不是升学,而是上岗,中等职业教育并不是或不主要是为高等职业教育作准备,为高等职业教育准备生源,而是有自己独立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就业作准备。否则,会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因此,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是也不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生源。大部分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升入高等职业学校会更有利。

2.职前、职后结合,开辟生源辅助渠道

高等职业学校直接从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为社会产业部门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职前教育培训模式,这类学生也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常规生源(生源主渠道)。职后教育培训是指面向社会产业部门在职职工招收学生,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

3.高中、初中互补

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可以是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是初中毕业生,实行2+3制。2+3即招收初中毕业生,采取5年制,经过5年培养,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水平,也就是专科毕业的要求。对一些技艺性特别强的专业,而且这种技能和手艺需要早期培养,到了高中毕业后再培养就有些晚了,选择这样一些专业,既学文化课又学一些专业技能,从初中招生以后经过5年培养成合格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既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同时又确实有一种看家本领。

(七)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三改一补”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十分明确地指出:“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就是说,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脱离实际去凭空创建一批新学校,而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主要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举办高职班或转制等方式作为补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改一补”。

(八)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教育层次的界定,而是对培养目标和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育内容的界定。因此,它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既有职前教育,也有职后培训。具体说来,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兼容了职前学历教育、职后学历教育、职前非学历教育和职后非学历教育4个方面。而且, 学历教育也不仅限于专科层次,有些专业应该也必须有本科层次。

标签:;  ;  ;  ;  ;  

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新探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