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考核“绿色政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绩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绩考核是引导干部行为的“指挥棒”。今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将环境保护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增加环境保护在年终考核中的比重,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建立环境保护的行政问责制。这其中,环境审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环保纳入绿色政绩考核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江苏省未来将把环境保护作为政绩考核指标。“江苏省委已明确提出地方党政领导对地区的环境质量要负责。”陈蒙蒙说。
“要打破唯GDP论,关键是要改革政绩考核和评价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GDP增长不等同于健康发展,在GDP之外,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幸福水平等都应成为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治理环境污染,最迫切的是要切实调整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并加大对企业非法排污的处罚力度。必须切实把环境质量指标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环境治理。
王小康认为,过去没有将环境资源列入考核范围,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未作反映。而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只考虑实际生产成本,对“自然成本”则没有体现。因此建立环境审计机制,有利于强调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环境成本得到合理反映。
王小康建议,应加强与绿色GDP核算相关领域的审计,促使我国绿色会计核算系统的建立,加强环境投资、排污费、污染治理费等相关的审计工作,开展环境保护资金的专项资金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尽可能广泛地对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的环境影响开展审计评价。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能简单治理好的,要和地方政府的领导方向、施政着力点结合起来。”陈蒙蒙说,把环保工作纳入责任追究与政绩考核,是今后大力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措施。
据了解,一些省份已经将环保纳入政绩考核。
绿色审计为环境保驾护航
环境审计也被称作绿色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的绿色审计理论研究尚处在研究、探索的阶段,但国家审计机关早已开展了包括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等方面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审计评价,并开展了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等“绿色审计”实务工作。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开展资源与环境审计,加强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资金、重点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流域(或区域)污染治理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审计模式。
据了解,国内某些省市正在环境效益审计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尝试。从2008年开始,苏州市在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将区域环保投入与绩效情况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以环保审计来促使领导干部确立环保优先责任感。
这与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部分建议不谋而合。
苏州的环保审计重点关注经济指标与环境质量指标的对比分析。包括区域环境政策和制度的完整性、健全性、有效性在内的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资金保障程度,治理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分析区域环境投入达标程度: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环保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环保资金资助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审批程序是否合规以及已完工项目的效益性等。
对于如何运用环境审计来考核绿色政绩,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将雾霾治理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考核。“比如空气中PM2.5(细颗粒物)的浓度是多少,降幅是多少等。”张连起说,对于环保责任应该有一个量化指标,便于考核。
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指标体系,转变政绩考核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倾向,是下一阶段需要探索的重点。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应当探索将环保效益评价纳入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以增强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环保意识。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群众监督、引入专业机构和第三方是有必要的。此外,还需要构建显性和隐性绿色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政绩考核指标的“绿化”程度。
标签:环境审计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时政论文; 环境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