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究论文_韩惠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究论文_韩惠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随着铁路不断的发展更新,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直观系统培训,同时由于现场设备都处于投运状态,无法满足学生的操控需求。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在学校内设有既能帮助学生整体认知与深度学习,又能完成相关操控的实训演练基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及为实际教学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铁道供电;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技能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以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设计了电气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经过三年的建设与实践,先后顺利完成了“牵引供变电实训室”和“接触网检修实训基地”两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同时感悟出轨道交通类实训基地的建设的一些理念。

一、铁路特有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高速铁路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为能更好的与相关行业企业对接,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结合现场实际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以我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为例,为适应电气化铁路发展需求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想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无法满足,但由于实训条件不配套,学生能真正动手实践的项目非常有限,严重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而铁路企业“安全高于一切”,对非本企业本岗员工,即使准予参加生产实践也只能旁观,这种观摩只能作为认知实践,对动手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所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成为专业的首要问题。

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教室和基地合一、教学内容和现场工作任务合一,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的训练项目成为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式,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开发与实际工作模式完全一致的项目教学式的岗位型课程,为学生与现场实际无缝衔接做好准备,培养出现场真正需要的专业作业人员。

二、我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分析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提升,如何满足现场对铁道供电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显得尤为突出。为适应现场需求,我校先后为铁道供电专业申请了两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中心思路是:一分一合。一分:分专业方向建设,即两个基地分别为牵引变电所及接触网方向;一合:软硬件相结合。实现在一定的职业情景中通过完成一些真实的职业活动来逐步形成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来推动专业改革,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牵引变电所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

当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与实物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方向,是解决企业培训和学校设备需求与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

此次建设的牵引变电所综合实训室占地面积270平方米,考虑到经济性一次设备采用模拟仿真设备替代,二次设备全部采用真实设备,通过控制软件二次设备能具备对一次设备的控制功能及相关模拟保护功能。根据教学需求及现场应用情况,二次设备选取的为国电南自的产品,由综合自动化系统和交直流系统两部分组成。

建设一套含有模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实训教学区和实训演练区(实训教学区是一套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模拟仿真系统,实训演练区包括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的实物和模型)的实训基地,可形成一套具有模拟演练功能的牵引变电所模拟室,满足学生日常培训及技能训练的需求,实现铁道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

2.接触网检修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随着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接触网系统已经发展成多种形式。我校已有的接触网实训基地规模很小,设备和技术都相对现场非常落后。受到场地所限,土建基础部分与现场实际不同,相关技术指标很难达到现场的实际要求,正常检修和日常训练无法完成。且单一的接触网形式及其简单的认知,很难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对供电领域接触网人才培养的要求。

建设与铁路现场工作实际高度吻合接触网系统检修实训基地,完成多工种多形式的专业技能训练,是此项目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一条长距离的铁路线(包括接触网工实训、信号工实训、线路工实训)的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普通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实训要求,还需满足高速铁路、地铁接触网技能的培训。

在此综合检修基地上可实现:接触网工应知应会的技能训练、可按照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接触网一次标准化作业形式的培训;可根据现场技能的要求可安排铁路在职职工进行高质量、高规格的培训,为各铁路供电段培养“接触网比武”的人员,加强实操能力、提高实操水平。除此,还可实现对信号工、线路工等铁路特有工种的技能演练需求,使相关工种能够按照现实的关系进行演练、故障处理等,符合学员各自的职业环境及作业流程。

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1.提高实训水平,满足教学需求

完善实训项目的开设,将保证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和质量,为我校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提供物质基础,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训教学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职业技能大幅提高,适应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扩大培训范围,满足行业需求

实训基地建成后,可开展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考证培训以及铁道供电技术相关培训。也可作为本地区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基地,促进本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3.提升职业素养,满足文化建设需求

基地文化建设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是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除了具有轨道交通行业共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三高”风险,工作以群体作业和夜间作业为主,对员工的作业纪律、作业标准要求极为严格。通过与现场贴合的作业训练,强调突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及“规范意识”的培养,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论文作者:韩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究论文_韩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