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影响的探析论文_黄菊兰

微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影响的探析论文_黄菊兰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三中学 365500

摘 要:在初中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其纳入了义务教育范畴中。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微信这种新颖的教育资源与手段的应用研究,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微信应用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网络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微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普遍而重要的社交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捷。如果能将微信科学运用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的分析

首先,在思想层面,现在很少学生能够拥有“勤学报国”的情怀,大部分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将来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其次,在道德品质上,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再者,在人生价值追求上,大多数初中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这必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就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从法治理念来讲,初中生经常会有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各种“问题学生”的产生加大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这些状况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微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这样极易导致课堂氛围陷入沉闷、压抑的状态。对此,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加强微信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资源来创设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积极尝试要求学生关注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公众号,例如“老子道德经”“生活智慧”“法治在线”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准确的认识,增强教学效果。

2.挖掘隐性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知识能否实现清晰的表述、有效的转移,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微信资源的科学运用,可以尽力将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掌握知识,进而从整体上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微商已经逐渐成为创业潮流这一现象,若微商缺乏诚信,顾客收到的商品与微商发朋友圈的图片或者文字宣传严重不符,不仅会给微商信誉带来严重影响,也必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人际交往。对此,可借助微信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作为微商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微商的经营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要求,这样微商才能凭借微信这一熟人平台广交朋友、扩大销售量,并且获得正当合法的收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增加互动交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应给予足够重视。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引用微信资源来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建立公众号,定期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这样既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文章或者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可以为师生之间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交流内容既可以是课本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反馈。利用微信平台,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4.增加学生合作,增强团队意识与能力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很多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掌握,很少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可以通过微信资源的科学运用,比如借助每个班级的微信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回家)在班级微信群里就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能力,促进其合作交往能力的提升。针对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轻松筹”“水滴筹”等现象,可组织学生通过微信平台畅所欲言:是不是一有困难就想到去众筹?能不能夸大困难以博取同情去众筹?同学中真的有困难的同学得重病了怎么去帮助他众筹?这里涉及的道德底线、法律要求有哪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能够恰当地使用众筹等微信工具去帮助他人。

5.利用微信平台,整合道德法治与家庭教育

家庭不仅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都比较重视物质、智力方面的要求,而将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方面的精神教育完全寄托在学校及其老师身上,进而导致家校教育严重脱节,甚至是处于背对背发展的状态。

对此,学校及其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来增加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积极鼓励家长多与学校、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合力,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家长要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的提升,为孩子树立榜样,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家长还要严格管理孩子,积极引导其将课余时间更好地安排到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中去,对其身心健康成长给予足够关注,认真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与抚养义务,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好家长。

综上所述,微信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对微信资源的科学运用,积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构建更新颖、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认真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活动当中,促进其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显著增强。为此,教师应努力从不同层面加强微信的科学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志辉 法律、道德与社会:法治所涉诸议题(跨域法政微信对话录)[J].法律与伦理,2017(00):269-286。

[2]高海元 浅议微信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17(Z3):60-61。

论文作者:黄菊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微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影响的探析论文_黄菊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