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高梁》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例
卢俊花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 710038
摘 要:《红高梁》和《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两部由小说而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作品,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本文主要是以这两部作品为例,论述从小说到影视改编过程中叙事的转换前提以及叙事主要在语言、结构、思维转换方面的关系,进而论述在叙事转换的前提下,受众在接受影视作品时方式上的转换。
关键词:文本 图本 影视
一、媒介:从小说到影视转换的前提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影视特别是电视的大众化,对于剧本的需求急剧增长,很显然,原创性的剧本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影视剧的艺术需求,改编无疑便成为影视剧制作的一个重要稿本来源,文学艺术价值等等是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作的重要依据,但是,也不能忽视,电子技术的发展,促成影视艺术大众化,需求量剧增,将现成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也就是成为影视剧的一个重要资源。
二、从文本到图本:叙事艺术的转换
1.从文字到声像:叙事语言的转换。莫言的小说《红高梁》就其叙事语言而言,是非常富有质感的。一句“我爷爷”、“我奶奶”,就消解了作者、叙述者和读者的距离感、隔离感,表现出强烈的亲近感。而且,莫言的叙事语言,色彩质感也是非常强烈的,他把高梁、高梁酒的色彩——红色演绎到了极致,就如同燃烧的火焰。而这种语言的色彩又与人物的内在情感,人性的张扬以及人性的原始野性等相融合,这些都是这部小说在语言上感人至深的地方,使语言有了更大的内在张力。石钟山的中篇小说《父亲进城》的叙事语言,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动感。这部小说更突出的是语言的动作性、具象性和画面性,而主观感受性则是比较少的。
2.叙事结构的转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说《红高梁》叙事结构是一种时空交叠式的,叙事视角是一位后辈人——我,通过“我”之口叙出“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但叙述都以“我爷爷”伏击日本鬼子的过程为基本的情节构架,而将“我奶奶”出嫁,“我爷爷”和“我奶奶”的天地之合,以及酿酒、日本鬼子修公路、“我爷爷”做土匪等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了这一基本结构框架之中。很显然,这种交叠式的时空切割转换模式的叙事,电影是比较难以表现的,在改编的时候,张艺谋就时间结构而言,是采用了线性的顺序结构方式,“我奶奶”出嫁、回门,到修公路、打日本鬼子等。就空间而言,可以说主要集中在了高粱地——酒坊,是高粱地与酒坊的交替变换结构。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电影画面构造的特点,也就是说电影尽量将小说历时性切割转换为画面的共时性结构。
而小说《父亲进城》在改编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剧作基本上保持了原作叙事时间的历时性结构,但在空间上,虽然也交叉着其他场景,但基本空间是石光荣的家和军营,大的空间是沈阳城。这当然与近年来室内剧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电视剧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场景画面的衔接、运动来叙述石光荣的一生的。情节线索相对而言,比小说要更为简单,空间转换衔接更为突出。特别是在叙述石光荣的三个孩子时,小说中采取了一个一个叙述交代的结构方式,而在电影中,是将单个叙述改变为将其融入石光荣总体叙述之中,大儿子的军营生活,在电视中主要是一种虚写,而通过别人之口来讲述的。叙述的基本视角是石光荣,其他人物视角极少,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小说的叙述者是儿子,虽然石钟山将“儿子”这一叙述者赋予了更强的客观性和观察者的色彩,但是,这个叙述者“儿子”却是强烈地存在着,导引着叙述,他就是一个先知者,指引着读者去了解“父亲”的故事,而在电视中,这个叙述者“儿子”则不复存在,将这种角色视角改变为全知视角,是一种客观性叙述。
三、阅读到观看:叙事传播与接受的转换
小说《红高粱》中恣意的叙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可以将他们的一生切割成数个段落,嵌入“我爷爷”伏击日本鬼子这个故事框架之中。但作为影视剧,这就是很难处理的。也正是由于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影视剧作,其传播依靠的是现代电子传播方式,将文学艺术转化为图像,这就要求影视作品在叙事上进行画面定型等等。
阅读小说的叙事,更多的是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而观看影视剧作,则不需要更多的想象,通过视听感觉直接作用于内心世界,这种电子传媒带来了人们接受影视剧的大众化、世俗化、贫民化的审美情趣。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影视剧作的叙事,更强调其动态性、空间性、画面性和造型性,影视剧作通过这些来完成故事的叙述的。
参考文献
[1]金元浦 《接受反应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仲呈祥 《关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的改编》.《中国电视》,2002,01。
[3]李磊明 《对叙事媒体转换的理论探讨》.《现代传播》,2003年,第四期。
[4]胡经元 张首迎编 《西方20世纪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王卫平 《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6]张廷琛编 《接受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7]朱立元 《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论文作者:卢俊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结构论文; 剧作论文; 叙述者论文; 影视论文; 的是论文; 语言论文; 小说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