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确立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中国论文,体制论文,贡献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毛泽东的一个重大贡献。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政党体制学说,加深认识和坚持实行毛泽东确立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政党体制的萌芽和形成
(一)中国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了一个指示,对中国民主党派作出了界定, 指出民主党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1948年5月1日前建立的政党;二是必须是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中作出贡献的政党。
根据这两条衡量,当时共有八个党派具备民主党派的条件。它们分别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是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的,是由国民党内那些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那部分人组成的。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是1944年9月成立的政治联盟性组织, 其成员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和有声望的民主人士,也是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不满,要求民主而建立的。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是1945年11月在重庆成立的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团体。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是1945年12月成立的由文化教育界知识分子组成的组织。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是1947年2 月在上海成立的由医药卫生界知识分子组成的组织。
中国致公党,是1946年初由华侨中的爱国人士组成的组织。
九三学社,是1946年5月在重庆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组织。9 月3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的日子,以“九三”命名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是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的以台胞为主的爱国民主组织。
这几个民主党派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 )它们均是成立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之中的。(2)组织多是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人士, 其代表成员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但都不是代表某一个阶级的政党,而是政治联盟性质的组织,在政治上是不统一的。(3 )它们是中国两个大党(共产党和国民党)中间的小党派,不掌握武装,主要是进行政治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它们人数虽少,但影响极大,联系相当一部分的知识界人士。(4)它们的政治纲领是反帝爱国,要求民主, 这同中共有共同点,有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的关系。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8月——1946年6月。(1 )当时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和平民主,得到各民主党派的支持拥护。(2 )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中有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在旧政协开会期间、会议前后,它们与中共统一了对政治协商会议的看法,达成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后来蒋介石撕毁了这些协议。(3 )它们和共产党共同制止内战暴发,民盟等组织在上海组织69个团体前去南京请愿,发生了下官惨案,不少人遭到国民党的毒打。
第二阶段是1946年7月——1948年5月。(1 )抵制国民党伪国大的召开。(2)民主党派支持参加了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3)共同对付国民党对民盟的迫害。(4)此后, 民主党派一些代表人物逐步被共产党邀请进入解放区,协助共产党进行解放战争工作。
第三阶段是1948年5月1日至新中国成立。(1 )紧密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2)筹备召开新政协。
(三)民主党派的三个弱点。
1.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存在动摇性。它们总的倾向是当国民党强大时倾向于国民党,当共产党强大时倾向于共产党。所以搞好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共产党一定要有力量,并对它们采取正确的政策。
2.民主党派中的一些石翼力量曾提出第三条道路。(1 )主张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证明这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只是一种幻想。(2)中间路线既反对国民党,也反对共产党,走中庸之道, 行天下为公。(3)主张改良主义,反对暴力革命。(4)在思想上是自由主义,反对任何思想上的统治和清一色。
3.民主党派中有个别领导人曾在革命派中组织反对派,掌握了一些地方武装,想与共产党抗衡以三分天下。
(四)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政党体制的形成。
1949年9月21—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600多位代表,代表着中国所有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这次会议在法律上和组织上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的基础。因此,这次政协会议的成功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形成的标志。
二、中国政党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历史条件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由毛泽东确立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民主党派成为参加政权的参政党,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经过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吸收他们的代表参加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商国家重大事务。这对于扩大统一战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等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的热点问题是民主党派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按照教条主义的观点,认为党派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进入社会主义了,剥削阶级不存在了。党派自然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泽东高瞻远瞩,在《论十大关系》中断然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1〕正由于这一正确见解, 这一政党体制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了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和国际上无产阶级专政的正反经验所作出的一个正确决策。1957年以后,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考验,经过了三年经济严重困难的考验,特别是10年“文革”动乱的严酷考验,各民主党派没有动摇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他们同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一直坚持密切的合作。实践证明,确立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毛泽东的重大贡献。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党体制的充实和发展。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拨乱反正,清除了“文革”和以前“左”的错误,党的统战工作重新走上马克思主义轨道,我国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新时期,我党为了加强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充分肯定了民主党派建国以来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宣布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同时又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如将统战工作由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成为十六字方针;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列入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这一切说明我党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改进了民主党派的工作,提高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作出了全面概括,把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苏东国家剧变解体后,我们党吸取了这些国家搞一党制失败的教训,加强了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工作,凡党和国家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征求党内意见的同时,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会议,征询他们的意见,同他们一起进行某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另一方面把参政议政变为他们的行动,使他们有职有权,让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各专门委员会议所进行的活动和提案,发挥他们对共产党和政府的监督作用,支持他们参加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服务,支持他们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同时帮助他们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之更好发挥其作用。党中央改善对各民主党派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密切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相互联系。
三、实践证明我国的政党体制优于原苏东国家的一党制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
(一)原苏联东欧国家一党制的形成及其弊病。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取缔那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资产阶级政党的同时,不适当地把其他政党也取消或解散了。此后便形成了共产党一党执政体制。东欧各国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不久,也模仿苏联取消其他政党的做法,或者把其他政党和共产党合并。例如匈牙利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和农民党等与共产党并为工人党,形成一党执政体制,取消多党制;认为其他党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存在阶级敌人的“后备力量”。这样,东欧各国除共产党外,其他政党先后停止活动或被解散,各国同苏联一样建立起一党执政的体制。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是弊多利少。一个政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没有其他政党的监督,往往容易形成忽视社会主义民主的倾向,若不注意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久而久之容易出现个人专断和腐败现象等失误。执政党会逐步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后导致剧变和解体,亡党亡国。
(二)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实质
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建立在私有制和各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垄断集团之间利益根本对立的基础上;它是代表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各政党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西方两党或多党制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的不和及垄断集团之间的关系,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邓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状况是它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2〕
(三)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就是说坚持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党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
1.实行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首先,从它的基本内容来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作为多党合作的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是作为共同奋斗的目标:以国家的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有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允许有危害国家的政权组织存在,等等。我国多党合作的这些基本内容决定了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其次,从它的基本点来看。(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是执政党。(2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联系一部分劳动者和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3 )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和互相补充的。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首先,中国是有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做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人民内部还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和社会集团,他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还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其次,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处和优点。
第一,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是一党在台上执政,其他政党是野党和反对党,这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既得利益的一种统治方式,它们谁都没有代表劳动者的利益,以这种通过议会竞选上台执政的表面上的民主,掩盖其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野党、反对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3〕
第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我国的政党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
第三,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8、279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7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7—268页
标签:毛泽东论文; 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政治论文; 日本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领导体制论文; 政治协商论文; 时政论文; 国民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