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论文_薛海薇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论文_薛海薇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因其结构的特点、材料的要求,在浇筑施工中极易产生裂缝,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尤为复杂,施工过程中的细小问题均有可能引发施工裂缝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特点;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建筑结构的实际体积不小于1m3的混凝土结构,或者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产生裂缝机率较大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上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水利水电建设以及大型设备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与其它混凝土建筑结构相比,有着极为显著的特性,主要就如下:

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的体积较大,然后就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机构通常较厚实;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的的用量比较大,所以要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保证混凝土没有质量问题,就必须要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中更为严格的控制施工缝,还要要求尽可能的一次性浇筑,对于施工完成后的养护质量要求也较高;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的环境温度大于二十五摄氏度时,就有可能出现裂缝,或者就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形,这都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水化热没有办法有效的排出导致的;所以带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部分很多,这都需要我们的施工技术人员严格的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问题分析

2.1内外温差过大易产生温差裂缝

温差裂缝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第三日出现,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主要由水泥水热化散发延迟造成。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由于浇筑具有一次性及整体性特点,因此浇筑后水泥与水产生化合作用,引起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凝聚,由于浇筑体积较大,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发,但外部水化热散热速度较快,内外部散热速率的差异造成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与外部形成温差。当温差较大时,混凝土内部的压应力也随之增强,外部则表现为抗拉应力增强,当外部的抗拉应力强于建筑结构的抗拉上限时,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表面即会产生裂缝。另外,在降温阶段混凝土开始硬化收缩,此时其内部出现胶质体的胶凝及拌合水蒸发等现象,增强了混凝土的收缩力度,在该情况下也会产生拉应力,造成裂缝的出现。

2.2降温与干燥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散热与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出现收缩。散热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至最大值后会出现水泥水化现象,该过程将消耗大量水分,使得混凝土出现温度下降现象,同时凝胶孔液面降至弯月型,此时混凝土的体积相应缩小,产生降温收缩;干燥收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要采取泵送方式,带来较多的游离水分,当混凝土进入硬化阶段时,游离水分蒸发,造成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形成干燥收缩。两种收缩方式叠加,产生拉应力,使得原本处在约束状态下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产生不规则裂缝。在裂缝出现的初期,拉应力多集中于一点,后期随着力度不断增强,裂缝也随之变长、变宽。

2.3混凝土性能较低易造成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是指由混凝土性能不够造成的建筑裂缝,主要表现为龟裂,与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煤灰、石子、砂子及水泥,煤灰的使用可以帮助节省水泥用量,同时减少水化合时的热量释放;砂石同样可用于节约水泥用量,另外还可降低混凝土形变的发生率,煤灰与砂石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由此可知混凝土的性能强弱与相关材料的使用情况相关,当煤灰、砂石使用量较大时,水泥用量相应减少,易造成混凝土发生水化热与收缩变形,另外,水泥的型号也是影响水化热及水泥用量的重要因素。

3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分析

3.1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的连贯性要求较高。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连贯性,不仅能够保证浇筑施工如期完工,还能够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符合建设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不仅要准备好建筑施工的设备、材料和人员,还要做好材料运输车辆的路径设计。其次,要做好水泥、骨料和水的配比设计,在进行混凝土配比实验时,不仅要在实验室进行系统实验,还需要在工程施工现场开展现场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最后,要做好水泥、骨料的材料准备工作,对于进场材料要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不存在结块现象。骨料则应该尽量选择表面没有包裹层、级配良好、膨胀系数较低的优质骨料,在施工前需要对骨料进行检查,避免骨料中存在杂物和石块。在选择用水时,应该选择洁净、无污染的清洁水源,以提高施工质量。如果需要添加外加剂,则应该做好实验设计,外加剂配置计量必须准确无误。

3.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控制

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合理的,适合当前建筑浇筑的方法。避免因施工方式不对,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痕,使其完全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如混凝土的铺设厚度,施工人员应明确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的泵送中,混凝土厚度不应该大于600mm,非泵送的混凝土铺摊厚度不应大于400mm。大体积混凝土的单方水泥用量不多,并适当添加粉煤灰,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每次搅拌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施工人员应准确放入各材料的含量,并指派专人投放粉煤灰或其他添加剂。在浇筑的过程中,要逐步的分层的去浇筑,当然在第一层浇筑结束之后,一定要确保浇筑的水泥砂浆还没有凝固,才能进行第二次的浇筑,这次逐步的分层去浇筑,直到浇筑工程的全部结束。每一层与每一层浇筑中间的时间间隔一定要控制合理,相隔的时间不得大于初步凝固时间,当然时间如何获取,可以在我们浇筑之前进行测试,对其凝固时间有大致的了解。施工人员在施工振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的规范性,减少其中存在的气泡,可以经过反复振捣。振捣的程序也要分为三道。在混凝土的坡角设置,然后在混凝土的坡中间位置,最后将振捣设置在混凝土的坡顶。施工人员要保证三层振捣相互配合,并覆盖整个坡面。

3.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施工后,一定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工作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能力,还影响着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内部水化热释放量大,因此在养护中要做好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控制。为了避免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养护质量不足,可以采用表面洒水后覆盖塑料薄膜,并在外层覆盖保温材料的方法来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降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当中午气温较高时,要及时将保温材料撤下,并均匀洒水,在提高混凝土表面湿润度的同时,为混凝土降温。混凝土初凝时,需要进行人工挤压工作,防止面层出现粉尘,降低混凝土塑性收缩率。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项目会逐渐增加。相关施工单位应当提高自身的施工能力,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提高施工标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施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速度;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和质量,为建筑行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肖.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

[2]郭春轩.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

[3]赵人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41).

论文作者:薛海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论文_薛海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