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普外科 邮编1558110
【摘要】目的: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开腹手术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开腹手术;临床疗效
为了进一步探析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给予48例患者以下过程探析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参与本次探究,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2组。研究组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是14:10,最大年龄是75岁,最小年龄是25岁,中位年龄为(45.47±6.54)岁;参照组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是13:11,最大年龄是74岁,最小年龄是26岁,中位年龄为(45.01±5.54)岁。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P>0.05,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开腹手术治疗:选择患者正中切口实施手术入路,利用钝锐结合法给予肠梗阻粘连部分有效分离操作并对已经损伤的浆肌层/肠管进行有效修复,将无法实施有效分离的小肠部位进行完全切除并利用透明质酸钠对手术创面实施涂抹操作,临床目的是对肠粘连复发情况进行有效避免。
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刺点是患者脐部切口,将气腹针置入患者腹部并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建立人工气腹,将腹内压力维持在11~13mmHg并置入腹腔镜,观察患者腹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粘连类型选择合理的分离方法进行有效分离,在分离时利用电凝刀实施操作,分离部位是网膜和切口束带,在进行肠管和切口粘连分离时利用的工具是剪刀、电凝钩或者超声刀,利用生理盐水对肠管已受损部位实施有效冲洗,然后将透明质酸钠涂抹在创面上以避免再次复发。
给予2组患者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2组患者的生理指标,给予2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操作。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参与探究的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结果,经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利用率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经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优于参照组患者且P均<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来有效控制该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传统术式是开腹手术治疗[1],手术创面较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导致患者肠管再次发生粘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基于此,临床上在粘连性肠梗阻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提出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优势较多,且术中分离解剖更加精确,减少了对肠管、腹膜等部位损伤以及对腹部部位的过分暴露[2],增加了患者的术后安全性。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优。
综合以上结论得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军杰,刘卫怀.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36-38,41.
[2] 王剑,毛琦,姚丹华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422-426.
论文作者:孙明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患者论文; 肠梗阻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腹腔镜论文; 时间论文; 肠管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