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策略论文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策略

贾革新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451191)

摘要: 梳理了大运河河南段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结合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已有相关举措,借助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带建设的先进经验,对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提出了6项策略,以期对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策略

1 大运河河南段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1.1 从地理空间上看,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世界遗产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条河流,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8个省市27个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km。河南段是大运河与中西部的衔接,是向西的延伸。

奉新县第二产业的占比高达64%,县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与工业园区,其中奉新工业园区在整个县甚至是对所属区域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第三产业占比低,发展程度不深,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强。

1.2 从运河演变历史上看,是运河历史不可或缺的基因和记忆

河南省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产主要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隋唐宋时期的大运河河南段是当时的国家经济命脉,承担了重要的漕运功能,为维护隋唐宋时期的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运河河南段遗产保护规划(2012—2030)规划文本 )(表1)。

1.3 从隋唐大运河对国家的贡献看

大运河河南段促进了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运河沿线城市也因运河的兴起而发展和繁荣,虽到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东移,经济中心南移,大运河也因为运粮的需要截弯取直,形成今日的京杭大运河的规模,而隋唐大运河也渐渐被替代,但其对中国运河发展史以及文化遗产的考古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和意义。

表1 大运河河南段隋唐时期的功能和价值

1.4 从运河城市的产生发展看,沿运河周边的城市得到“红利”

大运河这样的线性文化遗产对沿线城市的影响较为深远,其在不同城市的经济来往中往往发挥着巨大的水运作用,它所经过的每个城市,沿线的码头、仓库、城镇、乡村均因运河的兴衰而受到影响,其中大运河河南段因运河而生、发展、繁荣的城市以洛阳和开封为代表。

1.5 从对外交流的角度看

隋唐时期,大运河河南段是向北和向南进行经济和政治军事交流的主要通道。如通过永济渠,向北与北京衔接,是往北京进行通航和运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北方的交流。通济渠部分则由洛阳向东发展,经郑州到开封南,继续向东南延伸,经过杞县、商丘到徐州,又经夏邑、宿县等城市入淮,使得南北经济互通,促进经济繁荣,并为后期的军事行动奠定了交通基础。

1.6 从内容上看,河南段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大运河文化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一项单一的经济制度,而是一项事关民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科学设计与各方形成合力完善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人保、卫生、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集结多方力量,提高经办能力水平,加强工作实际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要加强落实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的程序,严格审批监管过程,确保农保资金的最大化安全使用。三是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增加农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原则,以便扩大信息服务范围,便利不同部门协调工作,也加强对社保工作的监督力度。

2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已有相关举措

2.1 国家层面

“羽弟,羽弟……”萧琼呻吟喃喃,因为她知道了梦中人是谁。她泪光闪烁道:“娘,聚合离别并非远在天涯,羽弟为什么走得失落?”萧老夫人含泪道:“人死血仇生,你羽弟浴血引劫它往,这里成为了萧家人安全避祸的港湾,但你羽弟仍然希望避重就轻与家人远走。”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总体规划》、《中国大运河遗产景观风貌控制导则》、《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19)(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规划纲要》的实施期为2018~2035年,展望到2050年,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并发出通知,要求各个地区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其中《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以下十大内容: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组织实施,为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提供了顶层政策依据和保障。

2.1.2 政策和科研成果的出台

2015年,为了加强对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周边环境景观的保护,大运河郑州段管理部门制定了《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管理规划》。该规划制定了大运河环境景观保护实施细则,为大运河环境景观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案例[2]

隋前的大运河为中国大运河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完善和发展阶段(隋唐大运河)、元明清为大运河南北直接通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京杭大运河)。大运河河南段涉及到运河本体、运河相关遗产(包含文物、建筑群、考古遗址、水利工程设施等)、运河相关城镇(洛阳、开封等),其中运河本体是中国大运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载体,运河相关遗产如开封的州桥是古代开封城市发展史最重要的见证之一,因运河而繁荣发展的城镇如洛阳和开封,有很多城址遗存,成为北宋城市发展的见证,丰富了大运河的文化内容和类型。

2.2 河南层面

2.2.1 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有效保护

2019年8月25日河南省委召开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运河河南段文化保护工作,会议审议了《大运河河南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明确指出要坚决担负起保护大运河的政治责任,做好生态治理修复,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宝玉爹没得办法,只好霸王强拉弓,上。可到底是输了身子的,头三天还勉强能扛得住,再往后就几乎要他的命了。

2.2.2 积极编制保护管理规划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方案》、2017年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带调研报告》等,从国家层面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政策导向和科研依据。

2.1.1 规划的制定

北京、天津、河北建立了跨区域合作的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巩固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计划实现旅游观光性质通航的既有成果,争取实现2020年客货运通航的目标。京津冀三地联合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区域外调水力度,整治水上通道,积极论证打造大清河-白洋淀水上观光带。通过对运河生态环境的梳理,为运河未来的通航、旅游、文化再现等提供了载体。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如果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多点推进、持续发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强、工作实、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2017年,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座谈会,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指出立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角度探索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河南模式”,打造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三带”发展格局,着眼资源、部门和区域的“三统筹”发展协调机制。

2019年,新华社郑州4月18日电:生生不息 延续千年中华文脉——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见闻中,得出以下总结:守得住丰厚的遗产、看得见运河生活、用得好中华文脉,并通过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推动沿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标。

沿线省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明确了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指导思想,其中,做好规划编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省编制了时间跨度为20年的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河南省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确认了隋唐至北宋时期古粮仓遗址,做好河南相关点段的考古发掘工作[1]

3 大运河沿岸城市文化带建设经验分析

3.1 江苏和浙江经验

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省际联动上发挥了带头作用,加强了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战略、规划、政策、项目的协同配合,为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省际联动性的发挥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3.2 北京、天津、河北经验

2.2.3 开展相关研讨会议,为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3.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实践基础。大多研究者认为,对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和拓展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培育路径研究;对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研究有利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培育且有助于共享发展理念的有效践行。学术界对于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实践基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4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策略

4.1 建立大运河河南段文化资源普查与数字化工程

由河南省文化厅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城市,以高校科研机构、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为主要依托,集合考古学、水利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智库,围绕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GIS和遥感技术、文献搜集、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全面摸底和普查,发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建立大运河河南段数据库和多维数字图景,并借鉴苏州、扬州、杭州等城市遗产数字管理平台和监测预警系统的先进经验,建立服务于大运河河南段的公共数字服务平台。省人民政府应积极组建数字化、可视化的河南大运河文化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打造河南大运河文化交流平台,助推运河文化资源的传播[3]

4.2 注重借鉴先进经验,拓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际视野

借鉴国外线性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先进经验,如美国提出的“遗产廊道”概念,是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方法。龚道德、袁晓园等总结了美国遗产廊道的模式运作机理,并从技术层面、组织管理层面、精神文化与价值理念层面对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学习国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化带建设的成功策略,如江苏省将通过“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和“发展绿色产业”的模式进行文化带的建设。

Think about what you are going to work at today while walking in themorningbreeze.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首先,应立足自身文化遗产现状,梳理文物价值的基础上,重视其精神价值和管理价值,加强多部门的协调管理,鼓励遗产走向大众,走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多途径的模式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并建立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和保障规划管理的落地;其次,河南文化带建设应抓住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打开省内和省际的壁垒,在注重隋唐和北宋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再现的基础上,要增强与周边省市的资源联动开发。如通过建立运河遗产博物馆、举办运河文化节、美食节、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运河文创节、运河学术研讨会、运河考古发掘展览、运河文化生活节等活动,促进运河文化带走向大众,调动公众的参与度,促进了文化带建设的落地和可持续性。

4.3 衔接国家战略,规划先行,重点引领,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局面

2019年2月颁发的《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河南段是中国大运河的的初步形成阶段,其中运河本体、运河相关遗产和运河城镇均记录和见证了大运河的发展历史,尤其是隋唐和北宋时期。因此河南段的文化带建设应重点抓住隋唐和北宋时期的历史特点,深入挖掘该时期的文化遗产,并结合河南地区的遗产特点,联合大运河周边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其他省市的合作和协调发展,打造大运河河南段独有的文化品牌形象。

4.4 做好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的专项研究与总体规划

由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等联合组建规划小组,在参考国家层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19)、省内《河南省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的基础上,整合运河沿线城市各地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的文化带建设策略,制定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规划。立足全局,确定文化带发展的建设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明确运河沿线城镇空间的整体文化功能定位,提炼出沿线城市的特色定位与发展侧重点,在“一城一品的文化定位基础上,促进各个城市间的协同合作,并通过重点城镇重点建设,提前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局面,共同指引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成为生态之河、文化之河、经济之河和开放之河。

4.5 推动“大运河文化大融合”战略,文化带建设与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的建设应注重运河文化与信息科技、旅游产业、金融和体育等之间的融合,突破现有传统的散点式和单一式的开发模式,培育“1+N”的运河新型文化带建设模式。运河“1+N”需整合大运河河南段历史文化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促进运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借助金融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创新,并通过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文化业态,嫁接国家大运河数据库,建立河南文化带数据库,从而全方位的助推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的繁荣复兴和持续创新发展。

4.6 推动形成《大运河河南段保护条例》,为大运河文化带遗产保护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文化部已出台《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大运河遗产山东段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出台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江苏省就立法保护推出的《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对运河遗产保护提供了立法保护依据,但就总体来讲,当前的管理办法行政层级较低,法律约束力不够。因此,应参考《长城保护条例》、借鉴《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条文,尽快制定《大运河河南段保护条例》,用法律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1928年的“文学革命”论争中,后期创造社要重新定义文学的本质与无产阶级文学性质。辛克莱的“一切艺术皆是宣传”的文艺理论正合他们意,于是他们片面截取辛克莱的文艺观,并进行大肆宣传。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提出:“一切的艺术,都是宣传。”“无产阶级文学是:未完成他主体阶级的历史使命,不是观照的——表现的态度,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18]忻启介在《无产阶级艺术论》中甚至宣称:“无产阶级的艺术,是有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宣传煽动的效果。宣传煽动的效果愈大,那么,这无产阶级艺术的价值愈高。”[19]此外,创造社的其他成员和太阳社成员也在大力宣扬文学的宣传性与阶级性。

5 结语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是一项长久的、持续的、难度大的、综合性的工程,要在运河生态环境修复的前提下,对大运河河南段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借助国家发展战略,对标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规划,借鉴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的发展经验,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服务平台,规划重点发展地段,建立运河保护条例,打造大运河河南段特有的文化IP,建立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的持续、创新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 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历史考察(2006~2017)[J].农业考古,2018(4):237-244.

[2]申丽霞.保护规划在大运河河南段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3):56~61.

[3]熊海峰.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解析与建设对策研究[J].人文天下,2017(23):41~44.

[4]陶 犁,王立国.国外线性文化遗产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评析[J].思想战线,2013,39(3):108~114.

[5]龚道德,袁晓园,张青萍.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运作机理剖析及其对我国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17~22.

中图分类号: F5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9)17-0223-03

收稿日期: 2019-09-27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9-100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编号:20A880010);河南工程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Y201801-1);河南工程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Y201909-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9-ZDJH-54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7BYS006)

作者简介: 贾革新(1986—),女,助教,研究方向为遗产保护/文化景观。

标签:;  ;  ;  ;  

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