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资格论文,培训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3/.7.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3)03-0036-10
一、德国青少年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的实施背景
与个体相匹配的企业培训机会对个人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近年来德国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度降低,特别是双元制的培训岗位供量放缓。2003年德国企业培训岗位供应量572452个,同比减少17876个;岗位需求人数同比减少3079个,总数为592627个。共新签署了557612份培训合同,其中49700份企业培训合同,这已是连续四年低于同期水平。尽管联邦政府和经济界作出巨大努力,双元制培训岗位供需关系自2000年开始持续恶化。除此之外,2003年未得到培训位置的申请者达35015人(女性占46.5%),比2002年高出49.7%。这一群体占2002~2003年度在联邦劳工部注册的申请者总数的4.9%。全德范围内,再次申请者(Altbewerber)的申请状况同样令人担忧。2002~2003年度再次申请者(327216人)约占总申请人数(719571人)的45%。该年度未获得培训位置的再申请者(19860人)约占同类总人数(35015人)的57%。[1]2004年5月已注册的企业培训位置比上一年减少5.1%。[2]除此之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本就严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举步维艰,德国生源总量增幅逐年放缓,中长期来看德国的中学毕业生数量将显著减少,该群体作为企业培训的主体,选择双元制的比例却逐年回落。
二、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简析
(一)EQ计划的目标与阶段
为了扭转培训市场的颓势,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适龄青年打开通往职业教育的大门,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入学做好准备。德国政府和经济界核心组织2004年共同签署“德国培训和专业人才接班人协定”。在这一协定框架内的所有成员必须与各联邦州紧密合作,为每一个希望并有能力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提供教育机会,特别是获得双元制培训的机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年在该协定框架内启动特别计划——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Einstiegsqualifizierung,简称EQ)。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职业兴趣和就业能力,提高青少年获得企业职业培训的机会;通过财政支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中长期实习计划,拉动职业培训岗位供量。该计划最初实行三年(2004~2007年),要求经济界核心组织每年为EQ计划提供25500个实习机会,涉及十个核心行业。因其卓越成效,被两次延长(2007~2010年,2010~2014年)并持续修订。
(二)EQ计划的受众与申请流程
EQ计划面向25岁以下(2007年后取消严格的年龄限制)的如下两类青少年:1)没有获得企业培训位置,且截至每年9月30日仍未获得培训或就业机会的青少年;2)不完全具备参与职业培训的资格能力(如移民后代、父母一方为外国人、非德国籍、学习障碍人士等弱势人群)的青少年群体。[3]该计划为他们提供6-12个月的企业实习机会。实习内容源于国家认证的培训职业和所有相关培训条例。在此期间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打下基础。如果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继续在相同的培训职业接受职业教育,其企业实习经历可酌情折算成最高六个月的职业教育时间。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可在当地相关部门,如劳动局的职业咨询处或手工业行会、工商业联合会等有关机构了解具体信息,并借此与提供培训岗位的企业建立联系。此外,申请者也可直接与EQ计划的参与企业取得联系。申请者选定实习企业后参加面试,通常列席面试的有劳动局工作人员和行会代表,他们将对申请者的申请动机、职业愿景、申请材料等做进一步地核查和了解。申请者通过面试后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一旦申请者与企业之间签署了实习合同,即享有与普通双元制学生相同的权利。为保障实习生与企业的权益,实习合同需要包含实习内容和形式、培训计划、起始时间、工作时间、补助金额、休假、试用期、解约、企业和实习生义务及实习时间折算等内容。
(三)EQ计划的内容和资格证书
EQ计划的首要目的是为青少年打开通往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大门。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特别强调与企业培训职业的相关性。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出资,手工业协会与手工业中央协会、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等部门根据培训职业的内容合力开发了“资格模块”,供所有企业按需使用。每一模块都有相应的资格描述,企业根据描述要点安排实习,考察实习生成绩。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有权要求企业出具实习证明。企业实习证明是申请行会证书的必要前提。行会证书是实习生职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受第三方认可。实习生只有取得了行会证书才能申请折算EQ实习时间,从而缩短将来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长。作为工商业行会所辖企业的EQ实习生,必须在六项评价标准(专业资格、规范作业、工位准备、整洁和条理、遵守安全须知、高效节能的使用机械及易耗品)中至少四项达到及格才能获得行会证书。手工业行会企业的实习生必须至少顺利完成一个资格模块的学习才能获得行会证书。
(四)EQ计划的成本分摊模式
为了充分吸引企业参与EQ计划,积极提供实习机会,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向实习生提供生活补助,并支付社会保险。这一措施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挖掘非教育企业、不完全具备教育企业资质的企业和尚无培训经验的企业积极尝试。企业与申请者签署合同后,在实习开始前向劳工局提交资助申请资料,得到劳工局的书面确认后,资金先到企业账户,再由企业按月发放给实习生。实习生自主选择医疗保险公司,企业据此为其注册社会保险。劳动局将会使用联邦经济与劳动部专项资金支付因此产生的医疗、退休、护理和失业保险等一揽子费用。资助金额是不断调整的,2004年初实施计划时劳动局每月提供192欧元(根据地区、行业等补助金额有所变化)的生活补助和102欧元的社会保险。2008年实习生补助金额提高至每月212欧元,保险102欧元。[4]2010年再度调整为补助216欧元,保险108欧元。[5]
(五)EQ计划的受益人数
EQ计划给青少年提供了了解自我、认识职场的机会,是他们继续学习和进入职场的缓冲阶段。2004~2007年间,参加EQ计划的实习生人数逐年增加。仅2004~2005年度就有17768名青少年开始EQ实习,在随后的2005~2006年度翻了一番,达到32107人,第三年度继续增加到37576人。[6]
EQ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参与者实习顺利结束后开始企业职业培训。青少年通过EQ计划获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助于其申请学徒位置或继续接受其他形式的职业教育。约40%的EQ实习生完成实习后成为企业学徒。德国改革研究和咨询协会(GIB)调查显示,2004~2005年度结束实习的青少年中61.1%过渡至职业培训阶段(其中有56.5%接受双元制企业培训);这一数字在2005-2006年度提高至69.7%(其中62.4%接受双元制企业培训,4.1%接受企业外培训,3.1%接受学校培训),而同期未参加EQ计划的受访群体中仅29.7%获得企业培训机会;2006~2007年度EQ计划实习生有74.7%接受职业培训(其中65.5%接受双元制企业培训,5.3%接受企业外培训,3.2%接受学校培训)。在此期间,培训市场供方放量,[7]非EQ生接受双元制企业培训的比例有所上升,达46%,但仍与EQ计划的职业培训接受率有明显差距。GIB在2010年发布的研究结果中公布,2007~2008年度与2008~2009年度的EQ结业生获得企业培训岗位的比例分别为66%和56%。[8-11]以上数据表明,从EQ计划过渡至职业培训阶段的青少年中绝大部分接受的是双元制企业培训。EQ计划实习生结业后获得双元制企业学徒岗位的几率明显高于非EQ计划生。
(六)企业的任务及EQ计划的认可度
在经济界与劳工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企业对EQ计划的认可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该项目中。企业的主要任务是:1)面试并筛选申请者;2)与实习生签署实习合同;3)签署合同后,在实习开始前向劳工部提交资金申请,申请批准资助;4)向主管行业协会及主管劳工部送递实习合同,获得所在行业协会的注册确认书;5)在相关职业学校为尚未完成职业义务教育的实习生注册,企业要求实习生提供工资税卡,为其注册社会保险和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6)根据青少年工作保护法,企业应要求未成年人在正式实习前出具官方体检证明。[12]
据GIB的统计数据,中小企业是EQ计划的主要参与者,约占参与企业总数的2/3强。[13]与小企业相比,中大型企业接收EQ实习生做学徒的比例更高。统计数据显示,拥有少于9名员工的小型公司资源占有率低,所能提供的学徒机会相应较少。拥有10-49名员工的中型企业和拥有250名以上员工的大型企业招收实习生做学徒的比例是小型公司的两倍强。[14]参与EQ计划的企业半数以上都曾经或愿意接收实习生成为学徒。
企业对EQ项目的兴趣可以通过表1[15-19]中罗列的历年实习岗位供应量一窥究竟。
三、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的突出特点和积极评价
(一)EQ计划的突出特点
1.EQ计划的独特之处——与职业预备教育、双元制的区别[20]
EQ实习生与一般的职业预备教育措施,如职业准备年、职业基础年等的学生相比,普遍具有更高的学历。参与EQ计划的实习生通常具有初中毕业文凭,其中主体中学毕业生比例高于实科中学毕业生。没有完成中学学习的申请者很难获得EQ实习机会。从参与者的学历和年龄结构来看,EQ计划的实习生与双元制学徒更为相似。EQ实习生在参与前已经经历了双向选择的过程,随后的实习是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一种特殊职业培训关系。一般的职业预备教育方案并不涉及企业对申请者的预选,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小部分学生有机会在企业实习。
与其他企业长期实习的区别在于,EQ计划由联邦政府资助并严格按照“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准则”(EQJR)实施。准则规定,EQ实习生有社会保险义务,并获生活补助。EQ计划的实习内容,必须以相应的培训职业内容为导向。
双元制与EQ计划相比,形式更加规范。但参与EQ计划的企业自由度更大:1)青少年只有一个实习生身份,他们既不是法律规定的学徒,也不被企业视为员工;2)企业既不需要证明自己的教育企业资质,也无需具备相关培训经验;3)EQ计划的实习内容应是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的准备性知识和技能,与所在的实习企业并无直接关联;4)EQ企业没有接收实习生为学徒的义务;5)EQ计划不涉及行会考试,行会证书效力有限,只证明申请人是否参加了实习,而非实习内容的真实性;6)“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准则”对实习生是否需要履行职业学校教育义务没有明确规定。职业学校义务教育是联邦州的权限范围,各州之间情况不同。
2.多渠道宣传EQ计划,扩大计划影响力
为使更多人了解并参与EQ计划,“德国培训和专业人才接班人协定”的合作伙伴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其知名度。各相关行会企业、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宣传文章和跟踪报道,劳动局等部门发放宣传材料。联邦各部通过项目间的交叉介绍,如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BMWi)在一项名为“为有培训意愿的中小型企业介绍适合的培训生”(Passgenaue Vermittlung Auszubildender an ausbildungswillige kleine und mittlere Unternehmen)的项目中向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咨询业务。德国联邦职业和研究部(BMBF)开展的“开始工作者”(JOBStARTER)计划也有关于EQ计划的介绍和推动措施。
3.全方位为实习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EQ计划的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内容极少涉及需要工人独立完成的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职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等所占比重较大,这与青少年认识职业、了解工作的实习需要相吻合。而已经具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青少年。希望顺利完成实习后成功获得双元制学徒培训机会。为此,EQ计划开发出一系列专业指导和支持措施。这包括启动EQ计划补充措施(EQ plus)作为EQ的补充措施。EQ项目中有需要的实习生,特别是已经明确职业规划的青少年,可以通过“EQ Plus”获得有针对性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辅导及协助,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完成EQ实习,获得企业培训岗位。有管理经验、职业教育经验,或者社会教育经验的人士通过选拔后担任青少年的导师或顾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强化能力,从而获得培训机会。
4.明确的法律框架保障EQ计划有效实施
“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自2007年10月1日起作为雇主义务被写入《社会保障法(SGBⅢ)》,明确了企业开展入职培训的权责。劳工部被授权负责资金的支出条件、方式、范围和支取手续等。
EQ计划的学时折算也有法可依。具体操作根据《职业教育法》第8条第1款以及《手工业条例》第27条a第二款之规定:《职业教育法》第8条第1款:如可预见,教育目标可在缩短的期限内实现,主管部门可根据受教育者和教育提供者的共同申请缩短教育期限。如有正当理由,还可申请缩短每天或每周的教育时间(部分时间制职前教育);[21]《手工业条例》第27条a第二款:学徒与培训教师需要共同申请折算培训时间。申请需要递交给手工业行会。折算时间不得超过最高允许折算上限。[22]
(二)EQ计划的积极评价
1.对企业参与原因和企业参与度等方面的研究
EQ计划为企业选人用人、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短期高效的选择和尝试。调研结果显示,提供实习机会帮助青少年,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的了解实习生。由劳工部而非企业支付实习补助,直接找到合格学徒的困难等是企业选择参加EQ计划的主要原因。[23]
对双元制的教育企业而言,了解学徒是否具备潜力并与企业需求相符,是一项时间和资金的双向风险投资。企业培训时间通常为2-3年,是EQ实习的数倍;每个月企业需支付学徒补助(不同职业的补助不尽相同,据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2007年数据统计最高可达925欧元/月),其额度通常高于EQ计划中由劳工部支付的实习补助。通过EQ计划,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未来学徒的工作能力,提早锁定具有潜力的优秀实习生,培养后备力量。
该计划还大力挖掘已经退出培训市场并放弃培训的企业,不完全具备培训资质的企业和目前为止从未提供过培训的企业。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试水企业培训。德国改革研究和咨询协会(GIB)报告称,非教育企业约占所有参与EQ计划的企业的20%。其中近三分之一的非教育企业参与EQ计划后首次开展企业培训,并吸收EQ实习生为学徒。
2.对实习生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
实习生通过企业实习,进一步了解了企业文化、工作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并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评价,明确未来动向。调查显示,2004~2005年度仅有约50%的受访者认为实习与自己的职业愿景相符。[24]这一比例在2005~2006年度有了明显提高,62.6%的受访者认为EQ实习与自己的职业愿景相符,23.6%认为相近;2006~2007年度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在“德国培训和专业人才接班人协定”第二个三年计划(2007~2010年)期间,平均约54%的实习生认为完全相符,21%认为相近。EQ实习生通过项目实习边做边学掌握大量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体会职场中的师徒关系,加深自我认识,明确了个人职业规划。职业愿景相符度与未来获得培训岗位的可能性呈正比关系。根据以上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EQ计划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促进青少年获得职业培训岗位的目标,帮助青少年进行更为理性的职业选择。
四、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EQ计划的问题
EQ计划作为新兴的职业资格培训模式,其实施中所显现的一些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企业证明和行会证书是EQ实习生申请学时折算的重要佐证。《社会保障法》第三编(In§235b Abs.3 SGB Ⅲ)规定,EQ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后,企业应出具实习证明,对实习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评价。以此为据,实习生向行会申请证书。获得以上两份文本有利于未来就业。贝克尔·卡斯滕(Becker Carsten)等人的研究小组2010年对EQ参与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约半数企业在实习结束后为实习生出具了实习证明,近三分之一企业表示从未出具过此类证明。导致只有27%的青少年获得行会颁发的证书。企业、行会和劳工部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实习生、企业、劳工部之间欠缺沟通,信息失衡;部分实习生尚未完成义务教育。
学时折算的缺失,使得EQ计划非但无法缓解职业培训市场的压力,促进更多青少年获得真正的企业或相关职业教育机会,缩短他们将来的学习时间。反倒可能延长了青少年在企业的“试用期”,使得原本2-3年的职业培训多出6-12个月。
EQ计划的真正受益者以主体中学毕业生居多,学历较低或没有学历的群体参与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有违EQ计划帮助弱势群体获得职业资格的初衷。盖特胡德·昆莱(Gertrud Kuehnlein)和伯基特·克莱(Birgit Klein)认为,这种机会上的不平等早在EQ计划的预实施阶段已经存在。[25]行会和劳工部在每年9月30日前都会关注仍未申请到培训位置的青少年和往年的再申请者数据;进行EQ预选谈话时申请者的学历背景占有较高权重。就企业而言,与选择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培养弱势群体相比,从往年再申请者中择优录取显然是更现实和经济的决定。再者,企业一方面要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用人缺口,一方面要针对不断调整的教育政策和诉求优化培训或实习岗位的供应,他们是否还有精力及意愿照顾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其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1)个别企业利用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甚至取代原有企业员工;2)企业承诺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招收其为双元制学徒,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企业承诺,保障实习生权益;3)申请者资质无法达到实习岗位要求,企业提供的大量实习岗位因缺少合格的实习生而空置直至被迫取消;4)EQ计划对过程质量、措施结果等监管缺失;5)行业协会的协同参与意识不足等。
(二)EQ计划的完善措施
首先,扩大“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在分配实习位置时应格外关注无学历或低学历,及有移民背景的弱势群体。 扩大宣传范围,通过适当措施提高弱势群体的申请成功率。其次,保障实习生的技能认证。实习证明和相关证书必须成为初级职业资格计划的正式内容。实习证明等文本是企业对其潜在雇员的智力投资,必然在可预见的未来获得回报。这些能力证明文件将提高企业对实习生的接收率。更多青少年将因此获得就业和受教育的机会。第三,强制就读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教育是解决学时转化、折算问题的关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就读职业学校或在职业学校修读课程,有助于其企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实习结束后所获得的企业证明也将更具说服力,更容易与就业的资格要求或者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相衔接。第四,优化流程,促进合作。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的软肋在于它所宣传的“企业自由度”。正是这种开放、自主的特性使得所有计划参与者:行会、企业、政府没有统一的流程和一致的成效。计划涉及的所有合作伙伴应就相互间的工作程序和模式达成一致。这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通过所有参与部门的高效合作实现计划目标。第五,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应加强监管和协商。由行业协会、劳工部或者独立部门负责整个计划的监管,保证实习生的基本权益。[26]
标签:职业资格论文; 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年度培训计划论文; 实习证明论文; 双元制论文; 实习机会论文; 实习经验论文; 企业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