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双师型教师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以及外延。
目前队高校教师的普遍要求是双师型教师,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是双师型教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叫双师型教师,本文谈一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外延。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特征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相对于以上各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且相当一部分院校是由原有的中专、中职、成人高校等通过合并升格或改名而来的,按照发达国家对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需求标准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师资力量都十分薄弱,“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才刚刚起步。然而,由于各高职高专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评价标准认识的偏差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目前大部分院校将“双师素质”教师简单地定义为“双证”、“双职称”、“双能”教师,而忽略了教师所获取的资格证书与所教授专业的对口性;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完全通过理论考试再次获取的还是有利于指导实践的。同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也是简单的终身制认定,即只要具备了“双证”等评价条件,便成了永久性的“双师素质”教师,并不考虑对其真正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动态的考核。
实质上,“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和“工程师”简单的线性叠加,其立足点应该是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应当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是各种素质与能力综合后的再现。
具体地说,“双师型”教师除了要具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业职业道德外,尤其突出强调以下这几方面的能力。
1.专业技术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包含了了解高新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以及高新设备操作、维护等技能,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上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讲授就如无水之源。要使教师及时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可以采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或作技术员,或作学员,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专业技能。这也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2.教育教学能力。除了具备传统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外,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还要采取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不断给学生提供大量新技术信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理论教学更加直观、易懂,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掌握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
3.与产学研结合的教研、科研能力。由于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短、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条件有限等原因,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科研积极性一般而言相对较低,科研水平也较低,但这并不是说,科研工作可有可无。相反,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科研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种科研能力,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课程教材;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由于我国的“双师型”教师建设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认定实质而忽略形式将有利于专业课教师们朝着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而努力,如果一开始限制条件就太多,将会挫败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追求形式容易将教师的发展方向引入误区,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当然,怎么从实质上来认定“双师型”教师,各学校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我院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应符合的条件,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规定为: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二、双师型”教师的外延
“双师型”教师的外延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培养的具备相应行业任职资格和能力的老师。这类教师的工作关系在学校,其工作重心是教育教学,参与校办产业、行业、职业实践;二是从行业、企业招聘的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的兼职教师。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项目的内涵和标准》,各专业从企事业单位现职高级技术管理专家中聘请的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大于或等于16%。教高厅[1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因此,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作为各高职院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国内现阶段的兼职教师大多是非教师出身,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存在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缺乏现象,但是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技巧,就可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兼职教师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份。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兼职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或者兼职教师的总授课量达到一定课时且年授课学时数超过某一定数量后才将其纳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2004[2号])文件规定:校外兼职教师,每160课时可折算为1人。
不论是学校培养的具备相应行业任职资格和能力的老师,还是行业、企业招聘的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的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标准与规格都可以概括为“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要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信息处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等在内的基本技能素质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的主要特色,也是高职院校教师要着力加强的基本内容;“二师”,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三能”,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能进行专业理论或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能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四证”,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要比对普通“本科型”院校教师的要求还要更高些,要更加要注重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加强高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覃丽珍,高职教师评价方式、方法及模式探讨,职业教育;2011(8)
【2】贺慧,新课改下教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甘肃教育,2008(2)
论文作者:赵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7
标签:教师论文; 素质论文; 能力论文; 兼职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专业论文; 外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