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人民医院 消化科 730300)
摘要:目的 总结经鼻胃镜下镜胃、食管息肉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鼻胃镜下胃息肉治疗及1里食管息肉治疗患者资料。结果 治疗30例共48粒息肉,活检钳或圈套一次性完整摘除46粒,另2粒需要分次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4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无胃出血、胃穿孔发生。结论 经鼻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无需静脉麻醉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经鼻胃镜;高频电切、电凝;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呈单发性或多发性的胃黏膜隆起,病变局限在黏膜和黏膜下层,是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以上腹疼痛、腹胀等多见,是较常见的胃良性肿瘤,但也有人认为其是胃的癌前病变。胃息肉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我院从2014年12月起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胃、食管息肉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患者2743例,264例胃镜下诊断为胃息肉,其中男112例,女152例,年龄18~78岁,平均(39.23 ±4.68)岁。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上腹部闷痛、腹胀、嗳气、纳差等慢性胃炎症状,少数可有呕血、黑便。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仪器
富士 EG-530NW电子鼻胃镜、高频电发生器和电圈套器、活检钳、三爪钳。
1.2.2 治疗方法
与常规胃镜检查要求相同,术前常规查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排除高血压或心脏病,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水12 h,术前半小时肌注654-2 10mg,按常规鼻胃镜进镜到胃部,先观察胃各部位病变情况和息肉粒数、分布、大小、部位、息肉是否有水肿、充血、糜烂、溃疡、是有蒂或无蒂。对于无蒂的小息肉采用活检钳钳取,直径在2.0 cm 以内者采用电凝法直接切除;直径在2.0 cm 者则根据是否出血可一次切除或分次电凝切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亚蒂型或有蒂型息肉:直径1 cm 以内的直接切除,在基底部圈套住息肉后收紧圈套器,抬起镜端使圈套住的息肉远离胃镜后切除;息肉直径1 ~ 2 cm 者同上法切除后,采用电凝法点灼切除部,以防出血;对于2.0 cm 以上的息肉,采用“多块切除法”:即从息肉最容易被圈套住的部分开始,逐块多次切除,最终全部切除巨大息肉。切除的息肉均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镜下结果
30例患者共有息肉48粒,其中单发15例,多发15例,最多者达10粒;按生长类型分为无蒂29粒(包括广基型27例),有蒂1例。直径0.5cm 以下21粒,直径大于等于0.5cm 以上9粒;活检钳或圈套一次性完整摘除46粒,另2粒需要分次切除。术后即时出血3例,立即电凝止血。其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迟发性出血及胃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禁食24 h,嘱术后半流质饮食3 ~ 5 d。常规口服抗生素3 d,质子泵抑制剂5d,应用止血药2天。术后2~ 3个月后复查胃镜,治愈29例,一次性治愈达96.6%,1例需第二次摘除。
2.2 病理结果
增生性息肉29粒占96.66%,食管鳞状上皮1例占 3.33%。
3 讨论
胃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靠非内镜检查方法很难发现,胃镜检查是确诊息肉的可靠方法。胃镜结合组织学检查还可判断良恶性。胃镜下可将息肉分为有蒂息肉、无蒂息肉,据大小可分为小息肉和大息肉,据基底部宽窄或分为广基型和窄基型。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上皮化生性。本组病理组织检查中增生性息肉占96.66%,可见胃息肉以增生性息肉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1]的基本相符。国内有专家[2]认为增生性息肉的息肉组织也可以发生癌变,也是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应该及早进行手术切除。目前胃息肉的治疗方法较多,有电凝电切法、微波治疗、热球治疗、微波联合电切治疗等,疗效各家报道不一。但电凝电切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首选治疗方法,甚至有专家认为其可替代外科手术。电凝电切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回收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查,对临床上难以鉴别的病例有诊断价值。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胃肠镜下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息肉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3]。本组患者30例,一次性成功摘除30例,3 个月后复查1例复发,治愈率达96.66%。经内镜胃息肉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如仅有少量渗血可不做处理,仅随访观察;如出血较多,无论是摘除后即时出血还是早期或迟发性出血,均应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术后即时出血可于镜下电凝止血,早期和迟发性出血可先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失败即行镜下止血,如再失败,则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术无早期和迟发性出血病例。本院为防止防止术后伤口炎症水肿致脱痂时出现迟发性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
综上所述,经鼻胃镜下高频电切、电凝治疗胃、食管息肉,疗效确切,安全简便,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治疗费用低,同时还能达到根除病因,又可避免外科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经口胃镜下电切电凝治疗胃、食管息肉对比,经鼻胃镜治疗时患者反应更小,安全性更高,无需静脉麻醉,避免了麻醉意外及风险。
参考文献
[1]韦秀贤.579 例胃息肉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7):951-952.
[2]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1999,16(3):133.
[3]张贺军,丁士刚,金珠,等.胃镜下胃息肉组织与背景胃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变化的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2009,9(11):979- 982.
论文作者:冯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息肉论文; 胃镜论文; 术后论文; 食管论文; 病理论文; 圈套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