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及就业状况调研
文◎熊建西
为进一步掌握易扶搬迁安置点及周边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就业创业基地等就近就地吸纳搬迁群众就业的各类载体基本情况,并结合易扶搬迁安置点的劳动力结构,厘清易扶搬迁安置点的就业容量和发展思路,以更好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切实做好易扶搬迁“后半篇文章”。近期,贵州省六盘水市人社局、市生态移民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调查基础数据、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开展全市易扶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及搬迁群众劳动力状况的专题调研。
六盘水市易扶搬迁安置点的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六盘水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六个坚持”“五个三”后续扶持措施。“十三五”期间,全市68个贫困乡、615个贫困村共规划建设易扶搬迁安置点78个,计划搬迁29150户116142人,截至4月,全市已搬迁入住77010人,占“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人口116142人的66.31%。
六盘水市易扶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情况
就业载体分布和覆盖程度 本次调研涉及85个就业载体,共覆盖了28个易扶搬迁安置点,还有50个易扶搬迁安置点没有就业载体覆盖,覆盖率仅为35.90%。从就业载体分布和覆盖程度来看,入住500户以下的易扶点有50个没有就业载体覆盖。入住500户以上的易扶点均有就业载体覆盖,就业载体分布相对集中于城镇及其周边交通便利的区域,偏远和交通不便利及入住户数较少的易扶点就业载体相对较少或没有。
就业载体的行业分布情况 本次调研的就业载体主要涉及电子产业14个、建材新能源新材料6个、鞋服加工20个、食品餐饮12个、种植养殖14个、铝产业4个、采矿业3个、观光旅游3个、机械设备加工4个、零售1个、包装2个、劳务输出派遣1个、物管1个。
就业载体带动就业情况 根据调研情况,全市85个就业载体带动就业1461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825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112人,人均纯收入2589元/月。就业载体虽然解决了14618人就业,但易扶点搬迁群众就业占比仅为7.6%,部分就业载体虽然带动就业人数达百人,但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人数较少,说明就业载体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能力不强。
易扶搬迁安置点劳动力结构及培训就业现状
培训情况 近年来,结合六盘水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的开展,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周边企业用工、群众培训意愿等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219人次,主要开展物业管理、育婴师、家政服务、手绣、护林、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培训后促进就业创业8337人,培训后就业率58.63%。
搬迁群众就业质量不高 具备就业能力的搬迁群众就业率为78.58%,搬迁家庭整体实现“一户一就业”,搬迁群众的就业总体保持稳定。但通过本次调研,也同样了解到搬迁群众的整体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就业形式以灵活就业和其他就业为主,这部分群众虽然从统计层面上实现就业,但收入不稳定,就业稳定性较差,介于就业和失业的边沿。
劳动力结构 本次调研统计全市已搬迁77010人中,16周岁以上劳动年龄人数为54224人。其中,正常劳动力38278人;在校生10385人、不具备劳动能力5561人。
就业情况 截至2019年4月,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16407户30127人(就业30079人、创业48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未实现就业8199人,主要集中在年龄偏小和偏大的群体中。
存在的问题
统计可知:包括反复和用典在内,歌词共使用了6种修辞格。一般常见修辞格的运用并不多,且集中在“移就”和“比喻”的使用上。具体情况如表2.1所示。
就业载体吸纳搬迁群众就业能力不足 从现有就业载体解决就业的情况来看,本次调研安置点及周边的就业载体虽然解决了1.4万余人的就业,但搬迁群众不到10%。一方面就业载体有大量岗位需求,另一方面搬迁劳动力没有就业。这种矛盾有多种原因,一是现有的就业载体缺乏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二是整体工资水平与搬迁群众期望值有差距,搬迁群众认为每月2000多元工资低,就地就近吸纳搬迁群众就业的吸引力不强。三是部分搬迁群众就业意愿不强。四是部分搬迁群众适应工业产业化要求的能力不强。
2.2.3 协助患者体位变化与指导 ①首先置患者于舒适去枕平卧位,并于穿刺时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和呼气末屏气,切勿用力咳嗽、深呼吸及摆动身体等,以防穿刺针误入肺脏和/或锁骨下动脉,造成气胸或血气胸。②电极植入心腔后,护士应协助医师用起搏系统分析仪认真测试各项起搏参数,帮助患者翻身,嘱患者用力咳嗽、深呼吸等动作,以检验电极嵌顿的牢固性,防止电极脱位,证实参数不变后,方可固定电极。
就业载体的指导扶持力度不够当前,六盘水市搬迁安置点就业载体建设还未形成引进、培育、扶持、指导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在引进培育方面主要以经开区或产业园区为主,政策和扶持方面主要包括厂房使用或场租减免的招商引资政策、农业项目扶持政策、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及吸纳就业培训政策,涉及多个部门,未形成统一的政策和规范的管理。
前言:在射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其应用的效果,可以确保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质量,就要采取更好的应用方式,确保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未就业搬迁群众就业帮扶难度较大 具备就业能力的未就业搬迁劳动力的占比为21.42%,且有就业意愿的只占到一半,未就业搬迁群众的就业积极性不高,这部分群体又是当前就业帮扶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从年龄分布来看,16—24周岁的未就业人员有3289人,占未就业搬迁劳动力的40.11%,这部分群体恰恰是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就业帮扶。
就业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且未实现全覆盖 各县(市、特区、区)没有根据搬迁点的实际情况制定整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就业载体大部分是安置点周边原有的产业布局,只有一部分鞋服加工和电子生产类等产业是搬迁安置后引进。同时,就业载体的覆盖率较低,绝大多数只覆盖了城镇500户以上的安置点,乡村安置点缺乏就业载体支撑。
基于企业战略变革情境下的组织机构匹配性研究 …………………………………………………………………… 何永权(6/42)
工作建议
统筹规划易扶搬迁安置点产业布局 为从根本上解决安置点的后续发展,做好易扶搬迁“后半篇文章”,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应立足当地安置点的劳动力结构、企业实体产业分布及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安置点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的进行产业布局,形成配套产业链,在保证一定规模安置点产业布局的同时,还应兼顾乡镇及村人数较多的安置点。
充分开发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 立足现有的就业载体,针对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和文化技能低的特点,引导企业将搬迁群众就业意愿较强且对文化技能要求较低的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物流配送、建筑加工等行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人岗匹配,重点或优先对搬迁群众进行招聘。
加强就业载体的指导扶持力度一是从市级层面召集相关单位梳理汇总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针对引进培育易扶点周边产业的专门政策特别是招商引资政策。二是就业载体目的是为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但其本身还是企业性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或生态移民部门更多是从组织劳动力和协调场地方面予以支持,如何引导企业有序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仍然需要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指导,这一方面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引进培育就业载体的具体类型和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牵头指导部门,合理的引导企业或产业发展。
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水平 一是切实做好岗位储备,确保有充足的就业岗位能满足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动态掌握易扶搬迁劳动力就业状况,积极应对搬迁群众的失业风险。二是要对搬迁群众“量身定做”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搬迁群众,特别是搬迁到城镇已经完全脱离农业产业的这部分新市民,要下大力度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培训,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培训方式,要结合安置点的实际情况,有序引导培训机构和企业分层次、分需求的开展培训。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强调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所追求的不再是旅游人次的增长,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是对全域旅游的补充和完善,让游客感受到特色、深入,触及灵魂。新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对接会议战略部署,大力开发旅游专业人才资源,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兼有素质与技能的服务、策划与营销人才的支撑。
切实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工作 对于未就业搬迁群众就业意愿不强,就业帮扶难度较大的问题。一是提高安置点服务能力,全面掌握未就业人员的真实情况,对有就业意愿的,实行定期销号制度,确保就业帮扶到位。二是针对未就业人员实行政策联动机制,针对年龄偏低的辍学青年要积极动员参加职业教育,针对享受城镇低保政策的群体,要设置政策过渡期,不能就业即“脱保”或计算收入降低低保标准,变相的打击这部分群众主动就业的积极性。三是针对大龄未就业人员,就地就近多渠道开发公益专岗,主动让这部分群体融入新社区、新环境,积极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人社局
标签:易地扶贫搬迁论文; 搬迁安置论文; 安置点论文; 六盘水市论文;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社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