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中国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相应,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职业教育仍然面临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高速增长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刺激了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年增长率平均超过9%。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提高到74772.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79元提高到6079元,年均增长率为8.4%。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9元,城市人均收入达到5160元,年均增长率为8.1%和6.2%。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短短20年,我国人民已经甩掉了贫穷,实现了温饱,并有4/5的人口达到了小康水平。

经济的振兴与发展不仅对高级专门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而且对数以亿计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也提出了强烈呼唤。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强力拉动,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1980—1997年,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数从969.79万人减少了119.72万人,而同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校学生数从226.3万人猛增到1089.51万人,增长4.8倍。从1980—1998年,高中阶段的学生总数中, 普通高中学生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到45%,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所占比例则从19%上升到55%。

(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职业教育体制的变革。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推动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形成了目前在国家教育部宏观管理下,以地方为主,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的体制。

(三)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第二、第三产业专业得到大发展。据统计,1990年职业中学第二、第三产业专业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30.2%和48.6%,到1996年这一比例达到34.3%和55.8%。

(四)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由政府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实现了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实行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录取标准、学生缴费上学,毕业后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就业的新招生分配制度。

二、2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初步形成了社会所需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体系由初、中、高等职业教育3级职业学校组成。 民办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卓有成效

1.适应经济迅速增长的需要,培养出成千上万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城乡劳动者,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1980—1997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085万人。

2.建立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的办学管理体制。其主导思想是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主管部门的积极性,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提倡各单位和经济部门自办、联办或与教育部门合办各种形式的职业学校,比如“国有民办”、股份制等形式的职业学校。

3.教育教学领域实验研究深入进行。开展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进行为“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服务的新专业建设。专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一批新专业的出现,如美容美发、首饰鉴定与制作、计算机应用、物业管理、农村家庭综合经营等。

4.职业教育科研队伍逐步健全。目前已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理论研究、农村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实验等方面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修订、制定专业目录。中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80年代提出了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及示范性教学计划,在90年代修订了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了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最近已经制定出适合于3种类型职业学校的统一的专业目录。

——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主要有依托高等学校所属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培训基地14所,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建立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达200多个, 另有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的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基地近百个,初步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网络。目前,国家正在出资建设50个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

——职教经费的筹措实行多渠道化。从1983年起,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划拨一定额度的城乡职业教育补助经费,学校主管部门增加对办学经费的投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有些城市向企业征收职业教育统筹经费,有的地方还利用外资、内资贷款、社会捐款、海外侨胞捐助等,形成了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局面。

——通过教育评估促进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过10年努力,建成国家级重点学校765所,省部级重点学校1964所, 这些学校已成为各地举办职业学校的骨干与示范。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两种证书制度的实行。目前要求61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四)开展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职业教育

中国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1%,在GNP 总量中第一产业占18.7%,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有3.4亿人,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49.9 %。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实施“农科教结合”“三教(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为主要特点。办学形式主要有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农科教结合的办学形式和产教结合模式等。

三、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中国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是,近几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面临严峻的挑战。

——就业压力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的转轨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更加深度的方向发展,意味着生产力将得到极大的解放。但是,经济转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即企业的多余劳动力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从1993年至1997年, 我国每年的失业人数分别为420万、480万、520万、900万和1000多万,1998和1999 年这一势头仍不见缓解。再加上我国劳动力总量已经供大于求,因此,劳动就业就成为社会生活中一大突出矛盾,必然会给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

——超前择业观念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据经济学家称,大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前期,产业结构尚处在“一、二、三”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已进入“二、一、三”阶段。产业结构的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在产业政策上必须加强一产,提高二产,发展三产。因而,需要有更多的人学农爱农务农,学工爱工务工,但遗憾的是,我国的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需要发生了严重错位。许多农业和二产类专业学生不愿报考,招不上生来。

——一些片面理论和舆论的挑战。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一些“理论“和舆论:(1)世界银行派两名“专家”到深圳、 上海两市考察后写了一份报告得出结论称:中国不再需要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短期培训即可满足需求。这一结论一度在我国舆论界引起了不良反应,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这符合中国的国情。(2 )企业界需要的是高中毕业生或高中后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事实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深层次的改革以及企业用工制度市场化的实现,在保证员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活劳动成本,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一度企业用工高消费现象明显趋向淡化。据最近一次我们对青岛10大企业进行的调查,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等企业已经连续几年在新增用工岗位中70%以上聘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而且在一线员工中只聘用中职学校毕业生已成为这些企业的一项硬性规定。青啤预测,象他们这样的企业至少到2050年中等层次的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不仅上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需要中职毕业生,而且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同样欢迎这样的毕业生。朗讯是一个外资占51%的高科技企业,其30%的一线员工仍然要从中等职业学校中招聘。而这些企业的老总们普遍认为,中职毕业生职业思想牢,岗位技能强,使用成本低,发展潜力大。(3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而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

——来自职教内部种种不适应的挑战:

现有的职业教育体制还未与当前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相一致,如目前的机构改革与职业教育管理职责的落实,企业改制后重视行业指导和加强企业办学等,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如何形成更加有序的发展思路,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与实践,而这一切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理论指导。从而也导致了一些危机的出现,如高校扩招后给中等职教招生带来困难等。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学校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标准难以掌握,间接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农村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脱离农村实际的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

(二)面临的机遇与发展目标

从世界大背景来看,21世纪全球化和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革命将超越各种意识形态,需要一种新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中外经济专家认为: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人力资源开发,而且是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机遇、有需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会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挑战, 但也有许多机遇。专家预测,加入WTO会拉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将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在教学内容、方法、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力度,以便尽快适应形势的需要。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都会给职业教育带来发展机遇。这些地区更需要中等层次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国家和外资将在这些地区投入的重点项目都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目前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数字看,中等职业教育还要继续发展。1999年全国有16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700 多万升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还有近800万初中毕业生无学可上, 这些人是职业教育要开发的人力资源。2000年我国初中毕业生为1566万,2005年将达到2132万。如果“十五”规划把2005年城镇初中华业生的升学率确定为95%,农村为50%,当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人数将达到1386万,在校生人数将达到4200万。如果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平分天下,普通高中的规模要从今年的1050万翻一番,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要在今年1450万的基础上增加650万。

面对这些机遇,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速改革。国家将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同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使各类下岗和转岗人员都能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体系,将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并要求各地也要建设一批培养培训基地。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要求,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学校的调整或合并,优化布局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政府指导下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特别是继续推动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

——继续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后将在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制度、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今后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的学制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3至4年,以3年为主。 中等职业学校将实行弹性的制度,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教育并举,面授课程与远程教育并举,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使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扩大招生规模,为所有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人创造学习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放宽招生年龄限制,逐步取消指令性招生计划,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允许面向农村和农业服务的职业学校或专业免试招收初、高中华业生入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由国家统一对80个量大面广的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重新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大纲,并开发相应的教材。在这一过程中将委托新成立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对企业需求进行调查,并进行职业分析。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和小组工作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能力。

德国伟大思想家、诗人海涅曾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从慕尼黑到热那亚旅行记》,1828年)我们也应将职业教育作为新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来对待,不断开拓创新,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  ;  ;  ;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