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突出学科特色_研究性学习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突出学科特色_研究性学习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科特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质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学科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性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提到研究性学习,人们首先想到它是一门课程。上海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从课程的角度来定位的;“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研究性学习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内容,规定高中总授课时数288节,也是从课程的角度来说的。同时,研究性学习又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一种学习方式,进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我这里把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称为研究性课程,把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性学习称作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程是与语、数、外等学科并列的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综合性的和探究性的独立课程。研究性学习则可以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从而改进学科教学。研究性课程与学科研究性学习双轨并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下面我从学科教学和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性课程与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1、都具有综合性,而前者的综合性更强。前者要求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的知识,常表现为跨越文理科的“大综合”态势,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要求较高,对传统型教师的研究指导能力则提出挑战;而后者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多表现为单一学科或邻近学科的“小综合”,对学生、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指导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从而使其更容易实施。

2、都具有开放性,而前者的开放性更大。二者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学习方式上都有极大的开放性,而后者的选题范围要小于前者。

3、都具有能动性,二者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4、都具有互动性。在学习中,信息源、信息载体和信息加工方式都是多元的,并且二者都为它们提供了最有效的融合方式。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质

1、树立“言语本位”的语文意识。

关于语文的性质,有人主张“工具性”,也有人主张“人文性”,此外还有“实践性”、“言语性”等,笔者更倾向于“言语性”。“言语性”具有理论上的包容性,是语文最基本的属性,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以言语教学为本位,语文科的研究性学习也当然应该体现这一点。

听过一节《胡同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胡同的特征、种类等相关知识,也有同学对“文化”的内涵做了深入的思考,他们都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自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和解说。应该说这堂课的优点非常突出,充分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开放性、能动性和互动性,特别是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方面颇有可以圈点之处。然而这堂课还有缺欠。像第一个课题的研究更多是指向关于胡同的知识,学生主要完成的是对知识的收集和呈现,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但如何运用语言加工和处理这些信息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第二个课题指向文化,抓住了课文的要点;挖掘文化的内涵,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但由于学生收集的材料大多专业性太强,不仅其他同学没有内化这些语言材料,就连课题报告人对此也似一知半解。因此,尽管这堂课的优点非常突出,但它仍然是一堂值得探讨的“语文味”不浓的研究性学习课。

语文科的研究性学习要以言语教学为本位,否则,就不能区别于其它研究性课程,就不能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科的研究性学习以言语教学为本位,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题直接指向言语(如《胡同文化》可用“汪先生的京味语言”为研究课题),这是狭义的理解。二是指向其他语文知识,甚至扩大到文科知识,但要以言语运用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2、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文化观照。

语文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征,这在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1)选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如“中学生的心理负担的调查及对社会的呼吁”“中学生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等就是很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欲望的课题。此外,还要关心身边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楹联研究”“入世将如何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等课题研究。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化品味。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多关注和鼓励那些文静腼腆、拘谨的内敛型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在课题评价上要实行动态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研究能力差异进行评价。

3、选题要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和语文的常规教学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从四个层面考虑:

(1)单篇课文的研究,如《祝福》:“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2)多篇课文的综合或比较研究,如“从《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中看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特色”“刘兰芝与杜十娘的反抗精神的比较”。

(3)课文的拓展性研究,如“鲁迅小说中的市民形象分析”“李白与诗与酒”等。

(4)与语文相关的其它社会生活和文化专题,如“江南水乡与水乡文化研究”。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学科之间既互相沟通又能保持个性,研究性学习才具有更大的潜力。

标签:;  ;  ;  

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突出学科特色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