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与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走势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回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经过18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据统计,1978年至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 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
在农业方面,除了农产品产量增长外,还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种植业)格局,发展了大农业;二是突破了传统农村经济格局,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在工业方面,实现了工业高速增长,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已达到很高水平,其中粗钢、原煤、水泥、棉布、电视机等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发电量、化肥、化学纤维也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现在形成了以能源、机械、汽车制造、采矿、冶炼、电子、化工、石化、航空航天、造船、建筑材料、医药、纺织服装、家用电器、食品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商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工业部门结构有了一定调整。
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加强。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1978年至1996 年, 中国外贸累积进口总额达10710.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累积出口总额达1063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6%;按照我国外贸改革之初的设想,到本世纪末,我国外贸规模应达到1600亿美元,但到1996年底,我国外贸规模已达293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外贸顺差123亿美元。 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比例为81%以上。
目前金融形势也比较好。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人民币汇价稳定。
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开放18年来, 利用外资总规模达1500 亿美元,其中1996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资金投向结构进一步改善。
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供应充足,较好地完成了物价调控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1978年至1996年,我国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 %;其中,199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费收入分别为4839元和4377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3.8%和3.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2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 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全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6210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3.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很大改善,1996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3.6 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7.6亿平方米。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996年末全国从业人员68850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90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53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全年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200多万名失业者和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的成就。
总的看,18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尽管在经济生活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情况是好的。
中国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①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够合理。②产业素质低,技术水平不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仅占30%左右。③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在扩大。④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都有待提高。⑤有利于经济持续、高速、高质发展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样,再经过十几年至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面貌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中国经济发展走势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活跃,更富有成效,其变化将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1)跨世纪的20 年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增长中最活跃的地区;(2 )产业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并逐步趋于合理;(3 )各产业领域内的技术装备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到201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4)居民消费将达到一个新水平,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5)人口总量仍将继续位居世界首位。人口和就业压力仍然难缓解;(6 )中国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7)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8)区域经济呈现不平衡增长格局,不同区域、人群间的收入差距将呈现扩大后稳定,到2010年后才有所缩小的趋势;(9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增加。
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应当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业升级、集约经营、高质快速、协调发展。实现这个方针的政策应当是:(1)长期坚持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其增长的特点应是“快速、高质”。(2 )制定和实施配套的产业政策,促使产业发展保持协调,并不断优化。(3 )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过去粗放经营浪费资源的生产模式,而应从提高生产率、节约资源的角度去看待、解决问题,实现集约化生产,以保证做到低消耗高产出。(4)逐步实行“北上西移”的区域发展政策, 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5)在收入分配上, 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分配机制,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和稳定。(6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重视提高人口素质。(7)继续扩大开放, 重视国际事务的参与,在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过程中,中国应对国际事务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影响。(8)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9)推进和完善法制建设,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0 )重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步性,也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望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似锦,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