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
逆置构式的认知识解
——以“X + V一下”为例
黄 盈,郭熙煌
(湖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 “X + V一下”现象的构式特征及相关问题值得深入考察。“X + V一下”是汉语中述宾结构(VP+NP)“V 一下X”的逆置。从范畴系统、语音隐转喻与移情机制来探讨该结构可以发现:构式生成路径分三步;非常量构件泛化;构式范畴层级分化且分为原型构式与非原型转喻构式;语用功能是增加语义等级使推广者通过移情希望受众也将相同的态度转移到被推广事物,从而实现推广目的。
关键词: X + V一下;逆置构式;范畴系统;转喻;移情
一、引言
成分逆置属于语言的易位现象,是句子特有的因素。逆置结构存在构件前置或后移易位,随着使用的频次增加,逐渐固化下来,成为逆置构式。逆置句的研究是学界广泛谈论的话题之一。国外对该结构研究比较显著的学者包括Green[1]、Birner[2-5]、Dorgeloh[6]。国内的研究成果也颇丰。首先,就形式角度而言,一些学者从句法学层面来挖掘(陆俭明[7]、余志宏[8]、袁毓林[9]、杨德峰[10]、张燕春[11-12]、李胜梅[13-14]、韩景泉[15-16])。其次,就功能角度而言,很多学者从认知语用层面阐述其语篇功能(桂林[17]、徐盛桓[18]、邓云华[19]、张克定[20-21]、袁秀凤和杨坚定[22]、文旭[23-24]、张翼[25-26]、唐淑华等[27])。除了宏观角度的研究,也有对逆置句次类的研究(李芳杰[28]、周世宏[29]、杨哲华[30])。综上,汉语口语逆置句的研究是从形式过渡到功能语用与认知,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纯口语逆置句上,缺乏与其他语法形式的关照互动,若是将逆置句与构式语法联系起来,是否会获得新的句法语义解读;若是口语逆置句固化于新闻标题,是否会生成新的语用效果。
由于“共时强度”突出是网络语言语法化的主要特征,又因其顺应了新闻表达与说话者的情感表达,进而被媒体广泛使用。因此,本文以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出现的“X + V一下”逆置构式为研究对象,探讨“X + V一下”逆置构式的组构特征(构件各部分互动关系以及构件与构式互动关系)、构件非常量泛化机制以及约束条件、构式生成路径、构式浮现义及其泛化动因、构式的基本表达功能等。
二、 构式组构特征分析
构式是一组形义配对体,[31]1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征单位所形成的结构。[32]象征单位存在于语义结构和语音结构的配对之中。[33]构式是一个组合整体,具有完形性,但是构式的各组构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对构件的分析也尤为重要。“X + V一下”是述宾结构(VP+NP)“V 一下X”的逆置,“X”虽然出现移位,但与“V”部分句法结构关系紧密。
(一)“X”的构成以及泛化
构式中“X”部分最早是联合结构,“游泳健身”与“汉堡奶茶”。此部分为被推广事体,也是当前存在的实体,这为构式提供了即时性的特点,即推广者或是拿着被推广事物推销,或是在新闻海报上进行大肆推广,这两种情况分别呈现的是具体实物与模拟图片,均具有当场性。随着构式使用频率的增高,“X”部分呈现开放性的趋势,不拘泥于最开始的联合结构。如:
例1.周杰伦出新歌 土味歌词了解一下。(南方网 2018-05-20)
例2.巴布亚新几内亚 最神秘APEC东道主了解一下。(人民网 2018-11-14)
例3.超火连衣裙了解一下。(新浪网 2019-03-17)
根据新闻网站的检索结果,可以发现:语料中“X”部分分布最多的是偏正结构,如以上3例。“X”部分为单个名词的语料也存在,但这些单个名词为明星或名人,与大众传媒的传播息息相关。一方面,艺人公司为了商业价值会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展,明星艺人的一举一动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
例4.和两大男神拍广告的居然是她?袁百梓卉了解一下。(南方网 2018-05-01)
例5.谁有胆“背锅”皇马帅位?教授温格了解一下。(新浪网 2018-06-01)
算法综合比较了NLMS和FDNLMS算法的性能,比较指标包括处理时间以及自适应滤波器失调系数和回声返回损耗增益值:
例6.“万人迷”马思纯了解一下啊。(人民网 2018-06-01)
一起案件,开庭两次,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也绝不少见。但是两次庭审之间,时间跨度达一年之久的,着实不多。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凌所做的就是不厌其烦地翻看卷宗和整理证据,李凌说:“那段时间,我每天就是躺在床上了,脑子里都在回想案情,一想到有什么错漏,我就马上爬起来看卷宗。”
以上3例是新兴构式衍生出来的不同语式,都表达中性义,失去原来的贬义色彩,目的为了让群众了解到某种信息或是宣传产品与服务。
例7.意大利普拉托官方微信上线 副市长:华人了解一下。(中国新闻网 2018-05-10)
例7的语义是让华人了解官方微信上线了这一事实,“华人”作主语来了解其他的事体。转换过来的“了解一下华人”为主谓结构,“华人”作宾语,为被了解对象,语义出现了变化,因此不可进行转换,这涉及语义解读问题。除此之外,另一类不可转换的问题涉及句法问题。如:
操作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例是影响SEC评估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4]。在实际评估中,根据操作成本中各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情况,结合上游油气开发生产实际,将操作成本划分为相对固定成本和相对变动成本,作为储量评估中成本费用参数选取的依据。
例8.《延禧攻略》还原“税”史?了解一下。(南方网 2018-08-30)
例9.脑血管崩溃之前 了解一下。(南方网 2019-03-02)
例10.自动挡行驶时 能直接从“D档”换到“S档”吗?了解一下。(网易新闻2019-3-23)
以上3例若转换过来并不符合汉语习惯,但置于句首却没有任何问题。本文认为:倒装与转换的不对称问题源于语体因素。在逆置构式中,“X”部分的结构呈开放式,没有限制,能检索到的语料也提供了支撑,然而在述谓结构的正常语序中,“了解一下”的宾语受限较多。语言是人类身体和大脑对物质、社会、文化和心智世界体验的产物,社会现象,社会价值观必然反映在语言结构中。[34]倒装句与所谓的正常语序,尽管传统认为两者意义无异,只是受到语境、话题延续和焦点化等因素的影响,[27]但倒装句必然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意图。[23]置于句首的信息聚焦更多,得到凸显,更能博住受众眼球。此构式基本出现在大众传媒的大标题下,新闻标题的语法结构不同于书面语的语法结构。书面语规范细密,但新闻标题可不受约束,可以跳出传统语法的框架,可根据具体交际环境进行创新性建构。构式中“X”部分的语法基本不受限制,具有高度的临时组合性,目的在于凸显焦点信息,吸引受众。
(二)“V”
例26.榆木地板,了解一下。(汉网 2018-05-09)
1.了解
根据汉语词典网的检索,“了解”有三层意思:1)知道得清楚;2)知道;3)调查、询问。此构式中的“了解”应采用第三种解释,前两种解释强调当事人对要了解的事物已经十分清楚,如:“据我了解”“了解他的行动”,而构式中的“了解”是在受众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让其对存在的事物进行调查询问,进而实现推广者的目的。“了解”的第三种解释来源于现代作家周立波《暴风骤雨》“先把情况了解一下,再开会好些”,这里使用“把”字句,根据吕文华[35]对“把”字句的语义类型分类,此处“把”字表示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发生联系,或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即“情况”是受事,“了解”是动作的方式,“一下”表示动作的量,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知晓情况。“把”字句宾语是典型的高主题重要的。[36]通过“把”字句突显主题,是为了强调主题的重要性,比如这里的“情况”。目前的逆置构式其实是对“把”字结构进行了缩略,直接将宾语置于句首位置进行前景化处理,其实与“把”字句的功能是不谋而合的。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和信息采编工作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且信息传播流程及各环节趋于前瞻化和扁平化。针对此,要以大编辑部为核心,实现有形和无形运作流程的相互疏通,优化人力资源分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为各大编辑部统筹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新媒体背景下,各大编辑部可以实现对静态时政新闻的整合报道,协调统一整个信息共享过程。
在动词光杆形式组成的句子当中,动词前后可以有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37]“了解”本可以单独成句,处于逆置构式的核心动词“了解”可以有哪些状语或补语句法成分呢?此部分讨论构式动词前(动词后见下文),动词前可加入积极态度性状语与表目的的趋向动词性质词,如:“来”,不可加入程度性高的状语。如例3中加入态度性状语或趋向动作性质词“来”可变成:“超火连衣裙(来)仔细/认真了解一下”,但如果加入程度性高的状语则变成:“超火连衣裙很/非常/十分了解一下”,这不符合汉语习惯,其原因在于构式是服务于推广者,推广者利用被推广事物的某些特点来吸引受众,此时受众还未充分了解被推广事物。“程度副词+了解”,表示已然,“很/非常/十分+了解”则形容受众已经对被推广事物有深入的认识了,与“一下”存在矛盾,程度性高的副词与“一下”不可同现。相反,态度性副词可以插入构式,“仔细/认真+了解”,表示未然,受众需要用仔细、认真的态度去认识被推广事物,正是推广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此处态度性状语只能是积极义,不能是否定义,否则不符合新闻传播要达到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变换一下角色,谁想来试试说‘大风吹’?”我问孩子们。孩子们都高高举起手,嘴里喊着“我,我,我”。“你来吧,鲁哲恺。”只见鲁哲恺整了整衣服,清了清嗓子大声喊:“大风吹。”我和孩子们一起喊:“吹哪里?”“吹李炜琛。你为人诚实,对人真诚,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炜琛得到了认可,很开心。孩子们十分踊跃,都用欣赏的眼神观察着每一个同学。
2.“V”的泛化以及约束条件
周师傅后来成了李高明入门的导师,第一次教学,他抓了一把刚剪下来的碎头发,把自己的剪刀交给李高明,让李高明练习。“他一点都不嫌弃。”剪发、烫发、产品认识,李高明一点点学,师傅也一点点教。训练了三个月后,李高明剪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头,“我觉得也没有那么难。”
俄国钢琴家康斯坦丁·伊古姆诺夫曾这样说,“声音构思限定了技巧,从耳朵到动作,而不是相反顺序”。因为声音的构思并非一个不可改变的概念,而且每位音乐家都有自己的构思。显然,有多少种不同的构思就有多少种不同的钢琴技巧。
“X 了解一下”可抽象为“X + V一下”,因其十分顺应新闻表达与说话者的情感表达而被媒体广泛使用。“V”部分得以泛化,如:
例11.“菜籽油”吃了到底好不好 科普一下。(南方网 2017-12-15)
例13.中国传统文化名词英文表达,快来学习一下。(南方网 2018-06-02)
例12.倡议书 传递一下。(南方网 2018-05-24)
要不这样吧?摄影师突然对西双说,先让她躺在地上,然后你躺到她身边,你们的头尽量靠得近一些,再把表情调整好。这样照片出来以后,就像靠着一面墙或者一个布景……
例14.对象很难找?请看一下。(南方网 2018-06-25)
例15.胡杨之美 欣赏一下。(新浪网 2019-03-21)
例16.俄罗斯风情 感受一下。(新浪网 2019-04-05)
例17.这是我的段子手妈妈 介绍一下。(中国网 2019-05-11)
以上7例中的变量部分“V”分别为“科普”“传递”“学习”“看”“欣赏”“感受”“介绍”所具体化,但这些动词实则是“了解”的下义词。入句的“X + 学习/看/欣赏(推广义)+ 一下”可视为“X + V(了解)一下”构式的次级范畴。例11~例17的动作义都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发话人为达到宣传目的,为受话人提供信息让其“了解”,进而鼓励受众实施具体动作行为,这与下文第三章节构式整体浮现义相关,后文具体阐述。
“V”部分的泛化还包括语音形式,如:
例18.才华横溢的华师辅导员,奋哥pick一下。(南方网 2018-03-19)
例23.肇庆2017十大食药品违法案件了解一下。(南方网 2018-04-15)
例19.埔检舞林大会,skr一下。(南方网 2018-08-14)
例20.巩卫知识快来get一下。(南方网 2018-08-25)
例18~例20“V”部分由动词“了解”变为语音形式“pick”“skr”“get”。本文认为这种泛化能够有效实现,是以语音隐转喻机制作为认知基础的。Ivan Fónagy[38]首先提出“语音隐喻”,认为语音与所指对象之间具有象似性。隐喻和转喻都是人类思维的认知方式,二者在识解过程中是融合贯通的,区别在于隐喻是源域向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存在两个认知域,而转喻是概念实体一向概念实体二提供心理可及,只存在一个认知域,两个概念的邻近性是前提。以图1表征语音隐转喻在构式中的应用。
构式中的“pick”“skr[sk:]”“get”首先构成声音域,因其固化于新闻,推广性质强,所以在使用时语音部分音高且长。即使“skr”“get”的元音属于中位元音,但在发音时唇形与舌位分别扩张与靠前,与“pick”的高位元音发音方式靠近。认知语言学认为,身体经验是认知概念化的基础。声音基于体验,表征情感。构式声音域中的音高与音长实则跨域投射到情感域中的积极义与持续义。情感域为动作域提供心理可及,情感与动作这两个概念极具邻近性,正是由于情感积极义与状态持续义促动动作域的生成,与大众传媒的推广目的让受众行动起来保持一致,所以动作域以虚线标识。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都强调语言的三个单位,语音隐转喻是语音极的凸显。
从 “夏伟诉亚马逊公司擅自删除订单”案的判决看出,该案的主要争议点在于:亚马逊公司提供的“格式条款”是否对夏伟形成了法律约束力。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电商平台提供的格式条款在形式和程序上需要受什么规则约束;第二,进一步思考,假设本案中的格式条款订入了合同,那格式条款的内容本身是否会因为更改了《合同法》关于合同成立的规则而产生效力瑕疵?以下将具体展开分析。
由检索到的语料可得,“V”部分的语音形式也有约束。语音形式前基本为单个名词(多为人名)、短小的偏正结构与联合结构,而语音形式基本为单元音动词。“V”部分看似泛化,实则约束条件增多,因此,本文认为“X + V(P)一下”也为“X + V(了解)一下”的次级范畴,见图2。
(三)“一下”
“一下”是构式中存在的唯一一个常量。动词重叠式VV与动词V + 一下的区别在于,当语义指向动作续段时倾向于用动词重叠式,而指向结果续段时倾向于用动词+一下。[39]构式若换成“VV”,则重点强调受众了解被推广事物的动作,而非结果。构式的“V一下”实则突出推广者希望受众彻底了解被推广事物这一结果,“一下”也显示出时间快速,符合推广者的目的,推广者利用新闻媒体大肆推广就在于受众快速关注他们的产品进而产生商业价值,立刻产生结果是放在首位的。
构式中的“一下”并非是量词“一下”。“一下”作量词,表示动作的回数,“一下”就可继续换为“两下”“三下”“四下”等,很明显,“了解三下”“pick四下”是不恰当的。动词+一下可一分为二:第一,“一下”表动作回数,有“两下”“三下”“四下”等;第二,“一下”在动词后没有“两下”“三下”“四下”等,是表示时间少量,语感上带有轻微或轻松的意味。[40]第二种解释中的“一下”的根本语法意义是控制动作的量,属于名词性的词,而非数词+量词结构,表示极少的量。[41]构式中的“V一下”,从语用角度而言,推广者一方面需要受众来了解被推广事物,另一方面将动作的持续量减少,实际上是弱化语气,表明不需要耽误受众太久便可知道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新闻媒体标题的难度,必须得足够具有吸引力才能达到目的。那么“一下”可换成“一下下”吗?“一下下”表示时间极短,程度极轻,主要是说话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不好意思、胆怯、害羞心理,故意在动词后面使用“一下下”,以求达到对方的谅解的交际功能。[42]若构式中的“一下”替换成“一下下”,则体现出推广者对所要推广的事物的不自信,语气太弱,处于交际双方的弱势地位,不利于自身推广。
如上所述,“人工智能+教育”客观地发生在教育价值出现全球化取向、学习认知发生颠覆性改变,以及人工智能学习方式显示全天候、移动性和碎片化转向等多重变革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并非少数人的突发奇想。“人工智能+教育”开启的教育变革,除需要与日趋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外,还需要针对人工智能的功能特性,以互联网思维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以实现扁平化连接,使教育变革服从于经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而就课程设置、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技术平台、学习机制、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等,进行教育系统的全方位重构。
“一下”的限量对句法结构的制约,实际上体现了人类认知上“有界”和“无界”的基本对立。[43]综合对构式中“V”与“一下”的构件分析,可以得出“V一下”能够在新闻标题中固化下来的内在机制,而非其他的“VV”“V一下下”等结构。
三、“X + V一下”构式生成路径、浮现义以及泛化机制
逆置构式“X + V一下”是由“S + V 一下 X”句式经缩略、语气转换与移位而来。首先,省缩句内主语,即句中动作的发出者,形成“V 一下 X”的述宾结构;其次,小句语气由陈述句转换为祈使语气,“S + V 一下 X”倾向于陈述语气,陈述一个事件,而“V 一下 X”为祈使句,要求或请求对象完成具体动作;最后,述宾结构“V 一下 X”经过移位生成逆置结构“X + V一下”。构式组构成分紧密程度不因转换而离散。构式作为整体,本身就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各构件意义。[31]1王寅[44]认为能被完全预测的构式相当于“常规构式”,不能被完全预测的构式相当于“特殊构式”,语义解释“主要的”运作机制还是“整合原则”,因为语言要素在结合使用的过程中,两者之间或多或少要做出一点调整,衍生出一些原来要素中所没有的含义。“X + V一下”整体的构式义到底是什么?先对比分析下面的句子。
例21.神吐槽:德隆退役快20年了?游泳健身快了解一下。(新浪体育 2018-02-01)
例22.韩星刘在石片酬上升至17万,网友:中国娱乐圈了解一下。(百家号 2018-05-11)
1.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在第一次课程介绍时就给学生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由四到五个项目构成的,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因此以大班为教学单位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第一次课时就可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并通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兴趣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教学活动。
例21中,“游泳健身”可以抽象为联合结构,“游泳”和“健身”是两个地位平等的成分并列在一起。例22中“中国娱乐圈”可以抽象为偏正结构。以上两个语式依然可以理解为“了解一下 X”述宾构式的倒装,可仅仅根据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是推断不出完整的构式义的。此处联系语境可得出,构式整体表达调侃与讽刺义(德隆身材走样与中国娱乐圈怪相),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构式义的推导不仅与结构因素有关,更与语用因素有关。再看以下3个例句:
例24.手机就能缴税了,了解一下。(南方网 2018-04-24)
例25.夏天来了,激光脱毛了解一下。(人民网 2018-05-21)
首先进入构式“V”部分的动词是“了解”,其次是“了解”的下义词,如:“学习”“看”“欣赏”等动词,接着“pick”“skr”“get”“follow”等词汇也入句了。这与构式的能产性有关。
以上3例,“X”部分无论是单个词、联合结构、或是偏正结构,都可以由倒装结构“X了解一下”转换为述宾结构“了解一下X”。但是,在其他语料中还存在不可替换的结构,如:
例27.你好,这位是马克思,了解一下。(汉网 2018-05-07)
例28.汉代最“潮”花纹了解一下 老匠人现场织给你看。(中国新闻网 2018-04-18)
(ⅱ) 假设(u,v)是系统(3)的一个共存解,则a>λ1,因此θa存在且唯一,从而u<θa,又因d>λ1,则v>θd,故
例29.亮相世界智能大会上的“黑科技”,了解一下。(人民网 2018-05-17)
以上3例同样是新兴构式衍生出来的不同语式,但这里都表达赞美感叹褒义,马克思的伟大、老匠人手艺的精湛和科技的发达。“X + V一下”整体表达“号召宣传义”,语义由最开始的贬义泛化到中性义和褒义。通过在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浪网、汉网、南方网分别检索10页语料后可以发现:其中表示负面评价仅个例,表示中性义与褒义的语料大致相当,其中表示负面意义的时候必须有前后的语境支撑,因为互联网大数据具有一定的趋势性,所以有理由相信,新兴固化了的构式“X+V一下”主要表达中性义与褒义。
本文推断,“X + V一下”构式中表达中性义和褒义的构式为原型构式,根据自身体验或者经验来理解和确定即可,如以上例24~例29,人们根据经验中的框架就可以确定语境中的语用预设,推广者可利用原型预设构式的特点对所要推广的内容进行大肆褒扬,人们不会觉得夸大与反感,因为与人脑中的既定框架吻合,如例26语用预设是榆木地板木性坚韧、纹理清晰、硬度适中,适合装修,这与人们的经验相吻合,无需推理理解,推广者可事半功倍。
相反,表达贬义的构式为非原型构式,需要通过转喻类推机制来进行理解与确定。Panther和Thornburg从认知角度研究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思维机制,提出事件部分激活事件整体或者事件整体激活事件部分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思想。[45]如例21是用事件结果替代整体事件——游泳健身这一被推广事物作为事件结果代替调侃德隆退役身材走走样的事体整体。类推机制与人类认知加工息息相关,这与魏在江认为类推机制是语言认知中的一种普遍常见的语言理解机制相吻合,单从游泳健身来看,受众很难推测出整体表达调侃嘲笑之意,必须结合语境进行语用推理,推广者正是利用受众的主观推理进而对游泳健身大肆宣传,让网友知道只有游泳健身才能保持好身材,不健身的话,便会像德隆那样身材走样。再如例22,单纯看了解中国娱乐圈,人们无法获得有效信息,必须结合语境类推才可得出语用预设——中国娱乐圈片酬乱象有待整治。
本文认为,构式义由原来的表达贬义泛化到中性义以及褒义是语用效果。任何话语的应用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发生的。
四、构式功能
构式语法是以使用为基础的。主观性普遍存在于语言中,指话语中留下的说话人的印记,即话语中自我的体现或说话人视角的存在。构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发话人的主观性密不可分。
本文认为,逆置构式“X + V一下”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为了强化语义等级;二是推广者通过移情希望受众也将相同的态度移情于被推广事物,从而实现推广目的。“X”部分被前置,成为前景化信息,主题得到凸显,构式语义和常规语序相比得到了强化,等级加深。根据龚千炎从词义和时间特征的角度对汉语动词的分类,“V一下”的核心动词属于动作行为动词。推广者迫切希望受众行动起来,抓紧了解被推广事物,加之逆置语义等级强化,语用目的更加明确。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感情通过一定的构式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文章中的构式发出者主要是推广者,推广者通过大众传媒利用该构式博受众眼球,达到宣传的效果。在中性义与褒义的构式中,推广者主要是为了推广产品/人物,达到经济效益——推广者将自身的主观感情通过构式转移到被推广的事物/人物身上,这一感情作用会感染受众对被推广事体的情感态度,进而达到推广目的和经济效益。在贬义构式中,推广者主要是为了宣传,带有贬义意味的关键词可能会出现在标题中,吸引受众进行了解。同理,推广者依然是将自身带有否定意义的感情带入构式,进而感染受众的情感判断,让其产生共鸣。此构式的两种功能互为补充,语义等级强化为移情服务,移情在强化的语义等级中得以体现。
So these finals verified this modeling calculation method is correct, shown in Table 2.
五、 结论
“X + V一下”构式是汉语述宾结构“V一下X”的逆置,随着使用的增加与大众传媒的扩散,该逆置构式在非常量部分的词类结构以及感情色彩方面都有了泛化的趋势。本文认为:1)该构式中构件结构泛化,一是“X”构件,原因是语体因素,新闻标题的语法可不拘泥于书面语语法,目的在于凸显焦点信息,吸引受众;二是“V”部分,主要延伸为表推广义动词形式与语音形式,本文用范畴层级与语音隐转喻来解释;2)该构式分为原型构式与非原型构式,其中非原型构式为转喻构式,需要转喻思维进行理解,转喻构式是用事件中的某一部分带表示整体事件,而原型构式依据认知体验观来理解即可;3)构式生成路径由省缩、语气转化与移位促动,浮现义出现泛化是出于语用因素,任何的语言运用都基于语言环境;4)这一构式的主要功能是增强语义等级,进而推广者通过移情希望受众也将相同的态度移情于被推广事物,从而实现推广目的。但与此同时,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发挥作用,不可对大众媒体的任何信息进行盲目跟风。汉语中的语言现象迭出不穷,值得学者进行发现与挖掘。
[参考文献]
[1]GREEN G.Some wherefores of English inversions[J].Language, 1980,56(30):582-601.
[2]BIRNER B,WARD G L.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P inversion in American English[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2,28(1):1-12.
[3]BIRNER B.Information status and word order:an analysis of English inversion[J].Language,1994,70(2):233-259.
[4]BIRNER B.Pragmatic constraints on the verb in English inversion[J]. Lingua,1995,97(4):233-256.
[5]BIRNER B.The discourse function of inversion in English[M].London:Routledge,2014.
[6]DORGELOH H.Inversion in Modern English[M].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1997.
[7]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J].中国语文,1980(1):28-41.
[8]余志鸿.VAN句式位移和语法空位[J].汉语学习,1985(3):23-25.
[9]袁毓林.VAN句式位移和A的性质[J].汉语学习,1986(2):15-16.
[10]杨德峰.也论易位句的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10-16.
[11] 张燕春.易位句中的语音问题[J].汉语学习,2001(4):23-28.
[12] 张燕春.易位与倒装和追补[J].汉语学习,2004(6):28-30.
[13] 李胜梅.论倒装的定义、范围和类型划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5):120-126.
[14] 李胜梅.修辞学倒装研究与语法学易位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4-79.
[15]韩景泉.英语处所倒装结构句法生成的语段解释[J].外国语, 2016(1):32-43.
[16] 韩景泉.英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及物性限制条件[J].现代外语, 2016(2):147-157.
[17] 桂林.是主谓倒装还是主述位倒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2(4):8-10.
[18] 徐盛桓.英语倒装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28-37.
[19] 邓云华.英汉倒装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122-125.
[20] 张克定.英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1(5):18-24.
[21] 张克定.倒装句的语用理据[J].外语学刊,2002(1):68-72.
[22] 袁秀凤,杨坚定.从主位结构再谈倒装的语篇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19(6):95-99.
[23] 文旭,刘先清.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36(6):438-443.
[24] 文旭.左移位句式的认知解释[J].外国语, 2005(2):45-52.
[25] 张翼.倒置动结式的认知构式研究[J].外国语, 2009(4):34-42.
[26] 张翼.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J].外国语,2016,39(4):2-9.
[27] 唐淑华,唐鑫媛,唐丽.从语用视点看倒装句[J].外国语文,2018,184(4):77-84.
[28] 李芳杰.定语易位问题刍议[J].语文研究,1983(3):24-31.
[29] 周士宏.从信息结构角度看汉语口语中的“主谓倒装句”[J].汉语学习, 2010(3):28-36.
[30] 杨哲华.副词易位句的认知语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9(2):24-29.
[31] GOLDBERG A.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3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21.
[33]LANGACKER R.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161.
[34] 冯丽颖. 英语二项式习语语序的认知机制[J]. 外国语文,2010(3):69-71.
[35]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汉语学习,1994(4):26-28.
[36] CHEN Ping. Indefinite determiner introducing definite referent:a special use of yi‘one’+ classifier in Chinese[J].Lingua,2003(113): 1169-1184.
[37] 范继淹.论介词短语“在+处所”[J].语言研究,1982(1):71-86.
[38] Fónagy I.Why Iconicity[C]//Max Fischer.Form miming meaning.Amsterdam,Philadelphia:Benjamins,1999:3-36.
[39] 蒋湘平.“VV”和“V一下”的语义及句法差异[J].汉语学习,2015(4):50-57.
[40] 相原茂.数量补语“一下”[J].汉语学习,1984(4):20-31.
[41] 甘智林.“V+一下2”格式的语法意义[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5):98-100.
[42] 包晗.“V”一下格式及其新用[J].语文学刊,2010(24):31-32.
[43]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 1995(5):367-380.
[44] 王寅.构式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5.
[45] 陈香兰.间接言语行为类型转换与转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18-21.
Cognitive Construal Perspective of Inverted Construction :Taking “X +V -Yixia ”as an Example
HUANG Ying,GUO Xihu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Wuhan,Hubei, China 430062)
Abstract : “X + V-Yixia” construction and related issues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X + V-Yixia”is an inverted form of Chinese predicate-object structure “V Yixia X”. Based on category system, phonetic metaphtonymy and empathy,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ree steps are essential to the generation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non-constants have been generalized; there exists gradation in categor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holds typical ones and atypical ones, the latter of which need to be apprehended with metonymy;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s to higher the semantic gradation to inspire empathy on the target audience to fulfill the purpose.
Key words : X + V-Yixia; inverted construction; category system; metonymy; empathy
收稿日期: 2019-06-26
作者简介: 黄盈(199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郭熙煌(1963—),男,湖北武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639(2019)05-0118-07
DOI :10.14091/j.cnki.kmxyxb.2019.05.020